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石岐街道法学会把综治中心实体运作和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建设一体贯通、一体推进,在街道综治中心设立法学会基层服务点,着力实现多元解纷资源和法学专家力量的双向赋能。今年以来,法学专家共参与矛盾纠纷化解30余件、提供法律咨询服务80余人次,成功化解了多宗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和信访积案。
干志峰律师调解现场 1.从“对立”走向“理解”,专家参与解困局 患者曾某因出现漏尿等身体疾病到某医疗美容机构就诊。该医疗美容机构对曾某检查后,对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术后不久,曾某出现盆腔感染症状,到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急性盆腔炎转为慢性盆腔炎。曾某认为该医疗美容机构在治疗过程中存在违反诊疗规范的行为,致使其病情恶化,生活和精神均受到极大的伤害,要求该医疗美容机构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并支付70万元赔偿款。该医疗美容机构则认为在为患者治疗时不存在任何过错,合法合规,不应赔偿。 驻点法学专家干志峰律师认真审阅了医患双方提交的相关病历材料,多次与患者及医疗美容机构沟通联系。向患者分析病情时,干律师详细讲解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涉及的人身损害赔偿项目及赔偿标准,以消除患者对法律规定的误解,还告知患方维权应当遵守法律规定,不能采取拉横幅等方式去扰乱对方的正常秩序,否则可能受到治安处罚。另一方面,干律师建议医疗美容机构应体谅患者后续治疗产生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在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下,合理提高补偿款。经过多次调解,双方最终同意由医疗美容机构退回患者已支付的医疗费用,一次性向患者补偿17万元,尖锐的医患矛盾得以化解。 2.专家“沉下去”,助力打通基层治理“梗阻” “业主你好!请扫码付费!一路平安!”小区车库入口车辆有序进出,道闸系统智能识别车辆,语音播报清晰悦耳。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矛盾的焦点。 不久前,石岐街道某小区因停车收费问题引发争议,部分业主通过信访渠道及12345政务服务热线表达诉求。驻点法学专家、社区党委书记刘志林积极介入,提出构建起“社区统筹、部门联动、多方参与”的协同治理体系,联动街道司法、城建、发改等职能部门,严格遵循法治框架,搭建起平等对话的协商平台,充分运用“法理明底线、情理暖人心、事理促共识”的调解策略,有效缓解物业和业主对立情绪,引导双方理性协商。同时刘志林还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广东省物业管理条例》等法律知识,强化小区居民的守法意识。在多方的不懈努力下,小区业主和管理方最终达成停车收费协议,实现了居民权益保障与企业规范管理的有机统一,书写了基层治理多方共赢的典范例。 3.专家“问诊”献良方,为企业“号脉开方” “这个合同存在明显漏洞,要及时修改,一旦在实施中出现分歧,企业损失可就大了……”在街道一家民营企业办公室,法学专家邓大海律师对该企业即将签订的供货合同及时提出法律意见,让企业避免了重大经济损失。 发挥法学专家优势,以行动护航辖区经济发展,街道法学会组织法律专家库成员深入推进“法治文化基层行”系列活动,为辖区企业展开“把脉问诊”解难题行动,得到了众多企业经营者的一致认可。法学专家邓大海律师为民营企业经营者详细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及《专利法》等与日常经营相关的法律条文,提醒企业依法经营,并就企业经营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同时,邓大海律师还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结合典型案例,针对民营经济发展、劳动用工合同、风险防控等企业运营核心领域的法律问题,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讲解。 邓大海律师授课现场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