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国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强化抗战历史文化资源的系统性保护,推动全社会铭记抗战历史、传承抗战精神,为筑牢中华民族精神根脉的法治屏障贡献检察力量。
记者从最高人民检察院9月2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英烈保护、红色文物、革命遗址旧址等公益诉讼案件2243件,其中抗战领域公益诉讼案件83件,保护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誉荣誉49名。
弘扬抗战精神 保护红色资源
陕西省人民检察院组织开展“寻访革命旧址 保护革命文物 传承革命精神”活动,立足陕西抗战战略地位,结合革命文物大省实际,对全省范围内抗战英烈纪念设施管护不到位问题依法开展监督,以扎实的办案成效筑牢英烈保护的坚实屏障;
云南省人民检察院部署开展“滇西抗战”文物和遗址遗迹保护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工作,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加强抗战文物和遗址遗迹保护;
黑龙江省绥化市人民检察院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构建“行政执法+检察监督”联动机制,协助行政机关争取财政资金,用于559处各类纪念设施的维修改造;
……
工作中,各级检察机关结合地域特点,以“小切口”推动保护实效,开展抗战英烈保护专项行动,积极助推行政机关构建抗战红色资源保护长效机制。
最高检副检察长张雪樵表示,2021年以来,最高检部署开展包括抗战英烈纪念设施和文物在内的红色资源保护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工作,强化统筹协调与精准指导。其中,最高检会同退役军人事务部联合指导贵州检察机关办理督促保护苏联援华抗战飞行员金角罗夫烈士墓行政公益诉讼案,联合退役军人事务部等部门核实完善烈士身份、事迹信息,指导河北检察机关办理侵害狼牙山五壮士肖像、名誉荣誉民事公益诉讼案,共同捍卫抗战英烈荣誉和尊严。
强化法律监督 破解突出难题
实践中,如何妥善解决红色文物保护与群众生产生活利益之间可能存在的问题是对检察机关办案的重大考验。
山西省神池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高伟介绍说,该院办理的一起督促保护八路军一二〇师指挥部旧址的案件,就涉及私有产权如何稳妥处置的问题。抗日战争期间,贺龙、关向应在神池县义井镇设立了八路军一二〇师指挥部,组织武装群众开展游击战争,为巩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立下大功。
新中国成立后,指挥部旧址就分给村民居住。2015年,旧址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近些年,房主想改善生活,在院子里搭了彩钢牛棚,屋里装了铝扣吊顶、换了铝塑门窗,这些装修跟旧址的历史风貌完全不搭。县文旅部门好几次想修缮,可因为房子产权在村民手里,一直无法启动。
“到了2024年3月,我们在文物保护专项检查时发现,指挥部旧址已经出现墙体开裂、屋面坍塌的情况。老百姓想修房子过日子,文物保护又有特殊要求,再拖下去,红色资源可能就保不住了。”高伟说,发现问题后,该院马上启动行政公益诉讼程序。一方面,协调镇政府跟住户商量,最终定下“置换+补贴”的方案:政府给住户另找一块宅基地,并按规定依法给予补贴,顺利拿到了指挥部旧址的产权。另一方面,督促文旅部门及镇政府明确文物保护范围,抓紧申请专项资金,修缮旧址。现在,相关部门还完善了展陈、配了讲解员,将这个红色旧址的抗战故事更好地讲给大家、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各地检察机关发挥检察公益诉讼预防功能,前伸监督触角,将红色文物保护隐患性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消除安全隐患,防止出现不可逆的严重损害后果。浙江省衢州市检察机关督促开展民众救助盟军飞行员遗迹抢救性保护,留下了中外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上相互支援并肩战斗的珍贵历史记忆。
此外,检察机关创新运用现场勘验手段,为精准监督、客观评估整改成效提供坚实技术支撑。河北省检察机关在办案全过程中,注重运用前后对比图像、无人机航拍等技术手段,对涉案抗战遗址、纪念设施进行全方位、立体化记录与评估,精准锁定受损现状及管理漏洞,同时将整改修复后的效果以看得见的方式向社会公众展示,接受社会评议和监督。
检察机关还坚持以“诉”的确认体现司法价值引领,推动行政机关采取切实有力措施保护抗战红色资源。如陕西省绥德县人民检察院针对红军东征指挥所旧址内窑洞垮塌、破坏等损害情形,制发检察建议后,修缮工作无实质性进展,通过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全面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完成旧址修缮及布展,有力守护抗战历史印记。
深化协作配合 推动多元保护
河北省深州市人民检察院与石家庄军事检察院针对居民已形成延续80多年祭拜风俗的情况,对散葬烈士墓实行“就地保护”,确保修缮工作既符合法规要求又延续人文情怀。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检察院联合军事检察院,邀请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益心为公”志愿者共同走访调研,保护淞沪抗战遗迹,推广红色文化,促进长效治理……工作中,各地检察机关主动邀请关注抗战红色资源保护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专家学者参与办案。
“检察机关对接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充分利用‘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开展军地协作,拓宽线索来源,形成监督合力。针对办案中遇到的民众朴素情感与保护方式之间的冲突,文化弘扬传承不足、职能部门权责不清等问题,检察机关秉持法理情统一的理念,既兼顾历史传承与民生发展,也着眼问题解决与长效保护,努力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最高检公益诉讼检察厅副厅长熊正说。
在督促保护修缮抗战文物的过程中,检察机关注重挖掘文物精神内涵,充分释放红色资源的激励涵育作用。如江苏省宝应县人民检察院在督促行政机关对新四军苏中抗战文物保护修缮的同时,推动将红色文化、革命历史纳入中小学思政教育课程,结合乡村振兴工作,打造红色旅游专线,实现精神传承与服务民生双向赋能。湖南省衡阳市雁峰区人民检察院针对省旅游发展重点项目计划穿过抗战五桂岭绝壁遗址、遗址面临毁损灭失危险问题,督促相关行政机关、建设企业达成文物保护共识,调整项目设计方案,避开遗址建控地带,消除抗战遗址文物毁损隐患,同时将抗战绝壁遗址与周边文化广场等组成连通景观片区,便于游客和群众瞻仰遗址、缅怀英烈,充分发挥抗战遗址的纪念意义和教育功能。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