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源市和平县图书馆内座无虚席,阳明法治大讲堂再度精彩开讲。本次讲堂以“弘扬阳明文化,筑牢法治根基——以‘致良知’智慧践行《民法典》诚信原则”为主题,聚焦传统哲学与现代法治的内在联结,探寻二者深度融合的现实路径。
“王阳明法治理念博大精深,其‘知行合一’‘致良知’等核心理念所倡导的‘内心道德自觉与外在实践统一’,与新时代法治建设的精神内核高度契合。”河源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庆铎表示,一方面,要鼓励企业、商会、行业协会积极参与王阳明法治文化研究,推动讲堂成果转化落地;另一方面,将研讨形成的共识、提出的务实建议,有效融入法治建设具体实践,围绕河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法治需求,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善用王阳明法治理念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和谐。
讲堂现场,广东警官学院法学院商法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高达围绕《民法典》诚实信用原则,从法律条文到实践应用展开系统解读;广州商学院法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唐犀则以“致良知”智慧为切入点,探讨如何引领《民法典》诚信原则从“知”到“行”的实践转化。
来自基层一线的法治实践者与管理者也结合工作实际交流感悟。河源中立法律服务社相关工作负责人谈及,“阳明学说并非抽象的理论,完全可以融入日常法治教育工作中,关键在于如何将‘致良知’‘知行合一’的理念具象化,运用到法治宣传与执法实践中,从而引导群众从内心认同并自觉践行诚信、守法等法治原则。”
据悉,“阳明法治大讲堂”系列活动由中共河源市委社会工作部、河源市司法局、河源市法学会联合主办,旨在弘扬法治精神与良知伦理,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与道德自觉,为构建诚信社会、推动法治河源建设。
接下来,大讲堂将探索线上线下联动、理论研讨与案例教学结合、专家讲授与互动交流并重等多元模式;运用生动鲜活的语言、贴近生活的案例,让“阳明法治大讲堂”真正成为干部群众喜闻乐见、受益良多的法治文化品牌,持续释放法治文化的影响力与感染力。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