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承载着千家万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开展以来,各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凝聚各相关部门合力,精准破解延期交房难题,助力打好商品住房烂尾风险处置攻坚战,扎实推动“保交房”、消化存量商品房等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见效。
“摸评调巡”四步走高效化解购房纠纷
【案情经过】某房地产公司在重庆市永川区开发建设了某楼盘,并将商品房相继出售给购房者,在与购房者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中约定了交房时间以及逾期交房违约责任,由于资金链断裂、极端天气等原因导致未能如期交房。张某等300余人以某房地产公司逾期交房为由,向法院起诉,要求某房地产公司支付逾期交房违约金。法院将该事件流转至区综治中心,区综治中心全面发挥“一站式”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平台实战效能,通过“摸评调巡”四个维度,全力推进纠纷化解。
【主要做法】综治中心按照矛盾纠纷“法治化路线图”组织住建、规资等单位以及入驻的“建馨”调委会、法院诉讼服务团队成立调解小组,区法院通过实地走访、交叉核对、查询备案等方式,全面掌握逾期交付房屋数、逾期时长,同步调查该公司在当地法院执行案件数、涉案标的额、名下银行账户余额、商品房查封抵押等,确保底数清、情况明。调解小组及时开展专题研判会,从“千丝网”中寻找“突破点”,分批次组织双方调解,最终全部达成以物业费折抵违约金的调解方案,并签订调解协议书。
【工作心得】永川区综治中心负责人关铭彬:综治中心通过启动批量纠纷联合调处机制,集成行业主管部门、专业调解组织及政协委员等多方资源,形成“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力”的解纷合力,通过精准摸排锁定矛盾范围、科学评估研判企业困境、释法明理平衡双方利益、巡回调处突破难点僵局“四步走”工作法的深入实践,不仅有效破解了购房纠纷化解难题,更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这一创新举措实现购房者权益保障与企业正常经营“双赢”效果以及“保民生”与“保企业”的双重目标,显著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进一步彰显了永川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中的积极探索与显著成效。
“三调联动”模式跑出解纷加速度
【案情经过】“现在开庭。”7月18日,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综治中心速裁法庭首次庭审公开审理一起商品房预售合同纠纷案件。2021年,原告刘某与某房地产开发公司签订《商品房预售合同》,约定购买一套商品房,开发商应于2024年4月30日前交房。因开发商资金链断裂,到期后未能如约交付房屋。刘某多次就交房事宜与开发商交涉未果,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解除合同,返还购房款并支付相应违约金。平安区人民法院受理后,鉴于商品房预售纠纷直接关系群众“住有所居”的核心民生需求,为最大程度减少群众往返奔波、加快纠纷处置进度,立即同平安区综治中心沟通,将庭审安排在综治中心速裁庭。
【主要做法】庭审中,法官围绕双方争议的核心焦点——“开发商是否构成根本违约”“合同解除条件是否成立”“违约金计算标准”等核心争议点开展举证质证,同时对案件涉及的法律条款予以释明。庭审期间,法官留意到被告流露出和解的意愿,及时休庭,平安区综治中心立即启动“三调联动”机制,一方面平安区住建部门工作人员给刘某现场解读该楼盘“保交楼”的相关政策,增强信息透明度;另一方面由综治中心常驻调解员就刘某关心的退房后房款能否退还、房屋交付时间、逾期违约金分期方案等实际诉求开展协调工作。法官结合审判实践给双方当事人分析利弊。最终,刘某同意继续履行合同,开发商承诺支付逾期交房违约金,双方当场签署调解协议,纠纷圆满化解。
【工作心得】平安区综治中心常务副主任宋生钢:这场特殊的调解,将原本可能耗时3个月的诉讼流程压缩至半天,为当事人节省了时间成本、经济成本。更重要的是,它验证了“司法审判+综治中心”模式的生命力,让专业审判与行政协调、群众调解产生“1+1>2”的效果。本案的成功化解,是综治中心积极探索创新,将“三调联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与综治中心深度融合,突破单一部门解纷的局限,通过非诉方式化解纠纷,减少司法资源占用,也为当事人提供了“零成本”法律服务,增强了调解公信力。
倾听诉求疏心结多元路径解民忧
【案情经过】2019年,山西省永济市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对某老旧小区进行棚户区拆迁改造。2020年至2021年期间,18名当地群众先后与该公司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并在合同中对商品房的交付时间、付款方式及违约责任等进行了约定,后因市场行情变化以及资金短缺等原因,所涉商品房至今尚未交付。今年4月10日,有群众聚集在永济市综治中心接待大厅,反映商品房长期未按合同交付。永济市综治中心在登记受理后,采取“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统筹派驻中心相关部门联合处置,依法妥善实质性化解了该起矛盾纠纷。
【主要做法】综治中心按照“分类受理、归口管理、协同处理、闭环管理”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统筹人民调解组织以及住建、信访等部门集体会商,深挖案件症结,明晰群众诉求,制定化解方案。按照法治化路线图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由涉事单位联动调处,住建部门进行政策解读,信访部门协调行政力量保障购房者权益,法庭负责司法确认和诉讼服务。联动涉事单位多次与购房者沟通,疏导情绪、倾听诉求、优化调解方案。
经过联动调处,11名购房者与房地产开发公司解除商品房买卖合同,该公司按期退还购房款及利息,并申请法庭进行司法确认;4名购房者同意继续履行商品房买卖合同,由该公司用已建房屋置换;3名购房者不同意前述解决方案,选择通过法院立案诉讼途径维权。法庭启用司法确认程序,当天当场完成立案、文书审核并送达双方当事人。
【工作心得】永济市委政法委副书记任瑞:该案中,永济市综治中心根据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路线图,提出了“调解优先、仲裁跟进、信访后置、诉讼兜底”的解决方案。同时,我们不搞“一刀切”,而是根据群众不同诉求分类施策:对希望退房的,协调涉事公司限期退款并补贴利息;对愿意继续履行的,推动以现存房源置换并重新约定交付条款;对坚持诉讼的,及时引导进入司法程序并提供支持,真正把工作做到每家每户的实际需求上。实践证明,只有把机制落实、把协商做实、把方案夯实,才能赢得群众信任,实现“案结事了”。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