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伟发会长,各位领导、同志们:根据会议安排,由我代表肇庆向各位汇报我市法学会建设的相关工作情况,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基本概况
肇庆市法学会正式成立于1995年12月(正科级单位)。当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解决了市法学会的办公场所、4名行政编制、经费等问题。在2002年机构改革时市编办从新核定批复市法学会3名行政编制,其中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1名(高配为副处级),人员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属于全额拨款单位。2010年11月由司法局代管改由市委政法委主管。今年5月召开的四届五次理事会有会长1名,副会长11人,常务理事33人,理事21人。全市8个县(市、区)均成立了法学会,会员达到517人,团体会员3个,会员以政法系统为主,覆盖各部门、各行业。肇庆市法学会自成立以来,在省法学会的关心指导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中国法学会章程》和中央、省有关文件精神,以创建“法治肇庆”为载体,积极联系全市广大法学工作者和法律工作者,搭建工作平台,加强法学研究,创办法学刊物等,努力为全市中心工作和政法工作大局服务。
二、工作情况
(一)全面建设县(市、区)法学会,使法学会工作更接地气
我市法学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法学会、省法学会有关会议文件精神,始终把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全省法学会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系列活动暨惠州现场会后,我们迅速把会议精神和我市县(市、区)两级法学会的建设情况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作了专题汇报。并以此为契机,按照“四有一调整”的工作目标,支持和指导各县(市、区)开展法学会筹备工作,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制定了具体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成立模式、成立方法与步骤、会员发展程序等。具体做法是:一是迅速行动,先行先试;二是结合实际,逐步完善;三是以点带面,全面铺开。至2015年12月底,我市8个县(市、区)已经正式挂牌成立了法学会。各地法学会会长均由当地党委政法委书记兼任,均有会员40-50人;会员由高校老师、律师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有较强法律素质人员兼任。
(二)突出重点,服务发展,法学研究成效进一步显现做好法学会工作要创新载体,搭建平台,充分组织发挥好法学界、法律界专家和精英的作用,让智慧“点石成金”。一是开展法治调研。市法学会紧紧抓住我市获得全省第二批获得制定地方性法规立法权这一契机,2015年8月市法学会正式挂牌成为市人大常委会联系基层立法联系点,并承担起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有关立法基础工作。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成立是肇庆市人大常委会全面落实依法治市,加快推进法治建设,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更好地落实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开门立法,提高立法质量的具体措施,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和平台去深入了解社情民意,集中反映民众的立法需求和意见,更好地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基层立法联系点是畅通立法机关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渠道,一部地方法规在起草、研究和制订的过程中,能否充分拓宽群众有序参与的程度,有效地收集和汇聚群众的智慧,是否具有广泛民意基础,反映群众真实的呼声,与基层立法联系点的积极、创新开展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市法学会积极协助市人大机关开展地方立法相关工作,努力做好收集各种立法信息的“信息员”,成为地方立法工作的“评论员”,做好普法工作的“宣传员”,充当好基层群众和社会组织利益的“代理员”的角色,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立法需求,找准法规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功能和作用,确保起草和制定的法规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依托会员中法律人才多的优势,通过理论研讨、实地调研等方式,积极参与服务我市立法工作。二是开展“双百”活动。我市法学会贯彻落实好习总书记关于“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的要求,不断提高我市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和维稳能力,推动“平安肇庆”、“法治肇庆”建设。2012年至今,我市法学会每年均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场报告会的形式,举办了多场专题法学报告会,先后邀请了广州大学副校长董皞教授,主讲的“推进公正廉洁执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葛洪义,主讲的“加快法治建设,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乔晓阳主讲的“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报告。每次报告会,市四套班子全体领导同志均参会,取得良好的法制宣传效果。三是当好法治肇庆的“思想库”和“智囊团”。市法学会每年坚持举办专题征文活动,分别以“创建平安肇庆”、“夯实基层基础、推进平安建设”、“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依法谋划基层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主题,着力研究破解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拓宽成果转化渠道。
(三)搭建平台,强化交流,法制宣传作用进一步发挥。
随着形势发展的需要,法学会工作不仅有所作为,而且大有可为。但是工作量也不断增多,单靠法学会“单打独斗”难于很好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需要法学会充分调动好会员和会员单位的积极性,协调争取相关部门的配合支持,才能更有作为。一是制订完善会员联络员制度。打造法学会会员联络员协调、沟通、联络的互动平台,推动会员更多地参加对外法学学术交流活动,不断开阔会员的视野,扩大我市法学、法律界的影响力。二是做好法学杂志书籍编印工作。市法学会出版了《肇庆法学》会刊。是法学会进行法学研究和法制宣传的重要阵地,是对外扩大宣传的重要窗口,也是广大法学工作者和法律工作者学术交流、展示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共编印了79期《肇庆法学》杂志,为我市繁荣法学研究、推进依法治市提供舆论支持。三是搭建平台、整合资源扎实推进文明法治城市建设。建设肇庆法治研讨平台。由市委政法委牵头,依托市法学会和肇庆学院政法学院组建肇庆法治研讨平台,承担起集中智力资源的责任,搭建一个有利于推进我市法治建设工作信息交流沟通的平台,实现资源整合、资源共享、最大程度发挥作用。结合肇庆实际情况,每年上旬都选择一个与肇庆市法治文明城市建设密切相关的主题,动员相关力量,展开充分调研,形成具有一定理论深度和思想高度的报告或者文章,在当年年底依托搭建的平台举办一次研讨会,在一个比较广泛的范围内进行交流,以期推动法治肇庆建设。
三、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一是人员少。因编制所限,目前,市法学会专职做法学会工作的只有2人(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1名、科员2名,现空出1名),县区法学会大部分仅有1人,难以应付法学会工作之需;二是经费不足。市法学会列入财政预算专项经费目前是每年4万元,仅应付省法学会统一部署的一些活动开支都不够,基本没有本级开展活动经费。县区法学会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列入财政预算。今年,我市法学会将继续加强县(市、区)法学会建设,推动法学会工作更上新台阶。主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全力完成《肇庆法学》期刊的编辑出版,督导县区法学会立足基层、研究基层、服务基层,开展学术研讨;二是加强组织能力建设。加强学术交流活动,搭建法治研究平台,开展“双百”法制宣讲活动。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建设“法治肇庆”;三是认真组织法治研讨活动。做到围绕疑难、敏感法律问题、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参与服务地方立法等主题开展法律实践。
建议:一是建议上级法学会与人事部门联合出台文件,就市、县(市、区)一级法学会秘书处人员编制问题作出规定,进一步规范解决人员编制问题,确保法学会有专人办事;二是建议省法学会对欠发达地区给予经费支持,确保法学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三是建议省法学会加强具体业务指导,并组织相关业务培训等。
以上是我汇报的主要内容,希望各位领导、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肇庆市法学会
2016.7.13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