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彭水县法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程途参加会议并当选为新一届法学会会长。
出席县法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的代表分别来自全县法学界、法律界、党政部门、教育界、行政执法单位等。代表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以高度责任感为推进彭水法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体现了代表的先进性、广泛性和代表性。 大会听取并审议了县法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会工作报告,会议全面总结了县法学会五年来的工作,并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县法学会理事会和领导机构。
会上,程途要求,县法学会要在县委、县委政法委的坚强领导和重庆市法学会的指导下,按照服务大局、服务群众、服务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的要求,团结引领全县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扎实强化政治担当,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法学会的职能作用,切实服务全县发展大局;努力造就高素质法学队伍,努力推动法学研究更加繁荣,法治宣传教育不断提升,法学交流不断拓展,法学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法学会组织体系和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在繁荣法学研究、服务法治实践、加强法治宣传、参与社会治理等方面,当好县委、县政府的智囊团,社会和谐稳定的促进者,群众合法权益的维护者,努力推动全县法学会工作再上新台阶。
服务法治实践 加强法治宣传
彭水县法学会创新思维、拓宽路径,为法治彭水建设提供法学支撑
现在是法治建设的春天,是法学会工作的春天,法学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战略机遇期。法学会是党领导的人民团体,是法学界、法律界的群众团体、学术团体和政法战线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法学工作者、法律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近年来,彭水县法学会立足县委、县政府建设平安彭水、法治彭水总体目标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按照中国法学会工作要求和市法学会工作会议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充分发挥“人民团体、群众团体、学术团体和政法战线重要组成部分”的职能作用,积极推进一个建设,搭建三个平台,为法治彭水建设提供法学支撑,努力打造彭水法学特色亮点,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12年10月18日,彭水自治县法学会组织召开会员大会,产生了法学会领导班子。五年来,县法学会充分发挥彭水“法治文化积淀深厚,法学人才层出不穷”两个优势,始终坚持“立足彭水,研究彭水,服务彭水”三大宗旨,团结引领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聚焦聚力“繁荣法学研究,深化法治宣传,加强法律服务,推动法学交流,培养优秀人才”五项重点,为推动该县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
推进法学会建设
夯实法治基础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近年来,彭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法学会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抓住法学会转变领导体制和中央加强地方法学会建设的难得机遇,切实加强了自身建设。县法学会2012年成立,由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任会长,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县政协分管联系政法工作的领导以及政法各部门主要领导担任副会长;明确为正科级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配备秘书长1名,核定编制3名;2012年,按照中央要求,将县法学会列入群众团体序列。为进一步充实会员队伍,该县通过建立“法学人才库”,发掘法学人才,将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勇于开拓创新的法学法律工作者,最大限度地吸引和凝聚到学会队伍中,并将其发展为核心成员,目前,已发展理事56名,团体会员14个,个人会员261人,会员结构优、层次高、覆盖广。同时,建立完善了会员信息档案制度,对会员信息实现动态化管理,做到底数清、资料齐、管理规范。工作中,为使法学会工作有章可循、规范运行,先后制定了《会员管理实施办法》《法学交流管理办法》等制度,同时还探索完善了课题研究管理机制、研究成果转化机制,推动更多高质量研究成果进入决策层,及时运用到实践中,更好地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发挥独特优势
繁荣法学研究
