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与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发布一批无障碍和适老化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有什么特点?各部门在无障碍和适老化环境建设方面成效如何?最高检、民政部、中国残联有关部门负责人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此次最高检与民政部、中国残联联合发布无障碍和适老化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有哪些特别的考虑?
最高检公益诉讼检察厅负责人:今年9月是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施行两周年,最高检与民政部、中国残联联合发布一批无障碍和适老化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旨在指导各级检察机关、民政部门和残联等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促进协同共治,统筹推进无障碍和适老化相关工作,共同抓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等法律法规的落地落实。2021年至2023年期间,最高检联合中国残联、住建部等部门连续发布三批无障碍环境建设或残疾人权益保障典型案例,为指导各方协力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最高检作为全国老龄委的新增成员单位,今年专门下发工作提示要求各级检察机关因地制宜办理一批老年人权益保障公益诉讼案件。最高检公益诉讼检察厅主动加强与民政部老龄工作司、社会事务司等相关司局的沟通联络,在专题调研、专题会议等方面深化协同协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同时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引领示范作用,不断凝聚公益保护合力。推动无障碍和适老化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相关职能部门齐心协力、共同参与。希望通过此次典型案例发布,进一步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实现无障碍环境建设更高质量、更富内涵的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让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问:此次三部门联合发布的6件典型案例,主要有哪些领域,有什么特点?
最高检公益诉讼检察厅负责人:一是突出监督重点,推进无障碍和适老化建设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从监督领域看,主要涉及交通出行、公共服务、应急救援等多种生活场景。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针对客流密集的大型港口码头无障碍设施未达到工程建设标准、影响众多特定群体出行安全问题,通过专家论证、检察建议等方式,督促行政机关全面履职,开展系统治理,保障老年人、残疾人等特定群体出行安全。福建省人民检察院针对省内部分120医疗急救中心无法满足听力、言语残疾人呼救需求问题,与残联组织加强协作配合,通过公益诉讼检察监督推动卫生健康部门依法全面履职,推动建成覆盖全省的医疗急救无障碍呼叫系统,有效保障听力、言语残疾人医疗急救无障碍自主呼救需求。
二是注重预防性公益诉讼,以最小的司法资源投入最大限度实现公益保护目的。在办案中严格落实无障碍设施建设“五同步”要求(即同步规划、设计、施工、验收、交付使用),将监督视角从事后整改前移至事前预防,通过预防性公益诉讼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强化事前、事中审查,避免无障碍环境建设工程“带病出生”或“推倒重来”。江苏省泰州市人民检察院针对施工图审查机构对无障碍设施设计审查不到位,导致新建、改建、扩建工程无障碍设施建设“五同步”无法落实的情形,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履职整改并完善工作机制,压实监管部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等建设工程相关参与主体的责任。
三是注重打破信息壁垒,助力弥合“数字鸿沟”。检察机关重点针对互联网应用程序、自助公共服务终端设备、便民热线等未实现无障碍功能的问题,通过公益诉讼推动相关主体进行无障碍和适老化改造,提升数字化服务的包容性,让残疾人、老年人等特定群体在互联网时代获得应有的便利和保障。陕西省人民检察院针对利用财政资金建立的公共服务类App不符合国家信息无障碍标准、影响视障人群及老年人获取信息和办理业务的问题,通过磋商厘清行政机关监管职责和App管理单位的主体责任,邀请视障残疾人代表全程参与办案,推动相关App的无障碍和适老化改造,保障特定群体平等获取信息权益。
四是善于借力借智,积极构建“益心为公”助残助老志愿服务体系。最高检通过“益心为公”志愿者检察云平台,充分发挥自强模范代表、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残疾人、老年人等作为“益心为公”志愿者参与辅助办案的作用,帮助检察机关更加精准规范开展无障碍和适老化检察公益诉讼。
问:在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保障残疾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方面,民政部门重点开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民政部社会事务司负责人:在科技助残方面,民政部加大科技助残研发力度、优化助残科技创新环境、建设良好创新生态,积极申报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支持康复辅助器具、假肢矫形技术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聚焦老年人及残障群体无障碍出行的痛点难点,2024年基本完成老年人及残障人士福祉车辆配件研发和测试工作。在康复辅具器具产业发展方面,开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第二批国家综合创新试点评估,研究建立双联系点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召开加快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全体会议,凝聚形成产业发展合力;加强残疾人专用设备和服务标准化工作,2024年立项13项国家标准,13项行业标准,8项团体标准。
下一步,民政部将与相关部门加强协作配合,做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和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的任务衔接。进一步推动加快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印发中国康复辅助器具目录(2025年版),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康复辅助器具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培育发展新动能、引导激发新消费,助力推动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残疾人、伤病人群体的福祉。
问:近年来,中国残联与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持续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请介绍一下合作情况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中国残联维权部负责人:近年来,中国残联积极配合检察机关将无障碍环境建设纳入公益诉讼,并配合做好相关工作。一是建立法治保障。与最高检共同努力推进将公益诉讼纳入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法律第六十三条明确规定“对违反本法规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人民检察院可以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提起公益诉讼”,奠定了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长效法治保障。二是健全工作机制。指导相关地方残联积极配合地方检察机关,向负有监管职责的行政机关发出无障碍环境建设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各方主体积极整改,积累了经验。及时总结推广相关地方经验,协同最高检采取联合调研、共同交办督办案件等方式,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在全国全面推开。三是加强以案释法宣传。2021年起,中国残联多次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发布多批典型案例,促进协同共治,不断凝聚公益保护合力。
下一步,中国残联将继续配合最高检加强对典型案例的宣传,指导各地残联在配合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工作中进一步提供更精准的诉求和更专业的意见与建议,进一步提升公益诉讼质效,进一步发挥典型案例示范带动作用,同时进一步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范围向无障碍社会服务等领域深化和拓展。通过公益诉讼监督、媒体监督、残疾人无障碍促进或监督员监督等多形式多渠道继续加大监督力度,以法治的力量进一步提升无障碍环境建设效能。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