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市阳西县:新墟镇基层服务站点温情调解人身损害赔偿案
“太感谢你们了!”拿到赔偿款的吴某某紧紧握着新墟镇工作人员的手,言语间满是激动。日前,这起持续半年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在该镇法律咨询专家与调解员的合力推动下圆满解决。
时间回溯到2025年1月19日,一场意外打破了吴某某的平静生活。当时,他正在公司内进行叉车作业,不料陈某驾驶的货车突然驶来,避让不及间,吴某某的腿部被撞,随即被送往医院治疗。身体的伤痛尚未痊愈,赔偿问题又成了新的难题——吴某某就医疗费、误工费等赔偿事宜多次与陈某沟通,可双方始终各执一词,协商屡屡陷入僵局。无奈之下,2月20日,吴某某向政府部门申请调解。
接到申请后,新墟镇法律咨询专家第一时间启动案件核查工作。为还原事发真相,专家先后走访了多名当天共同作业的工人,逐一核实细节,确认是陈某在开车过程中因操作不当造成吴某某腿部受伤,陈某需承担相应责任。
2月27日,一场调解会在“老玛”调解室召开。专家与调解员首先梳理案件事实,并充分了解双方当事人的诉求后,对双方进行释法明理,依法分析陈某的赔偿责任。陈某坦言自己认可责任,但对赔偿金额有异议,认为吴某某提出的赔偿过高;而吴某某又不愿轻易让步。因赔偿金额问题无法达成一致,首次调解以未果告终。
首次调解失利并未让工作人员退缩。为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也为了切实解决当事人的困扰,专家与调解员决定采用“背对背”调解法——分别多次联系吴某某与陈某,一边安抚吴某某的情绪,帮他梳理合理诉求;一边向陈某释法,分析拒不配合调解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期间,情绪激动的吴某某一度提出要向法院起诉,专家耐心劝说:“诉讼不仅耗时费力,还可能加剧双方矛盾,再给调解一次机会,我们一定帮你们找到平衡点。”正是这份坚持与真诚,让双方最终同意再次坐下来协商。
8月12日,新墟镇法律咨询专家和调解员再次组织双方进行调解,针对陈某,他们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人身损害赔偿的相关规定,结合吴某某提供的住院病历、费用单据等凭证,逐一核算合理赔偿数额,让陈某清楚了解自己应承担的责任范围;针对吴某某,他们则客观分析调解与诉讼的利弊,还引用类似案例,引导他换位思考,理性看待赔偿问题。
“大家都是打工的,谁也不想出这种事,你受伤受苦,我也很过意不去,之前是我没算清账,现在我认可这个赔偿数额。”在专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说下,陈某率先松口;吴某某也被工作人员的努力打动,同意适当调整赔偿要求。最终双方达成一致的意见,陈某一次性支付吴某某损害赔偿款18000元。当双方在调解协议书上签字时,这场持续半年的纠纷终于画上了圆满句号。
近年来,阳西县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推动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建设和法律咨询专家工作深度融入“1+6+N”工作体系,充分发挥“法律明白人”专业优势,既坚守法律底线,又兼顾人情温度,让调解不仅解决“法理之争”,更化解“心里疙瘩”,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精细化水平,为社会和谐稳定筑牢坚实基础。
云浮市云城区:“综治+基层服务站”联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近日,云浮市云城区综治中心牵头,联合法学会基层服务站,依托“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成功化解一宗涉36穴山坟损毁纠纷,有效防止矛盾激化升级。该案是云城区法学会深度参与民俗类纠纷调处的典型案例,既彰显了“1+6+N”工作体系的联动效能,更凸显了法学会在法理情融合解纷中的专业价值。
山坟损毁引纠纷 法学会迅速响应建专班
2025年5月,A村委召开村民大会,错误将B村委某两座山区域定为A村委所有,并商定组织A村委17名村民对该区域内的山坟进行毁坏。A村委部分村民按此前商议,擅自对B村委36余穴山坟实施破坏行为,当日上午,属地派出所接警后迅速出警处置,依法传唤17名涉事人员,对涉事村长、村会计、村出纳3人作出行政拘留处罚,其余人员予以教育训诫,涉事方当场答应修复与赔偿。
云城区综治中心接报并掌握前期处置情况后,立即启动联动机制,区法学会迅速响应,选派法学专家入驻街道工作专班,联动属地街道平安法治办、司法所、村委工作人员同步抵达现场开展处置,法学会法学专家负责法律研判与政策解读,司法所承担调解组织,村委负责民情收集,形成“专业支撑+基层联动”的处置格局,工作专班多次前往B村委认真听取村民诉求、通报处置情况,组织坟主协商赔偿方案事宜。
法理情融合破局 法学会专业释法明边界
调解初期,因受害方涉及群众多、赔偿诉求分歧大,且部分涉事人员虽受处罚仍对责任认定存疑,调解一度陷入僵局。为打破困局,区法学会牵头调整策略,以“背靠背”分层疏导为抓手,注入专业法治力量破解核心争议。法学专家作为“法律智囊”,率先向涉事村民厘清行为性质,精准援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五条,结合36穴山坟损毁的实际情况,明确其行为已涉嫌违法,需承担民事赔偿与行政责任。针对受害方提出的高额赔偿诉求,工作人员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四条,结合当地坟茔修复的实际成本,逐一拆解赔偿项目,出具详细核算清单,让诉求回归法治轨道。
与此同时,法学专家联动司法所工作人员,向双方阐释“维护权益需依托法理,解决纠纷应兼顾情理”的原则;村委干部则从“乡邻世代共处”的情感角度引导换位思考。经过连续多日的专业释法与情感沟通,双方对立情绪逐渐缓和,受害方同意组织村民会议协商具体方案,僵局得以破解。
多方协同促和解 法学会护航协议落地
在区综治中心的统筹协调下,法学会全程参与多轮调解磋商,重点聚焦协议合法性与可执行性。针对双方初步达成的修复与赔偿意向,法学专家逐一审核条款,明确修复的技术标准、赔偿款支付节点、违约责任等核心内容,确保协议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规定。
为打消双方顾虑,区法学会主动衔接司法确认渠道,向双方说明“调解协议可申请司法确认,一方不履行可直接申请强制执行”的法律保障,进一步增强协议公信力。截至目前,36穴山坟中已有32穴达成书面调解协议,涉事方按约定履行赔偿义务,对应坟茔修复工作同步启动;剩余4穴将由区综治中心联合属地街道持续调处。
深耕基层治未病 法学会助力治理升级
该宗纠纷的成功化解,是云城区法学会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通过“提前介入+专业支撑+全程护航”,将法治力量嵌入重大纠纷调处全过程,既实现了“事心双解”,更梳理出“涉坟纠纷法治应对指南”,为后续同类案件处置提供参考。
调解现场图片1
调解现场图片2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