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汀村是阳江市江城区闸坡镇下辖的行政村,位于海陵岛西北部,建村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约500年的历史,该村面积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2000人。近来,北汀村坚持党建引领,按照“一村一品”发展思路,把“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创建作为法治乡村重要载体,用“民主+法治”激发乡村治理新活力,2023年12月成功创建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
北汀小学开设法治课堂。
发挥“头雁引领”作用,民主法治进程不断深化
北汀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核心作用,将党建与服务群众的各项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推动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
该村建立“党总支联系党支部、党支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工作模式,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创建工作领导机制。
北汀村严格落实“两个责任”清单,结合实际制定了村委会工作制度、村务议事制度、村规民约等各种制度,不断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培育村民形成“村事民定”的自治意识,在法治轨道上逐步健全乡村治理机制。
该村还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该村领导班子建设重要内容,坚决杜绝村党组织和村干部违法违纪行为。近年来,北汀村治安良好,无村霸、无黑恶势力,无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重大刑事案件、重大公共安全事件。
村居法律顾问现场调解矛盾纠纷。
织密“小网格”,做实基层治理“大文章”
一张网“包罗”的是大大小小琐碎事,一个格“书写”的是居民的所需、所盼、所急。北汀村积极统筹整合资源,全面梳理乡村振兴、社会治理、法治建设、人民调解、民政社保等条块资源,把分散在基层的社会力量整合成“一张网”,组建近30人的“党员+人民调解员+村(居)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网格员+N”的“法治联盟”队伍,网格员通过收集群众所反映问题或意见建议,以交办单的形式,分别交办到相关分工村干部手中。对交办的事项,明确办结时限,并实行全程跟进办理。变“群众跑腿办事”为“干部跑腿服务”,变“被动办”为“主动办”,把各项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方便群众,提高办事效率,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2023年期间,全村为群众办理公共法律服务事项252件,解答群众法律相关咨询200人次,化解矛盾纠纷30宗,调解成功率100%。实现小事不出户、大事不出村,用微治理促进微和谐,维护基层社会治理稳定大局。
去年12月北汀村成功创建省“民主法治示范村”
打造“法治+农文旅”新名片,跑出“百千万工程”加速度
北汀村是海陵岛最负盛名的黄皮古村之一,种植黄皮有400多年历史,村民家门前都种有黄皮树。该村依托独特的农产品资源禀赋,把黄皮文化与法治文化深度融合,精心打造“沿着黄皮树去普法”特色品牌,不断增强普法宣传的影响力、渗透力、感染力,走出了一条法治文化与地方特色文化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一是争取当地司法行政部门资金支持,共同谋划,精心设计,在黄皮产业园区内打造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特色产业文化与法治文化融为一体的法治文化广场,成为北汀村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
二是结合“黄皮节”“驸马粽节”等特色农产品展会,将普法宣传与观光旅游相结合,开设“法治+农文旅”旅游路线,让游客在享受乡村风光和美食之余,还能沉浸式感受当地特色法治文化,辐射游客3000余人。
三是因地制宜,根据黄皮种植农户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普法教育,以培养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组建农户学法交流群等形式,以点带面,调动全村村民学法热情,营造浓厚的学法用法氛围。
2023年北汀村集体经济实现年收入26.6万元,比2022年增长32%,全面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背山面海、黄皮芬芳、底蕴深厚、人杰地灵……北汀村委会乘着民主法治之风,赶上“百千万工程”的加速度。“接下来,我们将以‘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建设为契机,持续发挥‘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建设成为组织强、产业兴、村庄美、农民富的典型样板,擦亮北汀名片,以法治护航‘百千万工程’。”北汀村党总支书记方仕品坚定地表示。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