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破解异地缓刑未成年犯监管难题,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法院充分贯彻本地与异地少年犯平等保护与特殊保护原则,联合相关政府部门,动员社会力量,逐步建成了以“社工+义工”双工联动专业帮教系统为核心,“共享阳光活动”朋辈帮教系统为补充,青少年(企业)教育基地和职业能力培训基地社会支持系统为重要阵地,“共享阳光社会公益基金”社会保障支持系统为长效保障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帮教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据了解,该法院是广东省最大的基层法院,常住人口逾800万,其中非户籍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达90%,是外来务工人员输入大区,辖区社会治安环境复杂,未成年人犯罪现象非常突出,其中外来非深圳户籍地未成年人犯罪更是占全部未成年人犯罪的98%以上。
为突破这一频颈,该法院于2007年3月18日成立了少年综合审判庭,据了解,这是深圳法院系统成立的唯一一家少年综合审判庭。该庭通过构建“五位一体”帮教模式,创新庭审立体帮教支持系统;通过开展“社工+义工”双工联动,建立社工全程指导提升帮教效果的专业支持系统;通过搭建企业教育基地和职业能力培训基地,建立判后缓刑未成年人帮教工作的社会支持系统;通过开展“共享阳光行动”,建立罪错未成年人帮教的朋辈相助支持系统;通过推动成立共享阳光公益基金,建立可持续帮教未成年犯社会保障支持系统。从而使得少年审判机制不断创新,少年司法保障效果得到进一步强化。
2015年6月,小俊(化名)因敲诈勒索罪被宝安法院少年综合审判庭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庭长李静开庭前看完案卷后评估小俊具有很大的可帮教性,被判处缓刑后,李静安排社工对小俊进行全程帮教,自己也同社工一道激发小俊学习技术的动力,并通过联系社会资源,帮助小俊进入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学习手机修理技术,通过学习,小俊重新找回了往日的自信。取得学习结业证后,小俊在一家手机专卖店工作,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做了店长。
在帮教的过程中,还有许许多多像小俊的未成年人,从迷惘前途到融入社会,每一个案例中都看到少年庭法官在审理案件、帮教犯罪未成年人中“教育、感化、挽救”的力量。截至目前,共有60名缓刑少年犯进入企业教育基地就业,18人参加职业能力培训,无一人重新犯罪,其中2名少年获得所在单位“优秀企业员工”荣誉称号,少年庭帮教的缓刑少年犯中有8人考上大学。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法院成立的中国大陆首家专注于失足少年帮扶的 “深圳市公益基金会·共享阳光公益基金”,目前共接受社会捐赠资金60多万元,并已向46名缓刑少年发放救助资金。在全国第二届公益慈善项目大赛决赛中,此帮扶项目荣获金奖,该法院也成为全国唯一囊括全部三项大奖的基层法院。
为强化未成年人法制教育机制,寻求未成年人民事权益最大化。2016年5月,宝安法院联合团区委、区教育局等单位联合开展“青春法治护航行动”。 采取“建好一个基地、组好一支队伍、上好一堂法制课、用好一个公众号”,形成独具特色、形式多样、功能齐全的法制教育宣传大格局。选聘社会观护员对涉案未成年人进行社会调查、心理评估和观护,通过“部门联动+专业观护”“一个方案+两个报告”“定期回访+个性建档”等举措抚平涉案未成年人的心理创伤,实现未成年人民事权益最大化。
2015年,该法院少年庭大胆开拓,创建了民事案件观护机制,避免未成年人在民事案件中受到伤害。阿宝(化名)就是这项机制的一位受益者。
8岁的阿宝的母亲阿芬(化名))因长期吸毒、贩毒,对阿宝的成长几乎不管不问,造成阿宝长期营养不良,加之没有户口无法上学,阿宝甚至智力发育迟缓。在庭审阿芬前,少年庭法官及社工对阿宝进行了社会调查,了解到阿宝除了他母亲之外没有任何可依赖的观护人,该法院遂依法撤销了阿芬的监护权,指定宝安区民政局担任阿宝的监护人,交由宝安区福利中心抚养,还不断跟踪了解情况。针对阿宝因无户口,入学和之后踏入社会难的问题,通过少年庭李静庭长与福利院的积极努力,今年相继为阿宝申请到了深圳户口和小学学位,并在阿宝开学前安排课业辅导和暑期夏令营。阿宝入学后,福利院为阿宝安排在学校附近的寄养家庭生活。从此阿宝的人生在少年庭法官和福利院的牵引下一步一步走向了正轨。
该“青春法治护航行动”开展以来,该法院少年庭受理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数量也明显下降。今年4月,该法院“青春法治护航行动”入选“宝安区2016年十大法治事件”。11月9日,在深参加最高人民法院和美国对话基金会联合举办的“中美少年审判体制改革研讨会”的与会代表美国人权对话基金会主席康原先生、雷纳德·爱德华兹法官、荷兰王国驻华大使馆工作人员欧茂睿先生还专程参观考察了该法院位于宝安看守所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和位于艾美特电器(深圳)有限公司的企业教育基地,充分肯定了宝安法院和企业为促进缓刑少年更好地回归社会作出的努力和探索。
该法院院长马文权表示,少年综合审判实现了审判与矫正预防一体化,从源头上预防青少年犯罪,不仅使罪错少年重获新生,更让宝安法院走入了践行恢复性司法,参与社会综合治理,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行列。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