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调解院,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的法学专家就调解事项向当事人进行法律讲解和指引。受访单位供图 1893个基层法治服务站点星罗棋布,3309名法律专业人才奔忙其间——在广东,法学会建成的基层服务站点已全部入驻全省122个县(市、区)、1612个乡镇(街道)综治中心,一张以“综治中心+中立法律服务社+特色服务站”为经纬的法治服务网,已深度嵌入全省“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的肌理。 开展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以来,广东数量庞大、扎根一线的特色基层服务站点,不断强机制、促规范,拓展延伸触角,扩充专业服务力量,主动对接、融入各级综治中心,已经成为广东省法学会发挥“N”力量专业优势、将法治效能精准送达群众“家门口”的坚实平台。 创建“中立法律服务社” 化解涉诉信访难题 在广州市信访服务大厅,中立社社员正在耐心倾听来访者诉求;在某互联网调解平台,专业调解员正化解一宗网络购物纠纷……这些场景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立法律服务社。 2014年11月,面对涉法涉诉信访难题,在广东省委政法委指导下,广东省法学会牵头创立了全国首家省级中立法律服务社——广东中立法律服务社。广东中立法律服务社,是广东省法学会成立的公益性质的法律服务机构,旨在运用“专业第三方”的中立性,更容易与群众平等沟通交流,更容易取得群众的理解与信任,从而达到助力化解矛盾纠纷的目的。这个以“中立、客观、专业、公益”为核心理念的法律服务平台应运而生。 如今,中立法律服务社已覆盖广东全省21个地级市,并延伸至58个县区、62个镇街,成为深受群众信赖的法治服务名片。依托强大的站点网络,中立法律服务社构建起“一社多窗口”的服务新生态,法律服务触角不断向信访大厅、群团组织、学校、医疗机构等矛盾源头与需求一线延伸。 校园、医院站点担当“护航员”:在校园设立的“安全调解服务站”,化身“法治园丁”,化解纠纷269宗;在医院旁的“医患调和点”,架起沟通桥梁。 工企园区站点启动“新引擎”:2023年与省个私协会合作,在个体私营经济聚集区设立专属服务点,将公益法律支持送入“毛细血管”,荣膺“智库贡献奖”。 云端站点开辟“快车道”:2019年携手广州互联网法院,68名调解员“云入驻”,线上高效化解1951起网络著作权、网购合同等新型纠纷,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奔波。 “‘中立法律服务社’构建了覆盖广泛的站点网络,已成为综治中心的有益‘助手’和基层法律服务的坚实平台。”广东省法学会相关负责人说。 共建“法学专家服务站” 高效化解纠纷 在广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的调解室内,许大姐紧握调解员李国彪的手,眼中含泪:“谢谢你们,我终于能在广州安享晚年了!” 这位曾在南京公安机关工作了二十多年的老人,因退休工龄认定问题一度陷入困境。 由于关键档案的缺失,难题看似无解。在案件转入广州行政争议调解中心(广铁两级法院联合广州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共建)后,调解中心将案件转到法学专家服务站。具有深厚法律功底与丰富人力资源实践经验的法学专家调解员李国彪接到案件后,迅速锁定核心症结——工龄视同缴费年限问题,并敏锐捕捉到2021年广东省新出台的养老保险政策带来的转机。凭借专业沟通与精准释法,社保部门重新审视政策细节,最终确认许大姐完全符合新规条件。短短十天,多年困扰迎刃而解。 “行政争议调解,绝非‘和稀泥’或让渡公权力。”李国彪深有感触,“核心在于精准识别并解决当事人的核心诉求,实现源头化解和实质性解决。” 2025年,广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携手广东省法学会共同建立了“法学专家服务站”,旨在通过打造学术与实务相互促进的平台,为群众提供高效且全方位的法律服务,进而增强基层社会治理的效率和水平。 据广东省法学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自2023年建立战略协作关系以来,法学专家服务站已为广铁两级法院推荐了18名法律专家担任广州行政争议调解中心特邀调解员。2024年,特邀调解员共受理诉前联调案件282件,成功结案278件。 构建立体化调解矩阵 “提质”又“增效” “感谢专家帮我们维护合法权益!”某公司经理紧握着深圳市龙华区调解院基层法律服务站(以下简称“龙华基层服务站”)专家葛金波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2024年10月,甲公司因乙公司拖欠货款近90万元,向龙华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通过“精智解纷”系统迅速将案件分拨至龙华区调解院。龙华基层服务站专家葛金波接手后,诊断出矛盾焦点所在:乙公司并非无力经营,而是深陷债务,采取“谁催得紧先付谁”的偿付策略。 葛金波立即锁定双方“话事人”展开调解。次日,乙公司便支付了10万元诚意金。针对剩余近80万元债务,葛金波依托线上调解平台,灵活运用“背靠背”沟通与“面对面”在线群组协商,逐期敲定还款细节,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一致:乙公司自2024年11月起,分八期按月清偿余款。 为保证调解协议的执行,葛金波引导双方申请司法确认。龙华区法院快速裁定赋予调解协议强制力,为甲公司吃下“定心丸”。回访得知,乙公司按照约定履约,实现案结事了。 龙华区法学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法学会基层站点着力构建“专家主导、律所协同、科技赋能”的立体化调解矩阵。一是智能流转与闭环管理,搭建“线上智能分拨+线下闭环管理”立体服务平台,实现案件科学流转与全程跟踪。二是灵活高效的“四驻”服务,创新推出“常驻、轮驻、随驻、云入驻”服务模式,确保专业调解力量实时调配、全时覆盖。三是品牌化法律服务,开展“周二法律服务日”活动,联动20余家知名律所组成“律所包点联盟”,每周两名资深法律顾问驻点,提供“坐诊+巡诊”服务,让专业法律支持深入社区、企业。 “龙华区法学会通过创新工作机制、搭建立体化调解矩阵,形成独特优势的基层服务站,既‘提质’又‘增效’。”广东省法学会有关负责人给予高度评价。 从系统布局到站点升级,从规范机制到流程再造,广东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不断升级法律服务水平、提升矛盾纠纷化解实效,书写着服务平安广东、法治广东建设的新篇章。 (原题:“法学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品牌”系列报道之八丨“基层站点+特色站点”双向赋能 共绘广东社会治理同心圆)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