◆论坛上设置“高中社群”“职高社群”“表白墙”“交友扩列”“恋爱专栏”等12个社交板块,涵盖寻物、兼职、交友、成绩查询等功能,再以收取小额费用的方式提供信息发布服务,积累了庞大的学生用户群。
◆检察官发现这个被称作“万能墙”的论坛,由于面向不特定公众,可以无门槛入群交友“扩列”,大量社会闲散人员混迹其中,加剧了线上线下网络侵害的风险。
“有事找‘跑哥’”,是内蒙古自治区某县中学校园里的暗语,曾是上千名学生眼中解决问题、寻找认同的“快捷通道”。这个依托微信平台建立的“高中论坛”,被称作“万能墙”“表白墙”,吸引了众多中学生。
然而,这堵看似活跃的“墙”背后却暗流涌动:“找对象”“快餐恋爱”“捞人”等帖子占比达70%,劣迹人员混迹其中,诱导未成年人线下见面,甚至成为滋生性侵犯罪的温床。
本该承载着青春表达的“表白墙”,为何沦为滋生风险的“危险墙”?当未成年人的社交圈被网络裹挟,谁来守护他们“触网”的第一道安全防线?检察机关通过制发检察建议,推动全域治理,让“万能墙”成为“法治窗”。
“万能墙”失序
校园社交滑向危险边缘
据检察官调查,建立“万能墙”的“跑哥”并非学校老师,也不是学生,而是当地的社会青年。他出于便利学生社交的初衷,未经学校授权,个人注册运营了这个“高中论坛”,在论坛上设置“高中社群”“职高社群”“表白墙”“交友扩列”“恋爱专栏”等12个社交板块,涵盖寻物、兼职、交友、成绩查询等功能,再以收取小额费用的方式提供信息发布服务,积累了庞大的学生用户群,并组建百余个微信群,活跃群中涉校微信群16个,群组成员近4000人。
“我是今年暑假通过论坛关注并加入新生群的,里面有很多‘捞人’‘扩列’的信息,大家直接在论坛上或是在‘表白墙’上留下联系方式,交流起来确实很方便。”小雨(化名)是今年9月刚入学的初一新生,她告诉检察官,“捞人”就是在“墙”上通过发布照片或特征描述公开寻找、征集特定对象的信息;“扩列”就是添加好友、扩充好友列表。论坛和“表白墙”通常会冠以学校的名字,加入时没有任何限制,也不用核验身份,在微信平台搜索论坛名点击加入即可入群,还可以在论坛投稿和留言。
“开学后,孩子的微信好友突然增加了不少,孩子说是通过‘扩列’加的好友,这些好友五花八门,朋友圈里发的内容也是良莠不齐。我很担心没有分辨能力的孩子会被不良信息影响。”一些家长忧心忡忡。
随着调查的深入,检察官发现这个被称作“万能墙”的论坛,由于面向不特定公众,可以无门槛入群交友“扩列”,大量社会闲散人员混迹其中,加剧了线上线下网络侵害的风险。此外,不规范运营易造成未成年人个人信息泄露,大量不良交友信息、不良行为示范易诱发未成年人犯罪,交友论坛甚至可能沦为滋生网络犯罪的温床。
“墙歪”须扶正
检察建议推动全域治理
今年5月,一名16岁女生在该论坛发布交友信息,并接受陌生人线下邀约。事后,该女生和她的朋友被性侵。记者了解到,2024年8月,一名14岁女生也是通过该论坛与陌生人联系见面后被性侵。
检察机关通过对辖区2023年以来的性侵案件分析发现,网络性侵未成年人案件在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中占比较大,且呈逐年上升态势。
“我校的一名学生还曾在这个论坛上被网暴过,由于精神压力过大患上抑郁症,学校除了给孩子们开展普法教育和心理辅导之外,在网络社交方面能做的非常有限。”该县某高中分管安全工作的副校长也曾向检察机关反映。
面对这些问题,检察机关没有止步于个案办理。今年7月,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该县检察机关积极响应,于当月就论坛监管和网络生态治理问题,依法向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职,聚焦辖区涉未成年人网络信息内容开展整治工作。
收到检察建议后,该县网信部门联合公安、教育等部门全面清查涉校、涉未成年人论坛群组中违规违法内容和不良信息;同时协同公安部门约谈涉案微信用户“跑哥”,释明平台管理人员责任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义务,督促其对违规违法内容进行清理。
截至目前,该县共推动关停私人运营的涉校账号2个,解散具有潜在风险的未成年人群组11个,清理不良信息1200余条。
为进一步推动检察保护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相融合,该院牵头网信、妇联、公安、教育、民政、关工委会签了《关于在办理涉未案件中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的协作办法》,探索在办理涉未案件中与相关部门建立同步侦查、审查涉未成年人网络安全隐患和侵害线索机制,将网络保护贯穿未成年人案件处置全过程,实现了司法保护与社会治理的双向奔赴。
由堵到疏
开辟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培育新阵地
治理不仅在关停,更在于重塑。检察官意识到,简单封禁可能让类似平台转入更隐蔽的角落,只有将网络置于阳光下,才能实现长治久安。
今年开学季,该院联合团县委开展教育实践活动,邀请学生代表来到检察融媒体中心,围绕校园论坛和“表白墙”的话题,与检察官就警惕不良“表白”、禁止“开盒挂人”、谨防电信诈骗等网络常见问题座谈。
“我们借助论坛关注度高、在学生群体中影响大的优势,借力发力,尝试开辟新的普法教育阵地。”承办该案的未检检察官说。
值得一提的是,“跑哥”在检察官的引导下也加入了网络安全教育的普法队伍。他在论坛发布网络安全提示,普及法治教育“干货”,还一度占据论坛热榜。
案件办结后,承办检察官由“监督哨”转为“观察哨”,持续关注未成年人网络行为动态,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苗头,推动源头治理。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