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东家,跑西家,喝擂茶,打哈哈,来来往往结亲家。”一首朗朗上口的绕口令道出了茶乡故里的悠悠茶韵、浓浓乡情。在素有“中国蝉茶之乡”的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一道独特的“枫”景线映入眼帘——调解员们走街串巷、进村入户,一边与当地群众品尝着客家擂茶,一边为群众释法说理“唠家常”。茶香袅袅,笑语盈耳,和谐气息如春风拂面。 紫金县人民法院龙窝人民法庭坐落着在这片茶香萦绕的土地上。近年来,龙窝法庭根据当地擂茶民俗文化创立“客家擂茶调解法”,把调解场所搬到暖意融融的茶桌上,让群众间的各种矛盾在一缕缕茶香中消融化解,实现了人民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和诉源治理成效明显的“双向奔赴”。2022年以来,龙窝法庭运用“客家擂茶调解法”调解案件共373件,成功率达81.2%,把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踏入龙窝法庭“擂茶调解室”,一股浓厚的客家文化气息扑面而来。环顾四周,墙上画着“擂”字的象形图案;中间的茶桌上,摆着擂茶时用的擂棍和擂钵……“温馨”二字,是这里给人的第一感觉。 “对于当地百姓而言,擂茶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据龙窝法庭负责人黄远青介绍,一碗地道的客家擂茶,传递的不仅是礼节、亲情、乡谊,更是客家人加深彼此情感的重要纽带。“客家擂茶调解室”结合了当地的客家擂茶文化特点,为当事人营造了温馨舒适的调解环境。 “来来来,大家都是多年的朋友,喝一碗擂茶我们再慢慢说!”在“客家擂茶调解室”,黄远青与双方当事人唠起了家常。 这是一起合同纠纷案。被告林某向原告罗某购买猪饲料,经双方结算,确认林某共欠罗某饲料款66158元,后经罗某多次催收,林某仍未偿还,原告遂向紫金法院提起诉讼。 紫金法院龙窝法庭受理此案后,黄远青第一时间与双方当事人取得联系,但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案件进入胶着状态。为更好地化解矛盾,黄远青当即决定邀请双方到擂茶桌上进行调解。黄远青熟练地引导双方将花生、芝麻、生姜等食材放入擂钵中用擂杵研磨,让双方边喝擂茶边解决问题。在热气腾腾的擂茶“熏陶”下,“针尖对麦芒”的僵持气氛瞬时被浓郁茶香温暖融化了,双方不悦之情逐渐消散,最终双方达成和解意见。 “像这样‘喝着茶把事情解决’的场面,已成为龙窝法庭日常工作的常态。”黄远青说到,龙窝法庭在化解各种矛盾纠纷中以客家擂茶为“破冰船”,使群众之间的矛盾在温馨平和的茶香中得以解决,把司法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

赡养案件是典型的家庭矛盾,既要解群众的“法结”,更要解“心结”,让矛盾真正“消融”。龙窝法庭坚持将“客茶擂茶调解法”中所蕴含的“礼仪”“孝亲”等传统美德融入调解之中,旨在弘扬诚信、友善、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和谐幸福美丽新农村建设贡献法治力量。 2022年12月27日,龙窝镇迎来了入冬后最冷的一天。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互相搀扶着,满头白发在凛冽的寒风中摇曳,像枯枝般脆弱。 当见到承办法官邓建兴时,他们满脸忧愁地说道。“我们俩都已经八十多岁了,这么多年来,我们儿子一直对我们不管不顾……” 原来,李老伯与刘老太夫妻两人均已年逾八旬,育有一子。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老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出现了问题。这些矛盾日积月累,最终导致两位老人无奈地选择将儿子诉至法院,要求他承担赡养义务。 次日,邓建兴联合村干部一起陪同二老到李某的住处进行沟通,让“家事”在家里就能得到解决。“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让孝心有遗憾”。围坐在圆桌上,邓建兴为每人倒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擂茶,一时间,双方的抵触情绪渐渐缓和下来。 经过3个多小时的耐心开导,李某留下了悔恨的泪水,并承诺今后会赡养自己的父母,老人的生活有了着落。邓建兴用他的努力与耐心,为这对老人送去了冬日的温暖与关爱。 当回访再次见到这对老人时,两人动情地拉着邓建兴的手,异口同声地说到:“感谢法官,我们现在生活得很好,身体都很健康,儿子经常回家看望我们。” “龙窝法庭充分发挥法庭前沿阵地作用,将德治与法治的融合,不断培厚崇德向善的沃土,解决了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有效维护了辖区的和谐稳定。”邓建兴表示。

龙窝法庭管辖着龙窝镇、水墩镇、苏区镇、南岭镇四个镇的民商事案件,辖区面积648平方千米,总人口约13万人。如何在点多、线长、面广的辖区让矛盾纠纷从源头预防、在前端化解,是龙窝法庭一直在探索解决的问题。 据了解,龙窝法庭不断在实践中创新和发展“枫桥经验”,主动将“客家擂茶调解法”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不断加强与乡镇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村委会等部门的联动协作,并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等领域全面推广“客家擂茶调解法”,使其成为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样本”,努力实现矛盾纠纷止于萌芽、解于诉前、就地化解。 “龙窝法庭的‘客家擂茶调解法’正是枫桥经验的本土化,它根植于传承千年的客家擂茶文化,所以很有生命力,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紫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伟鸿表示。同时,龙窝法庭还将司法触角延伸到镇街、村社等社会治理的最末端,把指导调解、化解纠纷、普法宣传等司法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将矛盾纠纷预防在苗头、化解在基层。 一张擂桌一碗茶,和风细雨解疙瘩。下一步,龙窝法庭将以“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为抓手,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前哨站”作用,以客家擂茶文化赋能诉源治理,让民意“浮”上来,实事“落”下去,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注入法治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