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雾气未散,在湛江市麻章区太平镇街边的早餐店里,龙叔(化名)正在紧锣密鼓地备餐。这个因开设赌场入刑而接受社区矫正的中年男人,如今已习惯了每天凌晨一点半就起床工作。
社区矫正是中国刑事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对符合条件的罪犯实施非监禁性处罚措施,促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预防和减少犯罪。
两年前,龙叔因开设赌场罪被判刑,随后到麻章区司法局接受社区矫正。入矫以来,龙叔在司法所的指导和鼓励下重返社会,勤劳致富。“他依然在与生活抗争,却已经逐渐找到了内心的平和。”太平司法所所长梁德荣说。
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正式颁布实施,实施五年来,湛江市不断对社矫工作进行探索、丰富和完善,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构建起监管有力度、帮扶有温度的社区矫正工作体系,有力诠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的立法宗旨和目的。
体系的构建离不开智慧化的探索。今年年初,湛江市司法局接入DeepSeek人工智能大模型搭建“鲲鹏矩阵”,并对社区矫正利用人工智能提质增效提出具体要求。3月,广东省司法厅将湛江市作为全省试点,开展社区矫正应用AI大模型试点工作,为全省社区矫正智慧化建设积累经验。
社区矫正对象入矫前要进行社区矫正宣告仪式
制度筑基 矫正质量持续提升
在太平司法所二楼,一场特殊的“入矫宣告”仪式正在上演。
一位身体微微蜷缩、目光涣散的男子正在办理社区矫正入矫登记。不久前,他因为轻信他人谣言以及法律意识淡薄卷入了电信诈骗的案子后被判刑。此刻,他握着梁德荣所长递来的温水,在氤氲的热气中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
社区矫正对象历来被视为社会“边缘人”,在太平司法所工作了十几年的梁德荣是和他们打交道的专业户。“很多社矫对象其实心底善良,我们就是要用真诚和爱心去对待他们,促进他们顺利融入社会,最终预防和减少犯罪。”梁德荣说。
开早餐店的龙叔是令梁德荣印象深刻的社矫对象之一。翻开龙叔在今年4月递交的思想汇报,里面并不工整的字迹令人动容:“我现在仍然在开早餐店,每天凌晨一点半就要起床,老婆四点也会到店里帮忙,工作很累也很充实,我要继续好好工作,好好生活……”
每月固定上报的思想汇报,不止是社区矫正的“硬规定”,也是基层工作人员与社矫对象沟通的“软手段”。留存的文字有助于了解社矫对象的思想变化,加强对他们的人文关怀,也便于随时回顾社矫举措所取得的阶段性效果。“一个月一次汇报,相当于回来谈谈心。”梁德荣说。
社矫工作人员的“工具库”,还有不少,社矫对象需要时刻携带配置专项功能的手机,一天多次报告自己的行程;司法所和社区工作人员定期回访;县级社区矫正机构每半月、司法所每周排查隐患并进行研判分析;对社矫对象开展个别化矫正项目,强化心理干预和辅导;对社矫对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这些,都是湛江市司法局提高社区矫正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的举措。
以“法治社矫”建设为方向,近年来,湛江市司法局在制度创新方面亮点频频:在2023年4月,湛江市司法局联合市检察院等四个单位印发《关于海上作业社区矫正对象监管教育工作指引》,填补了广东省社区矫正海上监管教育制度的空白;2024年11月,湛江市司法局联合市检察院印发《关于加强社区矫正对象外出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创新具有湛江特色社区矫正对象外出监管模式。
制度筑基下,湛江市社区矫正工作教育矫正质量持续提升,近几年,湛江市社区矫正对象再犯罪率均保持在较低水平,无重大安全事故(案件)发生,全市社区矫正安全稳定。
廉江市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到社区矫正对象家里进行查访。
阳光归途 创业就业重获新生
“这是您的快递,请查收!”在霞山区某街道某小区的梧桐树影里,社矫对象李先生(化名)正将包裹递到客户手中。他的声音洪亮而坚定,横亘在他眼前多年的阴霾,此刻也正慢慢消散。
时间回到2013年,那一年,李先生遭受双重打击,一方面,其父亲因患肝癌病故。另一方面,他本人腰椎和颈椎突发疾病,无法通过手术治愈。家庭变故和身体不适导致的困难,让李先生萌生了以赌博来缓解家庭经济压力的错误想法。2024年,李先生因开设赌场罪被判刑,后到霞山区某司法所进行社区矫正。
“刑事处罚加重了他的自我封闭。”霞山区司法局社区矫正管理股股长林荣界回忆道,“因身体残疾产生的自卑感,叠加失业带来的生存焦虑,他几乎断绝了与外界联系。”
为此,某司法所组建专业团队,通过定期心理测评构建动态心理画像,配合一对一的心理疏导方案。在司法所和其家庭的正向支持下,李先生慢慢走出低潮,现在在某快递公司派送快递,每个月也有稳定的收入。
这样的改变故事并非孤例,而是系统化帮扶的必然结果。
雷州市的郑先生(化名)因犯交通肇事罪进行社区矫正。3年前,为保障孩子的读书费用,他贷款买了一辆小汽车从事网约车载客工作,后犯下交通肇事罪。入矫后,针对郑先生就业难的问题,雷州市司法局、执行地司法所协调民政、人社等有关部门对其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其低息贷款,使其顺利在建筑行业进行创业。
