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的时候必须十分谨慎,若是有一步刻错了,便会功亏一篑。通过学习榄雕,我也学会了要小心谨慎,以后做事绝不再冲动。”罪错未成年人小新(化名)由于一时冲动实施了盗窃,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检察院为其“量身定制”了为期一个月的非遗帮教课程,小新在学习非遗技艺榄雕和广州彩瓷之后,写下了这样一番感想。
据了解,“检察+非遗”特色罪错未成年人帮教体系是海珠区检察院创新罪错未成年人帮教路径的新模式,在观护帮教罪错未成年人过程中引入具有广州地域特色的非遗技艺,实现非遗传承与观护帮教巧妙融合。
2022年3月开始,海珠区检察院在实地走访及多方调研基础上,综合考察师资教学、帮教设施、环境位置等因素,以适合改造罪错未成年人为最终落脚点,寻找并确定可以与未成年人观护基地合作的非遗工作室。目前,该院已与榄雕、广州蛋雕、广州彩瓷、广州泥塑和广式拉肠等符合观护需求的非遗工作室签订了共建协议,搭建多元化罪错未成年人非物质文化遗产观护基地。
“不同的非遗技艺有助于培养不同的意志和品质,我们希望通过提炼非遗特点、融合思想教育的方式,促进未成年人提高自我认知,实现矫治不良行为的目的。”海珠区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检察机关和非遗工作室联合家庭教育专家、专业社工,共同针对罪错未成年人的矫治需求进行研究,精细化制定帮教课程内容和频次,形成罪错未成年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帮教方案,矫正特定行为和认知偏差。
罪错未成年人通过学习广州彩瓷艺术,在一笔一画中锻炼细心,在潜移默化中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瓷器彩绘艺术;通过学习榄雕、广州蛋雕,感受雕刻过程中的“用时、用神、用心”,方寸之间尽显传统文化魅力;在塑造细腻传神的广州泥塑作品过程中,锻炼耐心和意志力;而学习广式拉肠技艺,则助益培养团结协作意识。
此外,海珠区检察院还建立了阶段性评估反馈机制,定期与非遗工作室等召开专门会议,对帮教工作成效进行综合评估,并根据帮教对象的表现、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研究改进措施,实现专业化办案和社会化保护配合衔接。2023年以来,共有22名罪错未成年人参加非遗帮教课程80次,未出现再犯罪情况,顺利回归社会。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