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法治合作倡议
2025年11月21日
1.2025年11月21日,第七届中国—东盟法治论坛在重庆举行。来自中国和东盟国家以及国际组织的法学法律界人士围绕“加强中国—东盟法治合作,共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主题进行了探讨。
2.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和命运与共的历史大势,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合作共赢才是正确选择。今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全球治理倡议,为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指明了方向。中国与东盟国家比邻而居,命运与共,正共同致力于建设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五大家园”。法治是推动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取得新进展,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有力保障。
3.支持以法治方式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高质量发展。共同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支持《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相关协议的落实,支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升级议定书尽早生效实施,加强在贸易便利化、海关合作、多国多园、陆上贸易规则等方面的法律协调,增进在知识产权保护、涉反不正当竞争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外贸产品标准、技术法规与合规评定等方面的法律合作。
4.支持中国与东盟国家开展执法、司法合作。在文书送达、调查取证、民商事判决和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民商事案件调解等领域开展合作,探索更加高效的民商事和刑事司法协助合作机制。增进刑事司法执法合作,在取证、调查犯罪所得去向、资产追缴、引渡逃犯等领域推进合作,鼓励相互间达成双边法律安排,在打击跨国电信诈骗、恐怖主义、毒品走私、人口贩运、野生动植物和木材非法走私、洗钱、海盗、非法贩运武器、国际经济犯罪等领域分享信息和交流经验,提升跨境犯罪综合治理能力。
5.支持中国—东盟法律服务高水平发展。支持律师事务所等法律服务机构的跨国合作,共同推动调解、仲裁等多元化争端解决方式在处理跨国民商事纠纷中的运用,推动数字赋能法律服务,建设各国法律数据库。
6.支持中国—东盟法律人才培养与交流。运用好“中国—东盟高端法律人才培养基地”等机制,持续推进法治领域人员培训,打造以西南政法大学“丝路英才博士学位项目”为代表的人才培养品牌,建设中国—东盟法学教育与研究联盟,推动高校之间、法律实务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探索联合办学项目,加强中国和东盟成员国学生互访和青年交流,完善中国法学会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理事会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共同建设中国—东盟法律咨询服务中心,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法学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为中国东盟法治合作提供智力支持。
7.支持中国与东盟国家法治文明交流互鉴。以中国—东盟法治论坛为纽带,就各方共同关心的法治议题进行对话,分领域开展双边或多边的具体合作,在中国和东盟国家举办各类法治研讨会、圆桌会和论坛,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法治领域互学互鉴、携手并进。
8.论坛回顾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友好合作的历史进程,认识到要以法治方式促进各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中国—东盟法治论坛是中国与东盟法治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各方将继续举办、参加中国—东盟法治论坛,继续深化中国东盟法学法律界的交流与合作,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贡献法治力量。
我们坚信,在中国东盟各国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与东盟全方位法治合作将不断深化,成为护航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行稳致远,促进地区和平、稳定、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坚实保障。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