县法学会自成立以来,以县法学家群体为依托,组织广大会员积极开展法学研究、参与法学交流,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开展学术研讨方面。彭水县法学会通过抓好法学研究成果应用转化工作,将依法治县的法学理论和法律实践问题作为研究重点,积极响应市法学会的要求,参与到地方立法活动以及政府重大决策法律风险评估工作,注重解决依法治县过程中存在的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等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县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同时,县法学会以课题申报为抓手,整合全县政法各部门优势资源,夯实全县法学研究工作,力求突破市级课题“零中标”目标。进一步规范全县法学研究课题选题、立项、申报、评审、结题等工作,提高全县法学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在参与学术交流方面。彭水县法学会积极利用上级法学会提供的活动平台,组织全县法学、法律工作者积极参与西部法治论坛、京津沪渝法治论坛及中国法学会组织的其他全国性法学征文活动的论文征集,结合该县实际,深入研究法治建设热点、难点,推出更多高质量的法学研究成果。其中,在全国第二届执法公信力论坛主题征文活动中获优秀奖论文一篇。在2015年11月重庆举办的第十届“泛珠三角合作与发展法治论坛”征文活动中,县法院研究室李皓轩撰写的《从竞争走向协同:地方法治与区域法治之困境及建构》一文,获三等奖。在2017年第十二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中,彭水县法院秦长春、李皓轩《回归身份的立场:法官责任的范畴及其构成》一文获得二等奖。
在繁荣法学理论研究方面,彭水县法学会通过在与县委政法委合办的双月刊《彭水政法》中开辟专栏“彭水法苑”,面向法学会会员及法律工作者、法学爱好者进行有偿征稿,调动其积极性,搭建学习交流、展示自我的平台。截至目前,《彭水政法》杂志共刊载法学调研80篇文章,在充分发挥宣传引导和理论研究功效的同时,使县法学会增强了凝聚力、提升了知名度。同时,为抓好中国法学会《关于新时期进一步繁荣法学研究的意见》的实施和法治彭水建设,县法学会建立了公共安全、检察、审判、司法行政及法律服务、行政法等5个调研小组,分别负责各个领域的法学研究,要求各小组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参与建设法治彭水的意见和措施,形成有分量、有价值的调研报告,供决策参考。
搭建载体平台
深化法治宣传
县法学会始终把法治宣传作为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积极发挥法学法律人才集中的优势,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共同参与,以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为目标,持续深化法治宣传教育,打牢法治彭水建设的社会根基,让全县法治宣传工作进一步深化、实化、常规化。
据介绍,该县法学会通过搭建“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等 高端平台,针对党政领导干部、政法工作者开展法治宣讲。组建了由法学专家、法律工作者构成的“双百”活动宣讲团,积极承办市法学会组织的“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围绕“社会管理创新与法治保障”“经济社会转型与发展的法治保障”“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等主题,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双百”活动广泛开展,“规定动作”落实到位,“创新动作”不断翻新,“双百”活动实现常态化。
县法学会充分发挥法学、法律界智囊和智库的优势作用,充分利用县法学会的平台作用和全县政法部门丰富的法律资源,深入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乡镇(街道),认真组织开展好学习贯彻历次全会精神宣讲活动,使其入脑入心,落地生根。近年来,县法学会以散发宣传资料、现场答疑等多种方式送法进乡镇、进景区、进学校、进企业、进监所的法律“五进”法治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普法覆盖面。法治宣传教育的持续深化,充分调动了基层法治创建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时,法学会还积极组织开展了以宣传宪法为核心的“三八”妇女维权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4月税法宣传月、6月安全生产宣传月、“6·5”环境保护日、“6·25”土地日“、”6·26国际禁毒日“”三月、十月政法综治宣传月“等法治宣传咨询活动,以新颖方式,加强法治宣传,法律宣传、咨询活动,切实解决老百姓的各种法律实际问题,提高民众法治意识,推动依法治县进程。
在阵地建设方面,县法学会协同法治彭水建设领导小组,深化依法治县创建活动,推进区域社会治理制度化、法治化。深化基层组织依法治理,大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各部门、行业深化依法治理,广泛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文明执法示范窗口”创建活动,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依法管理。同时,大力推动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每年组织开展“爱祖国、学法律、创和谐”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充分调动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的积极性,面向基层党政领导干部,面向社区群众等特殊群体宣讲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增强法治观念。5年来,共开展各类活动50余场,普法受众达20余万人,其中开展法治讲座20余场、普法宣传50余场、法律服务20余场,发放普法材料100万余份。
来源:重庆法制报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