目前,郑先生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建筑工程队队长,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徐闻县的小张(化名)则书写了“学海重生”的故事。高中毕业的他因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判刑,后在徐闻县司法局进行社区矫正。经过一段时间的社区矫正,小张的生活回归正轨,还顺利考上某某技师学院,实现重返校园的愿望。
在社区矫正期间,小张刻苦学习专业技能,考取3Dmax高级技能证书和PS高级技能证书。小张在学校主动利用业余时间在饭堂打工、送外卖、帮老师整理资料和担任监考员,自食其力赚取生活费。通过社区矫正,小张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和方向。
“对于社区矫正而言,监督管理是基础,教育帮扶则是核心。”林荣界说。
湛江市霞山区司法局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活动。
传递温度 公益行动反哺社会
顺着林荣界的思绪,一个充满爱心的超市老板形象被清晰勾勒在笔者眼前。
据介绍,何叔(化名)经营着一家超市,他踏实肯干,头脑灵活,超市生意做得顺利。三年前,由于贪图一己之利,他雇请他人私设生猪屠宰场从事生猪屠宰、销售活动,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违反国家定点屠宰生猪的规定,后到霞山区司法局进行社区矫正。
何叔入矫后,基层司法所依法认真履职,针对社区矫正对象法律意识淡薄和自信心缺乏等问题,帮助矫正对象塑造阳光心态,既“矫行”更“矫心”。两年的社区矫正,让何叔重塑信心,顺利融人社会。
如今,何叔经常主动参加各类社会公益活动,为家乡教育基金会捐款,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同时,何叔依法经营,热情服务群众,开办的超市被评为“公益事业爱心单位”,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馈社会、融入社会。
社区矫正的暖流,顺着许许多多回馈社会的行为流淌。因犯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被执行了四年社区矫正的陈先生(化名)在吴川经营瓷砖店并参与餐饮投资,他热心接纳社区矫正对象和安置帮教对象到其瓷砖店工作,积极介绍社区矫正对象和安置帮教对象到其朋友经营的外卖平台担任送货员。
无独有偶,因犯非法采矿罪被执行社区矫正的周先生(化名)经过矫正教育后,在当地开了一家汽车维修厂,他主动与麻章区司法局合作,建立麻章区社区矫正就业基地,为有兴趣的社区矫正对象提供汽车维修技能培训及就业岗位。“对家庭困难的社区矫正对象,周先生总是慷慨解囊,为他们提供帮助,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他的现身说法也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麻章区司法局社区矫正管理股股长钟智说。
更多的社矫对象,则在往后余生,成为了“无名英雄”。去年4月的一个夜晚,曾因开设赌场罪被执行社区矫正的黄叔(化名)从虾苗场驾车回家途中,发现公路上横倒着一辆电动车及一名妇女,黄叔立即向事故地点跑去,让同行人员警示来往车辆避让,自己抱起伤者转移至安全地带,同时拨打“110”“120”电话,在伤者得到救助后,黄某悄然离开。
同样是4月,五年前,因犯赌博罪被执行社区矫正的郑先生(化名)发现路中一位老人摔倒并被摩托车压住,他立刻拨打电话,及时挽救老人生命。同年12月,郑先生被湛江市见义勇为基金会授予“见义勇为”荣誉称号并颁发证书。
湛江市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在湛江市司法局指挥中心,对矫正对象进行远程视频点验。
智慧赋能 矫正体系提档升级
当人文关怀的温暖阳光持续照亮社矫对象的归途,湛江市司法局也将科技创新的翅膀植入矫正体系。
笔者走入刚刚建成不久的霞山区社区矫正中心,只见其可通过高清显示屏联通全区各个司法所,实时了解社区矫正实况,各类数据一目了然;利用远程视频督察系统,实现多级联通,常态化开展远程视频抽查点验、限时报到等活动;设立自助矫正终端,实现社区矫正对象24小时报到、汇报等。
目前,湛江市已有9个县(市、区)完成社区矫正中心规范化建设,社区矫正机构办公环境、智能化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监管教育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人工智能的崛起,更是让社区矫正工作迈入精准时代。
2025年2月8日,湛江市司法局办公室印发《关于组建湛江司法行政模板探索课题组的通知》,接入DeepSeek人工智能大模型搭建“鲲鹏矩阵”,对人工智能赋能司法行政工作做了总体部署,成立17个探索工作组,“智慧社矫探索组”位列其中。
一子落地,满盘齐活。社区矫正管理科根据湛江市司法局的统一部署要求,结合湛江市社区矫正工作实际,积极开展相关探索工作。目前,应用AI大模型生成科学、精准、规范的社区矫正对象矫正方案,是“智慧社矫探索组”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每一个社区矫正对象从入矫到解矫,一般都要制定多个矫正方案,目前湛江市社区矫正对象众多,因人少事多,导致有些矫正方案存在雷同程度较高、动态性不强、创新性不强等问题。”湛江市司法局社区矫正管理科负责人表示。
