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报派送失信被执行人画册;“客家法韵”品牌入选全省法院法治文化建设特色项目;普法短视频《蕉青岭绿 法舟领航》全网热播……
地处粤东北的梅州市蕉岭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近年来,蕉岭县人民法院立足辖区“小县域、大农村”的山城特质,将普法宣传与审判执行拧成一股绳,以延伸服务触达民心、以文化创新激活动能、以多方联动凝聚合力,聚焦群众需求开展差异化探索,在这片客家沃土上深耕细作,走出了一条德法相融、慧心惠民、普法与审判执行良性互动的特色之路。
力量下沉精准触达
“租期超过二十年的部分无效,合同得写清四至界线,最好附上测绘图……”一起土地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巡回审判刚结束,蕉岭法院民事审判庭庭长钟平霞便马不停蹄地在田埂上摆开“课堂”,用地道方言释法析理。这场“一案说法+类案普法”的现场教学,最终促成16家农户与企业握手言和。“群众多懂点法,纠纷自然就少一点。”目睹此景,广福镇广育村党支部书记黄忠铎感慨道。
针对农村土地流转纠纷频发态势,蕉岭法院创新开展“圩日法庭”专项活动,将法治宣传深度融入司法全流程。2024年以来,巡回审判实现乡镇全覆盖,运用“巡回审判+多维普法”模式前端化解矛盾纠纷327件。
普法更要走在纠纷前面。蕉岭法院注重“关口前移”,瞄准基层治理难点,推动普法资源下沉与服务精准对接。“原告九个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在起诉前未履行民主议定程序,不符合法定起诉条件。”新铺法庭庭长张彬洛在审理一起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纠纷时发现关键问题,遂依法裁定驳回起诉。这一裁判犹如一记警钟,加强了乡镇干部对土地流转程序合规性的重视。
为有效发挥裁判指引作用,促进农村土地规范流转,张彬洛联合镇综治中心,带着自制的“土地承包合同指南”走遍辖区村镇,既给村民讲清签约要点,又向镇政府发出《风险提示函》,从源头上规范土地流转。
“法官从个案中发现问题,送来的都是听得懂、用得上的‘硬通货’。”全国模范司法所长、三圳镇司法所所长丘雄彬深有感触。
如今,蕉岭法院“法润”普法志愿服务队的37类普法“菜单”按需配送,61个定制课件精准投放,125场特色活动遍地开花,推动普法从“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调解成功率同比提升58.1%。
文化搭台法治唱戏
“做人就得讲诚信,可千万不能学‘老赖’!”近日,长潭镇文体广场上,山歌小品剧《诚信为本 守法为先》正在巡演。当干警与县山歌剧团演员同台演绎失信被执行人的窘境时,台下观众看得入神,散场时还在热议:“这戏演的是真案子,让人明白守法才是正道。”
如何让法律条文走进百姓心里?蕉岭法院深挖客家传统文化资源,将客家山歌、快板、五句板等艺术形式与典型案例结合,创作出13个普法“小剧场”,四年间巡演41场。“用乡音讲法、以乡情传理,才能让法治精神融入血脉。”“法润”普法志愿服务队分管领导丘忠列说,文化赋能让普法与审判执行形成良性循环。
近年来,蕉岭法院聚焦审执与普法、法治与文化互融共进,将督促引导自然而然融入普法中,进而反哺和推动审判执行工作的规范与质效提升:结合“失信+舆论”双惩戒机制,讲好“接地气”的“执行故事”;整合乡镇执法队力量,在联动执行之外,深入村居通过客家谣谚等形式普法……
两年间,232起案件当事人在执前督促后主动履行义务,执行完毕率、到位率分别提升10.5%和16.3%,民事裁判申请执行率下降42.1%,“客家法韵”真正唱出了诚信守法的新风尚。
全线联动靶向发力
“戴上VR眼镜,仿佛真进了少管所!”“头好晕呀,原来吸毒后的世界这么恐怖!”在蕉岭县中小学生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学生们体验着模拟场景,惊呼声中透着警醒。
这个集媒体传播、VR体验、模拟法庭、趣味游戏于一体的基地,通过“法院+教育局+学校”模式,已让近7000名师生完成从“被动听讲”到“主动参与”的转变。“法院将观影、阅览、科技深度融合,VR体验、拉歌等形式接地气、有新意、有实效,契合中小学生身心特点。”全国人大代表叶继联在视察该基地时予以称赞。
新铺商会的会议室里,法官刚为企业家们解读完《合同法律风险与防范》,就有企业代表当场感慨:“前天刚提需求,今天就送课上门,太及时了!”
蕉岭法院与县工商联建立“法润民企助发展”机制,由工商联收集并梳理“需求清单”,法院精准“接单”“派单”,法官化身“法治店小二”送法上门。这种“暖企”模式,让企业涉诉纠纷同比下降17.2%。
普法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新铺法庭旁的“豌豆荚·法治苑”里,老人孩子在游园中学习法律知识,妇联的妇女权益讲座座无虚席,阳光爱心协会“赴圩”摆摊普法,妇幼保健院办起“女生悄悄话”沙龙……蕉岭法院还联合12家单位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普法网络,让特殊群体都能获得量身定制的法治服务。
“普法不是孤立的宣传,而是融入日常的治理。”蕉岭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幸庆迈表示,蕉岭法院将不断提升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各类群体提供更精细化的普法服务,实现普法资源精准投放与审判执行效能提升,把法治基因注入千畴沃野,为基层善治写下更生动的法治注脚。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