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东莞市人民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组织召开知识产权检企座谈会,与企业法务人员和研发部门代表进行面对面交流。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近年来,东莞市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如何守护创新“火种”,以高质效司法服务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让企业安心经营?东莞市检察机关全面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从一体履职、精细办案、源头治理、数字赋能四个维度发力,推出一系列有力举措,为企业创新赋能添翼,助力东莞市在高质量建设国际科创制造强市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推进一体履职
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2024年7月,东莞市人民检察院在派驻横沥检察室加挂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牌子,集中履行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职能,实现专门机构、专门人员从事专门工作。
“我们立足东莞市‘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坚持依法一体履职,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据东莞市人民检察院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院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通过同步介入引导侦查、与公安机关和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协作、建立知识产权联络点等举措,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知识产权案件存在专业性、复杂性等特点,侵权事实、损失数额常常难以认定。为全面提升检察干警专业素养,东莞市人民检察院加强横向联动、协同履职,与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人才共享机制;依托特邀检察官助理制度,引入专业技术力量,帮助检察官掌握案件中复杂的技术原理和专业术语,共同解决知识产权案件中的专业难题;两级检察院知识产权办案团队坚持“上下联动、一体履职”,织牢织密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网络。今年以来,在市检察院指导下,东莞基层检察院有3个案例入选“广东检察机关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为更好地应对人工智能、潮玩著作版权等新领域出现的新问题,东莞市人民检察院牵头建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产学研实践基地。基地以高校为纽带,邀请专家学者、在校学生和高新技术企业代表参加实务研讨活动,积极探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新路径。今年上半年,共有两篇调研文章在第二届全国知识产权检察理论与实务征文活动中获奖。
做优精细办案
严厉打击侵权假冒犯罪
在办理一起涉案金额达1.6亿元的假冒国外知名品牌香水注册商标案时,东莞市人民检察院办案团队严格按照全链条、分层分类打击的证据审查标准开展工作。团队成员对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产品销售等犯罪链条各环节进行深入调查,全面收集和固定证据,清晰地呈现犯罪团伙的作案手法和犯罪事实,最终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近年来,侵犯商标权犯罪案件呈现‘链条式、产业化’作案特征,证据审查难度较大。我们坚持精细化办案理念,针对知识产权类案特点,采取精准有效的办案策略。”据东莞市人民检察院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院成立专门调研小组,深入剖析案件中的疑难复杂问题,发现以往侦查取证工作中存在证据收集不全面、关键证据缺失等问题,并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形成《链条式、产业化侵犯商标权犯罪案件疑难问题解析和对策研究》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与公安机关会签《商标侵权刑事案件证据审查和取证工作指引(试行)》,为统一类案证据审查标准提供重要依据。
某品牌是全球知名高端电动工具品牌,在东莞市某镇建有生产线。2022年9月以来,该品牌频繁遭受商标侵权。公安机关立案初查后,东莞市第三市区人民检察院提前介入,一方面引导侦查人员从基层管理组织、场地租赁人员、生产加工人员等入手取证,查明马某系制造和销售的组织者,促使其从“零口供”到“自愿认罪认罚”。另一方面,恢复和提取涉案电子数据,细致计核非法经营数额,从公安机关最初认定的200余万元上升至起诉时认定的752万元。今年3月18日,案件经法院审理后作出一审判决,采纳了检察机关的全部指控意见。
加强源头治理
筑牢商业秘密保护防线
商业秘密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知识产权,保护范围不具有公示性,侵权行为更为隐蔽,办案难度较大。东莞市第一市区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曹某等人侵犯某高新技术企业商业秘密案时,与上级检察院加强协调联动,从案件受理之初就共同研究案件办理思路。经研判,认为该案符合企业“内鬼”泄密的作案特征,遂引导侦查机关调整方向,重点围绕侵犯商业秘密罪进行侦查取证,做好商业秘密的“非公知性”鉴定、密点价值评估等工作。
由于案发时间正值企业产品上市的关键时期,若不及时侦破,企业将遭受重大损失。为此,办案小组联合公安机关深入分析案件线索,制定详细的侦查方案。通过对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生产流程进行调查,对相关人员进行询问,快速锁定犯罪嫌疑人,及时固定关键证据,在案发第九天成功破案,有效阻断泄密范围进一步扩散。该案经法院审理后作出判决,以侵犯商业秘密罪判处四名被告人有期徒刑三年至一年六个月。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双方当事人在诉讼期间达成100万元的赔偿和解协议。
东莞市检察机关进一步延伸履职触角,向涉案企业制发《风险提示函》,指出企业存在涉密产品保管不规范、保密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建议其加强保密管理工作。收到《风险提示函》后,企业承诺对涉密场所设置进入权限、配备安检人员,对进出人员进行身份识别和安检扫描;对外部合作企业实施安全评估,明确保密义务;对合作企业驻场员工加强保密教育,邀请检察机关回访,监督整改落实情况,切实筑牢商业秘密保护防线。
坚持数字赋能
服务保障企业创新发展
近期,东莞市检察机关在办理涉KTV虚假诉讼系列案时,对裁判文书、企业查询软件、网络音乐平台进行数据碰撞和比对,锁定批量诉讼原告和涉案音乐作品,再通过联系音乐作品权利人核实作品权属,从而确定虚假诉讼违法事实,目前已向法院发出多份再审检察建议。
近年来,东莞市检察机关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检察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通过数据归集和比对,帮助检察干警审查鉴定意见、认定犯罪数额,以数字化手段加强知识产权检察宏观业务质效分析;定期组织检察干警走访企业,与企业负责人和法务人员进行座谈,了解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遇到的难题,提供有针对性的法律建议;适时发布“检护智造天气预报”,涵盖典型案例分析、侵权风险预警等,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贴心的法律服务。
接下来,东莞市检察机关将紧跟城市创新发展步伐,持续优化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凝聚知识产权保护强大合力。同时,积极探索适应新兴产业和新技术发展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为东莞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