因此,利用AI大模型制定科学、精准、规范的社区矫正对象矫正方案,提高教育矫正质量,有望在未来成为释放社区矫正基层工作者生产力的不二法宝。
智慧化的按钮已然按下。今年3月,广东省司法厅将湛江市作为全省试点,开展社区矫正应用人工智能大模型试点工作,结合社区矫正调查评估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着眼“小切口”,探索相关业务人工智能大模型开发、训练和应用,为全省社区矫正智慧化建设积累经验。
(文中社矫对象均为化名)
声音
霞山区社区矫正对象小宋(化名):
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为我们树立了好榜样
我现在的工作是一名电商主播,我曾经因为为赌博网站担任代理,接受他人投资构成开设赌场罪。入矫以来,通过工作人员对我的教育,我现在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虽然我也曾感到迷茫和沮丧,但现在更多感受到改过自新的踏实感。
现在,我增强了法律观念,平时在网络上看到一些普法的短视频与内容,我都会主动学习。对于曾经犯下的错误,现在也有了清醒的认识。
司法所的工作人员,为我们社矫对象树立了很好的榜样。面对棘手的矫正对象,他们始终保持正能量和善意,不辞劳苦地跟进和沟通。这让我时常感觉心里过意不去。我认为,报答他们最好的方式,就是将他们的这份善意传递下去,如今在我的直播间,每当有观众谈起一些困难的情况,我都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捐赠与传播。
麻章区司法局社区矫正管理股股长钟智:
我们时常感到心疼,能帮一点是一点
在与社矫对象接触的过程中,我们目睹了不少困难的个体户。比如,之前我们接触过一个在麻章租房住的雷州人,他因盗窃罪入矫。他不仅患有重度抑郁症,还要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养育自己生育和亲戚留下来的八个小孩。我们给那位社矫对象送去了1000元的补贴,也带了一些牛奶和饼干给孩子们。
这样的情况不是个例,在另一位社矫对象的家里,我们看到她们很多人挤在一个小小的房子里,我们给他们送去了床,希望他们能睡得舒服些。
社矫对象有许多都是生活不如意的人。每每看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很多基层工作人员都忍不住流眼泪。虽然我们只有微薄的力量,但我们都会尽全力去帮他们解决一些问题。或许,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
岭南师范学院法政学院检察实务与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孟庆吉:
期待湛江继续为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发展作贡献
我长期关注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实施与发展,湛江市在社区矫正方面所取得的成效,令人印象深刻。湛江市司法局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如编印《矫心正行——湛江市社区矫正优秀典型案例汇编》,不仅总结了宝贵经验,还为全国提供了“湛江样板”。特别是针对海上作业社区矫正对象的特殊监管教育模式,湛江市司法局联合多部门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指引,有效解决了监管难题,保障了社区矫正对象的合法权益,促进了他们顺利融入社会。
湛江市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始终坚持监督管理与教育帮扶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分类实施,制定个性化的矫正方案,这充分体现了社区矫正的精髓。同时,湛江市还积极推动社区矫正中心规范化建设,利用包括AI在内的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监管效率和矫正质量,这是值得肯定的。
愿湛江市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更多人性化、科学化的温暖举措,为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和发展贡献更多湛江智慧。
湛江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罗东玲:
深化四个建设为法治湛江贡献力量
近年来,湛江市各级社区矫正机构、司法所以及相关部门、社会力量对社区矫正工作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丰富和完善,积极对社区矫正对象在教育、心理辅导、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创业指导、社会关系改善等方面进行帮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湛江市社区矫正工作不断深化“法治社矫、平安社矫、精准社矫、智慧社矫”四个建设,丰富社区矫正教育帮扶形式,提升社区矫正对象的思想文化内涵,展示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增强他们的社会参与感,促进他们顺利融入社会,服务社会,为法治湛江、平安湛江贡献力量。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