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报》记者近日从广东省河源市公安局获悉,为增强市民的安全防范意识,将平安理念灌输到市民心中,河源市公安局在该市主导开展了“平安行”进校园巡回宣讲活动。河源市公安局组建的宣讲团教官与社会志愿者们通力合作,根据学校需求为学生提供“点餐式”服务。
“我们希望通过‘小手拉大手’,让一个孩子撬动一个家庭,共同提高守法意识;同时让一部分志愿者带动更多的人,共同参与平安建设。”宣讲服务队队长杨飞告诉《法制日报》记者。
集思广益打造平安防毒疫苗
今年10月底,“平安行”宣讲团来到河源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小学,为五年级150余名孩子讲授《安全防范》课程。
活动中,河源市公安局民警、《河源警讯》主持人结合日常工作中接触到的案例,向同学们讲述了自我保护,防拐骗、校园暴力、防抢防盗等知识。11名志愿者则忙前忙后,维持秩序,协助表演等。
活动结束后,志愿者们迅速通过所在社会组织的公众号推出活动资讯,并在微信群、朋友圈等进行转发。“通常我们的阅读量都能达到好几万,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活动的有效到达率。”服务队具体执行人罗辉介绍。
据了解,“平安行”宣讲团专门打造了一批明星教官,他们都是从警队一线精挑细选出来、经验丰富的民警。通过摸底调研,宣讲团制作了6大类平安宣讲内容,包括青少年常见涉法现象、网瘾少年绿色上网,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交通安全、禁毒教育等。
禁毒知识教官、河源市戒毒所教导员陈兴德说,虽然《青少年禁毒教育讲座》课件主要由他和另外一位同事主讲,但是却集合了全所禁毒民警的智慧。作为河源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心理咨询师志愿者服务队的一员,陈兴德在授课中借用了心理学手法,穿插实物展示、播放小视频、游戏互动、情景剧演绎等,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体验式教学,以增强学生兴趣。
在一场线上直播活动结束后,一位女生就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倾诉了自己在家中不被理解的感受。陈兴德对其进行了课后延展辅导,帮助她从内心筑起一道安全保护屏障。“感觉做的事情很有成就感,特别是学生听得认真,课下围着问问题,甚至还有学生来要签名,颠覆了我们对‘00后’以自我为中心的感觉。”陈兴德说,“希望宣讲工作像疫苗,将毒品等危及平安的瘟疫,从河源青少年身上彻底消灭。”
志愿者也具备专业服务精神
“举办一场宣讲活动,事情很琐碎,光靠十几名教官单打独斗,是没办法长期有效开展工作的。”罗辉告诉记者,引入志愿者“外援”组成专业团队参与进来后,一切就顺利多了。
“我们联系好学校,确定宣讲的主题和时间后,就在志愿者群里发布消息招募志愿者。”罗辉说,他们在日常工作中与支持公安工作的社会组织建立了沟通联系的微信群,仅一个“平安行”志愿者群,就活跃着20余家社会组织的两百余名志愿者骨干。
“亮点志愿者服务队”队长吴碧城说,只要收到消息,他们总是第一时间报名,“我们队伍2000多人,不怕没人参与,所以先要把名额定下来再说”。
记者了解到,志愿者团队的每一位参与者都有特殊的标签,无线电、设备、暖场、布场等等,他们发挥各自所长,已经共同完成过数百场现场活动协助工作。“不得不提的是,他们不但组织能力特别强,甚至连细节都处理得很到位,小到一块展板的摆放角度,都要求以最方便学生出行的方式摆放。”陈兴德介绍。
“这场活动下来,我们老师没操一点儿心。志愿者们负责场地布置、搬桌子挂横幅,摆好单张,协调安排座位,协助调试音响投影等。待孩子们进场后,还引导学生有序就坐,开展暖场活动,发放相关的宣传单。”刚刚邀请宣讲团前来开展一场禁毒宣讲活动的河源市第三小学德育处副主任王美霞说,“活动一点没有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更未增加学校老师的负担。”
服务也是学习带动多人参与
“参与一场活动的志愿者往往也就十几二十人,但他们身后是庞大的志愿者队伍。”罗辉说,志愿者参与活动,调动了全社会对项目的关注和支持,不再是单一职能部门的事儿,而是赢得大家共同参与发挥力量、群策群力的局面。
“我们河源小山城,是熟人社会,经常活动还没开始,就有朋友关心询问你要去某某学校讲课。”罗辉说,活动开始前志愿者们就已经进行了活动预热发布,活动进行中则利用微信群“现场直播”,常常活动刚结束半小时,微信推文就已经发布。
已经参与过多场活动的陈丽娜说,服务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我也是在帮助活动场地布置时才第一次看到,原来毒品是长这样的”。陈丽娜每次参加活动后,都会主动将活动记录推送到朋友圈,这两年已经带动朋友、同学、亲戚等100余人参与志愿活动。同事巫凤霞正是看到陈丽娜的朋友圈动态,了解到志愿者工作和“平安行”活动的。目前,她也已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周末在家无所事事,不如参与有意义的志愿活动,既能充实自己还能帮助别人”。
记者了解到,近两年来,“平安行”宣讲活动已开展了几百场,逐渐形成品牌效应,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平安建设中。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