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高密市法学会认真落实上级部署,坚持以法治化为引领,以改革为主线,以夯实基层基础、创新服务机制为抓手,全面推进组织建设、强化信息化支撑、融合公共法律服务,不断规范提升法律服务水平,使社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法律服务,提升了社会矛盾化解效果。今年1-10月份,共化解矛盾纠纷689起。
一、加强组织指导,与综治中心建设同步推进。市综治办、市法学会等先后对社区法律服务诊所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和指导,并根据《关于全市各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高综治发〔2017〕5号),与综治中心同部署、同建设,一体化推进督导。一是规范基础建设。按照潍坊市法学会《县市区法学会社区法律服务诊所设置标准》要求,规范服务场所,配套服务设施,整合法律资源,突出服务功能。将社区法律服务诊所作为社区综治中心“三室二中心”(综合协调办公室、群众接待室、视频监控室、公共服务中心和矛盾调处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以社区民警、驻社区律师、驻社区法官、驻社区检察官、社区综治维稳干部为骨干,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社区人民调解员、网格员、社会志愿工作者为补充的“专群结合”工作队伍。二是提升服务水平。通过“六诊式”法律服务模式,严格制度规范,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与援助、参与矛盾纠纷调处、法律培训以及德法宣传等,随时解决社区居民遇到的法律问题,推动群众依法有序表达诉求、依法合理解决纠纷。三是完善运行机制。通过规范运转流程、健全部门联动机制、加大考核监督力度,创新和推动工作,实现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有效衔接配合,法律服务更加开放、透明、便民,进一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使社区法律服务诊所成为推进基层法治建设的载体和平台。目前,在全市中心社区建设社区法律服务诊所29个,其他80多个社区实现了“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
二、强化信息化建设,助推法律服务向纵深发展。推进“互联网+公益法律服务”模式,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一是设置社区法律服务诊所信息系统。在综治中心管理系统中设置社区法律服务诊所板块(APP软件),显示社区法律服务诊所基本情况、工作人员、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流程等,同时具备查阅常用法律法规以及常见案例、问题解答等功能。二是加强网上法律服务供给。打造网上服务大厅,市民在生活中遇到劳动、婚姻、继承、交通等法律问题,可在网上提交相关留言,社区法律服务诊所收到申请后,对于一些简单、事实关系清楚的法律问题,将在24小时内进行解答;对于复杂、需要进一步了解情况的问题将在3个工作日内作出解答。同时,提供找律师、办公证、求法援等“套餐式”网上服务,整合“12348”综合法律服务热线,为提供互动式、便捷化法律服务,既节约了法律服务成本,也让群众少跑腿。三是融合电子政务与法律服务。开通网上信访平台和政务热线,安排专人在固定时间内与群众进行在线交流,利用政务公开栏目让群众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综治维稳、法律服务工作的主要内容及程序信息,并就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和重大项目的实施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增强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四是强化多媒体宣传引导。通过高密长安网、政法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对法律条文、典型案例等进行普法宣传,对法律咨询、合同审查、律师函等多项服务提供网约法律服务,引导免费法律公益服务模式。继续办好《法治高密》等法制宣传栏目,发布政法要闻和综治维稳信息,传播政法正能量,不断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
三、搞好工作结合,延伸法律服务到基层。根据社区法律服务诊所的功能定位,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找准工作切入点。一是多元化解矛盾纠纷。与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相融合,为社区和居民群众提供及时、快捷、便利的法律服务、多元化调处化解矛盾纠纷、依法化解信访突出问题、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参与社会治理和平安、法治创建活动,从源头预防和化解基层矛盾纠纷,避免“小毛病”演变为“疑难杂症”。今年以来,全市社区法律服务诊所共接受法律咨询1500余次,开展法制知识讲座58次,调处矛盾纠纷410余件,为社区处理涉法事务提出法律建议62条,规避稳定风险17起,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信访突出问题,确保了社区和谐稳定发展。二是推进“法律顾问全覆盖”工程。市法学会遴选29名优秀律师建立法律顾问人才库,市政府从中聘请10名律师作为市政府法律顾问。出台了《关于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的实施方案》,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共选派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司法所工作人员共192名担任全市956个村法律顾问,推动了法律服务向基层延伸。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媒体公益普法等制度,深化法治创建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9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28个“潍坊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三是统筹做好工作结合。把社区法律服务诊所规范提升工作与全市“作风建设年”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紧密结合,与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社区法治建设紧密结合,强化宗旨意识和组织领导,提高为民服务水平,转变工作方式和作风,建全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使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率不断提高,着力创建全市法学会法律服务新品牌。级民主法治示范村”。三是统筹做好工作结合。把社区法律服务诊所规范提升工作与全市“作风建设年”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紧密结合,与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社区法治建设紧密结合,强化宗旨意识和组织领导,提高为民服务水平,转变工作方式和作风,建全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使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率不断提高,着力创建全市法学会法律服务新品牌。
来源:山东省法学会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