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市法学会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发挥职能作用,通过搭建服务平台,建设服务队伍,创新服务方式,积极推动会员特别是律师会员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会员参加法治实践,有效提升了全市法律服务水平,为品质寿光建设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一、搭建三级平台,健全法律服务网络。市级层面,市法学会会同市司法局,高标准规划建设了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中心设置法律咨询、法律宣传、法律援助、公证服务、矛盾调处等窗口,设立专门的律师参与化解社会矛盾工作室,市法律援助中心、公证处全部入驻中心,从全市各律师事务所遴选优秀律师轮流到中心坐班,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镇级层面,坚持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综治中心和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一体化”建设,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大厅,辖区律师事务所或法律服务诊所选派人员到大厅值班,为辖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治宣传等服务。村级层面,依托村(社区)综治中心设立法律服务诊所,村(社区)法律顾问定期来法律服务诊所为群众提供公共法律服务,化解矛盾纠纷。截至目前,市镇两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全部建成,村级法律服务中心正在积极推进,力争年底,全市60%的村居全部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全市形成了以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龙头、镇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枢纽、村级法律服务诊所为基础的三级公共法律服务网络。
二、建设三支队伍,打造法律服务团队。市级层面,建设政府法律顾问团。从全市法学会会员中挑选6名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作风正派的法学会会员,担任市政府法律顾问,积极参与市政府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规范性文件制定审查、重大项目谈判磋商、市级领导接访等,有效降低了政府的法律风险,为行政机关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发挥重要作用。镇街层面,实施“一镇街区一顾问团队”工程。推动全市15个镇街区均组建1支法律顾问团队,团队主任由辖区律师事务所或法律服务诊所主任担任,团队成员均由律师或法律服务工作者组成,成员不少3人,负责为镇街区党委政府重大决策合法性的论证、规范性文件的制定进行把关、重要合同的法律审查,参与重大项目的谈判、突发性事件及信访问题的处置等工作,有效地满足了镇街发展经济、维护稳定的现实需要。村级层面,实施“一村一法律顾问”工程。按照全市每个行政村与辖区律师事务所或法律服务诊所挂钩结对的形式,为全市975个行政村、14个城市社区均配备1名法律工作者作为法律顾问,法律顾问每周定期到村(社区)值班,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普法宣传、法律讲座、法律援助、矛盾调解、文件把关、诉讼代理等服务,打通了法律服务基层“最后一公里”,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法律服务。今年以来,市镇村法律顾问共提供各类法律咨询1320余人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68件,参与各类招投标94次。
三、开展三项工作,增强法律服务实效。一是开展规范和清理农村集体经济合同专项行动。在全市组织村法律顾问对所服务村的各类农村集体经济合同进行依法清理、完善,理顺合同债权债务关系,规范农村经济事务管理,着力提升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使用效益,提升村级依法治理水平,为村“两委”换届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活动开展以来,村级法律顾问共帮助村(居)理顺各类经济合同352份。二是创新开展以“调解+公证”方式化解农民工欠薪问题工作。组织执业律师和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为因欠薪问题到市上访的民工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并组织调解力促用工单位与民工达成还款协议,市公证处对达成的还款协议当场公证,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有效破解民工讨薪上访难题。今年以来,全市通过该方式化解民工讨薪案件11起、帮助35名民工讨回拖欠工资50余万元。三是推动律师参与化解信访积案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从全市遴选30名执业律师,组成律师专家库,专门参与化解信访积案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推动问题进入法律程序解决,有效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截至目前,律师参与接访42人次,接待上访群众51人次,提供法律咨询43件,化解涉法涉诉信访积案15起,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
(来源:山东省法学会)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