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而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往往藏在社区的楼栋里、乡村的田埂上。近年来,阳江市江城区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以综治中心为核心纽带,推动基层服务站点从“被动等待”转向“主动靠前”,通过机制创新、资源整合、服务下沉,构建起“中心统筹、站点落地、群众受益”的治理闭环,用实实在在的职能实效破解民生难题,让治理温度直抵群众心坎。

▲省法学会调研组到江城区城南街道法学会基层服务点调研
一、站点全覆盖,筑牢基层治理“强根基”
为有效融合法学会成为“1+6+N”工作体系中“N”的一支重要力量,江城区法学会在区综治中心和10个镇街先后建设了11个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推动基层服务站全覆盖并实体化运行,创新探索为民办实事的新路子。一是筑牢坚实的领导架构。区法学会强化统筹推进,健全完善组织领导、协作配合、工作运转等机制。构建了“1+1+N”基层服务站点的领导架构(即1名站长+1名首席法律专家+N名法律专家),以专业力量筑牢基层治理法治根基,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截至今年9月,全区共有11名站长,11名首席法律专家以及75名法律专家,进一步为全区基层服务站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二是合力化解矛盾调解机制。基层服务站的核心制度优势,在于构建了“综治中心统筹+站点参与”的联动体系,成为筑牢基层治理根基的关键支撑。为进一步发挥基层服务站制度优势,在区综治中心调解专家库和金牌律师库中协调了6名法律咨询专家纳入法学会基层服务站调解员,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制定《江城区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参与区综治中心运行机制流程图》,对于适宜通过法定途径解决的纠纷,提供法律指引进行现场调解;对复杂信访积案,依托综治中心矛盾化解会商机制,组织专家参与法律“会诊”。今年以来,共参与区综治中心矛盾受理45件,纠纷成功化解33件,化解率达73.3%。

▲群众送锦旗感谢江城区综治中心及江城区法学会基层服务站工作人员帮助化解矛盾
二、以中心为纽带,矛盾化解实现“零距离”
要让基层服务站点“靠前”服务,首先要让综治中心“牵好线”,构建起“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联动体系,为站点服务提供“精准导航”。一是强化工作联动。江城区综治中心充分发挥基层优势,收集各类矛盾纠纷线索,法学会组织法学专家、法律工作者参与分析研判等环节,双方共同对辖区矛盾纠纷进行排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例如,在校学生因与班主任存在矛盾面临退学问题,区综治中心接到诉求后,区基层服务站及时介入,双方联动学校、班主任、家长开展三方座谈,联合学校制定“家校共管计划”,最终双方达成共识,学生顺利留校,家校矛盾一次性化解。二是创新服务新属性。为发挥基层服务站“贴近群众、专业便民”的制度优势框架下,让人民群众直接体验到法律服务的“精准度”与“体验感”。江城区法学会基层服务站依托“1+1+N”法律领导架构,联合区综治中心在接访大厅创新推出律师“菜单式”服务——组建了“金牌律师”以及“金牌调解员”共54名,群众上门办事可通过大厅触摸显示屏查看每名律师及法律专家的专业领域、服务案例等情况,让群众办事时能像“点单”一样自主挑选适配律师,彻底改变了传统法律服务“被动指派、专业错配”的困境,让法治服务真正“对味”群众需求。

▲江城区城南街道综治中心组织基层服务站工作人员召开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分析研判会
三、下沉基层解民忧,办好群众“身边事”
江城区创新开展“鼍城夜访”行动,党员干部利用晚间时间深入社区街巷、村民院落、农户家中,倾听民声民意,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江城区法学会基层服务站将夜访行动作为送法下基层、为民排忧解难能力的重要抓手,为此,江城区法学会整合首席法律专家、社区网格员、驻村(社区)律师等力量参与夜访行动下沉人员等力量,聚焦解决群众身边矛盾的目标组建起“中心统筹 + 站点执行 + 群众参与”的多元队伍:综治中心负责队伍的日常管理和培训,基层服务站点则根据需求调配人员,开展针对性服务。在镇级基层服务站,城南街道居民关于房屋矛盾纠纷,由于积怨已深,一时难以化解,街道基层服务站驻街律师与综治中心、派出所、社区和居民代表等社会力量等共同介入,下沉到一线,坚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事实为根据,对双方进行耐心细致的普法教育和调解疏导,最终双方打破隔阂,多年纠纷得以化解。今年以来,全区法学会基层服务站通过这支队伍,参与下基层走访,为群众化解矛盾纠纷155起,提供法律服务580余次,排查整改安全隐患28处,推动站点服务更精准、更高效,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
综治中心牵线,站点服务靠前,这一模式的生命力,正体现在像律师“菜单式”服务这样的实践中 —— 中心统筹资源、搭建桥梁,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组织法律专家的专业力量精准下沉;站点主动靠前、贴近群众,把“选律师”的便利与安心送到群众家门口。未来,法学会基层服务站将与综治中心持续完善、持续探索新的运营模式,让中心与站点联动更高效、服务更精准,把法治温度、治理效能传递给每一位群众,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站点、大事不出中心、矛盾不上交”的基层治理目标,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家门口”不断升级。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