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7日至9日,由深圳大学法学院与国家检察官学院粤港澳大湾区分院联合主办的“涉外刑事证据审查机制”学术研讨会于深圳大学粤海校区汇典楼二楼会议室圆满举行。来自深圳市人民检察院、深圳市律师协会刑事诉讼委员会,以及香港中文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澳门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香港教育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南开大学等30余位职能单位及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涉外刑事证据审查机制”这一核心主题,展开了深入且热烈的研讨。
研讨会开幕式由深圳市人民检察院教育处朱家奕主持。香港中文大学法律学院院长习超教授(线上)、国家检察官学院粤港澳大湾区分院院长暨深圳市人民检察院教育处处长张若平分别致辞。两位嘉宾强调,在涉外法治建设进程中,涉外刑事司法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本次研讨汇聚多方智慧,有望为推动涉外刑事案件的高质量、高效率办理以及我国涉外法治建设提供学术支撑与实践参考。
研讨会主题发言环节由国家检察官学院粤港澳大湾区分院院长张若平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品新,云南民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侯东亮教授,深圳大学台湾法律研究所副所长彭勃等分别围绕“刑事证据的新变化与涉外法治的重点、难点”发表观点。澳门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哲线上参会,分享了澳门地区有关涉外证据的最新案例与司法进展。
第一单元研讨由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李梁主持。该单元聚焦于“涉外刑事证据审查的理论构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学院教授刘涛、南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朱桐辉、深圳市律师协会刑诉委员会主任黄云等分别作主题发言。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傅健慈、澳门科技大学法学院满涛副教授等在线参会,剖析了香港普通法体系、澳门法体系与内地成文法体系在刑事证据审查理念、规则及标准方面的核心差异,并希望以理论创新引领实践突破,为促进三地司法合作、优化跨境犯罪治理、为世界区际司法合作提供中国范例。
第二单元研讨由南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朱桐辉主持。围绕“涉外刑事证据审查的实践探索”,深圳市人民检察院三级高级检察官许睿珊、深圳市人民检察院一级主任检察官刘倩、吉林省检察院原主任法医师邢树立、深圳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黄忠军、深圳大学医学部助理教授李林等发言人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从不同维度进行了深入探讨。许睿珊检察官分享了在办案过程中涉外刑事证据收集的难点与应对策略;刘倩检察官聚焦涉外刑事证据的审查要点和判断标准进行梳理;邢树立法医师凭借其专业的医学知识和法医经验,介绍了法医证据在涉外刑事案件中的特殊价值与审查方法;黄忠军助理教授从法学理论层面出发,分析了典型案例中涉外刑事证据审查的法律适用问题;李林助理教授则以医学与法学交叉的视角探讨了医学证据在涉外刑事证据审查中的运用与挑战。
研讨会闭幕式上,国家检察官学院粤港澳大湾区分院院长、深圳市人民检察院教育处处长张若平,深圳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周卫教授,台湾法律研究所副所长彭勃先后作总结发言。三位嘉宾对本次研讨会的讨论成果予以肯定,强调研讨会内容与最高人民检察院2025年检察应用理论研究课题“证据构造主义视阈下跨境证据检察审查机制研究”的中期成果高度契合,众多业内专家和学者所提出的诸多观点和建议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为进一步完善涉外刑事证据审查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本次研讨会立足涉外刑事证据审查机制的前沿问题,涵盖制度理论、区域比较、实践难点等多个层面。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以专业视角提出了大量富有价值的见解,为完善我国涉外刑事证据审查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会议讨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导向,进一步推动了学术研究与司法实践的衔接,也为两岸及区域间在涉外刑事司法领域的合作交流搭建了高质量平台。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