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江门蓬江法院乘“枫”而上,在区委政法委统筹推动下,探索“三借力”诉源治理新举措,通过借力人大代表、市场化调解组织、公证机构等各方力量,大幅提升矛盾纠纷前端化解的实效性,绘就诉源治理好“枫景”。
借力人大代表推动矛盾纠纷实质化解
去年12月初,冯某等3人到被告餐厅聚餐,就餐后3人均出现身体不适,并就医。后冯某诉至法院,要求餐厅退还餐费和支付十倍赔偿金。
为息诉止纷,两名蓬江区人大代表走进审判庭,与法官共同调解这起食品安全诉讼案件。在法官指导下,人大代表找准症结,劝服餐厅代表退还餐费、支付十倍赔偿金,并加强餐厅的卫生管理和提高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杜绝此类事件发生。
在蓬江法院,诉前调解力量里出现了人大代表的身影,他们积极参与多元解纷,为基层社会治理添砖加瓦。
依托“人大代表多元解纷联系点”,蓬江法院建立良性互动,自觉接受监督,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法院、旁听庭审等14人次,见证阳光司法。该院及时办理回复代表、委员的建议和意见12件,努力将代表们的“金点子”转化为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满意度。蓬江法院坚持同频共振,协助人大代表以联系点为平台,以案件为视角,第一时间收集涉民生热点问题,为人大代表调研民生问题提供参考。
借力市场化调解组织提升诉前调解成功率
“追讨这笔借款我是真不容易。但这件棘手事交到你们手里后,似乎又很容易就解决了!”刘某连声称赞。
刘某口中的“不容易”,是他3年来追讨借款250万元均无果;他口中的“容易”,是调解员不到半个月就帮他成功讨回了款项。
化解刘某这宗欠款纠纷的,是蓬江法院去年8月在全市法院引入的首家市场化调解组织——和顺调解中心。
该中心参与诉前调解工作,构建起“市场化路径、专业化运作”的多元解纷新模式。中心7位调解员均有法律相关从业经历,按照“自愿有偿”标准为当事人提供调解服务。
开展基层普法
蓬江法院注重发挥和顺调解中心的独特优势,做实指导调解法定职能,除了现场指导外,通过开设“调解员培训课堂”、邀请旁听庭审、推送典型案例等多种方式帮助调解员不断提升调解技能。
调解中心正式运行4个多月,共调解各类纠纷案件1644件,调解成功497件,涵盖了各类涉民生纠纷,标的额累计达6364.53万元,调解成功率30.23%.这组数据背后,是蓬江法院积极探索市场化路径结出的丰硕成果。
蓬江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在镇街综治中心成立诉源治理工作站,将调解中心对接服务街道乡镇,推动诉讼调解与专业调解有机衔接,强化基层法院基层治理主力军作用。
借力公证机构实现金融案件诉前快速分流
去年,新收金融类民事案件共计6575件,同比大幅下降11.9%,这是蓬江法院首次实现金融类民事案件拐点下降。
针对近几年金融案件增速较快、数量庞大的现状,蓬江法院推行“金融类案智慧审判”,实现线上高效处理金融案件。在此基础上,蓬江法院与五邑公证处金融纠纷调解中心及金融机构联合协作,探索建立金融类案件“诉前调解+赋强公证+司法辅助”的诉源治理工作新模式,从源头大幅减少此类纠纷进入诉讼和执行。
“现在公证提前介入,通过赋强公证直接进入执行程序,大大提高了债权实现效率!”在该模式下,银行等金融机构纷纷竖起大拇指,金融纠纷案件审理执行进入了“快车道”。
就地化解矛盾纠纷
为实现诉前分流,除了推动调解程序前置外,蓬江法院引导大批量金融纠纷走向公证债权文书而非诉讼的方式解决,建立赋予强制执行力债权文书与法院强制执行相衔接的纠纷解决机制,将传统的后端化解纠纷转变为前端接入机制。
截至目前,通过“诉前调解+赋强公证”解纷模式,已诉前化解金融纠纷700余件,涉及标的2974万元,累计为1000多笔信用卡欠款办理展期协议赋强公证,为60多笔商业贷款办理贷前赋强公证。
“将赋强公证与强制执行衔接起来,可以有效减少案件进入诉讼程序,提高债权实现的时效性,是解决金融纠纷的多赢选择。”蓬江法院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