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成立反诈中心一年多来,冻结诈骗资金超700万元,逾千名潜在受害者因中心劝阻而免遭损失。胡克雅 摄
2016年底,有一宗案件引发了全网乃至全社会的讨论——即将踏入大学校园的山东女学生徐玉玉,因为犯罪分子的一通诈骗电话,被骗去9900元学费,受此刺激后,年仅18岁的徐玉玉伤心欲绝,最终导致心脏骤停,不幸离世。
电信诈骗,这一随着互联网及通信技术的发展而诞生的新型诈骗手段,在“徐玉玉案”经媒体报道后,再次进入大家的视线。
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电信诈骗案件59万起,同比上升32.5%,造成经济损失222亿元。2016年1月至7月,全国共立电信诈骗案件35.5万起,同比上升36.4%,造成损失114.2亿元。
在汕头,电信诈骗并不鲜见。为此,汕头在2016年9月成立汕头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心(简称“反诈中心”)。成立一年多来,中心冻结诈骗资金超700万元,逾千名潜在受害者因中心劝阻而免受损失。
多部门合署办公联动“反诈”
电信诈骗,即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
这意味着,犯罪分子在电信诈骗的过程中,可能利用到的渠道包括通信、银行、互联网等。公安机关在办理相关案件时,往往因为部门之间,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而失去抓住线索的最佳时机。
“之前我们接到电信诈骗的警情后,一般会根据报案人提供的信息,追踪犯罪嫌疑人的联系电话和资金走向。但是在办案中,我们往往会碰到诸如去银行调档案、去通信部门查账户等情况。”汕头公安刑警支队五大队教导员杜苑宜说:“这些步骤,大大影响了破案的效率。”
2016年9月30日,根据公安部、省厅的工作部署,在汕头市公安市局党委的高度重视下,汕头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心在市局挂牌成立。中国移动汕头公司等四大电信运营商及七大商业银行带资源权限进驻反诈中心合署办公,建立了快速查询、止付、冻结运作机制,基本实现了反诈中心“打防封堵”四大职能。
最快两天破获一起案件
在杜苑宜看来,汕头反诈中心的成立,最大作用是提高了警方破获电信诈骗案件的效率。
“我们通过联动运作机制简化了流程。例如,之前我们如果要调查嫌疑人的银行账户,需要到银行去,出具各种证明,然后才能在银行查阅。”杜苑宜说:“中心成立后,我们只需要在系统里上传案件,在1个小时内就要被受理。最快的一起案件,仅仅用了2天时间就破获了。”
据汕头反诈中心一名民警回忆,在反诈中心成立前,他曾经调查一起电信诈骗案,“追了好几个省调查账户,总共花了12天时间。”而在反诈中心成立后,一起同类型的案件,只要在中心上传,2个小时就获取了这些账户资料。
在反诈中心整合了银行、通讯运营商的资源后,在处理电信诈骗案件时,警方可以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及时阻止被骗资金的流转。同时,在多部门联动之下,对于案件证据的搜集、相关线索的挖掘,都会有所提高。
此外,警方还会根据电信诈骗案件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从而为易受骗人群进行提前预警。“甚至是正在受骗中的受害人,都可以做到及时止付。”杜苑宜说。
每3天处理2起电信诈骗案
今年5月,汕头一公司向汕头警方报警称,该公司电子邮箱被人恶意入侵并修改信息,还与该公司美国客户联系,让其客户于4月25日在美国汇款美金15000元到中国银行账号。该公司与客户联系才得知其被骗,客户已向美国警方报警,但当地警方以“不受理诈骗案件”为由,要该公司拨打汕头当地110报警。
汕头警方接报后,立即对嫌疑人作案所用中国银行卡采取紧急止付措施,成功止付涉案资金1.5万美元,有效避免涉案资金流出。通过充分利用反诈中心的资源,有效挽回受害人被骗资金。同时,充分发挥中心警银联合的功能,循线追踪,发现该案涉案中国银行卡的持卡人在顺德活动。在顺德警方、顺德中行的配合下,成功抓获涉案嫌疑人。
据杜苑宜介绍,黑客利用邮件获取交易双方信息,从而实施诈骗是电信诈骗中的常用手段。
“但这种涉及黑客的电信诈骗案件,只是电信诈骗中的一小部分。”杜苑宜说。
根据数据显示,反诈中心成立运作一年来,共快速止付银行卡550张,止付警情271起,成功止付冻结涉案资金775.16万余元,封停诈骗手机号码32个,成功劝阻冒充公检法诈骗潜在受害人909名。原路返回涉案资金17宗,返回涉资金共计人民币431万元及1.5万美元。平均下来,每3天汕头警方就会处理2起电信诈骗案件。
此外,汕头警方还联合人民银行汕头中心支行及各大商业银行,在各个商业银行网点播放防骗宣传视频,张贴宣传海报,举办各种户外防骗宣传活动。
仅联合移动、电信、联通三家运营商发送宣传短信,就超过了135万条。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