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全国人大常委、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鸣起:
四管齐下推进法治城市建设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当下,我们应该怎样建设法治城市?23日至24日,“南粤法治报告会”第五讲、第六讲分别在佛山、云浮举行,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全国人大常委、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鸣起作题为“关于推进法治城市建设的几个问题”的专题报告。
张鸣起在报告中指出,建设一个法治城市应该四管齐下,既要充分认识法治城市的基本要求,又要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要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同时,推进法治社会的建设。
建立完备法律服务体系
要构建一个法治城市,首先要知道法治城市的概念是什么。张鸣起说,专家学者的主流观点都认为,法治城市是法治国家在城市范围内的具体的体现。建设一个法治城市,应该充分认识法治城市的基本要求,法治城市建设要有党的领导,不仅其立法应当民主和规范,其行政应当依法、高效、民主,其行政执法应当严明有序,其公正司法应该真正落到实处,还应建立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社会中需要通过法律调整的事项越来越多,关系越趋细化。过去还要动员大家依法办事,用法律调处矛盾,作为一种要求,现在同意不同意、习惯不习惯,都要通过法律要求去解决问题。现在实施的法律极多,离不开与法律打交道。因此要完善法律服务,推进城市建设必须建立起法律服务体系”,张鸣起说,要培育普遍的守法状态和全社会良好的法律意识,人民守法不止是对法律的畏惧,更是对法律的信仰,对法律的要求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些城市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每一个都有自己独立的内涵和外延,相互独立,却又相互统一,不能孤立推行,或者按照唯一的标准来做。这些基本在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可能有所增减,内容上也会有所变化,但始终伴随着整个法治城市建设的全过程。
发挥立法引领推动作用
城市要发展,法治要前行,如何让两者相统一?
张鸣起说,法治城市建设,除了明确其基本要求外,还要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首先要正确处理改革与法治的关系,立法先行,确定的重要改革、重要制度,应该先修法,再做出改革,坚持立法启动改革。依法授权,留出适度空间,创设改革条件,规定期限。防止立法滞后,及时完善法律制度。保持必要灵活性。加大立法解释。其次要加强地方立法,在不抵触法律的情况下享有立法权;同时要充分发挥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法律案起草整个过程的主导,建立多元调研起草机制,建立全局性综合性机制,拓宽起草主体的范围,对利益调整复杂的专业性强的法律可以委托第三方立法;积极发挥各级人大代表的作用;健全完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
立法质量同样是重要的一环。张鸣起说,建设法治城市,需要实行精细化立法。一是立、改、废释并举,注重发挥人大功能,二是以问题为导向,以实施性、先行性法规为重点,注重系统性、针对性推动地方立法精细化;三是完善评估论证环节,委托群众团体等第三方组织立法评估论证、增强评估论证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四是完善立法程序,健全程序运行机制。
引入法治城市指标体系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是推进城市法治建设非常核心的问题。如何全面推进?张鸣起开出了六剂“药方”——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进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建立权力清单制度;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政府要讲法,社会同样也要讲法。张鸣起认为,法治城市建设应该将法治社会建设作为工作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探索出一条既符合法治顶层设计思路,又切合地方实际,能够体现地方特色的地方法治社会建设路径,并由此构建多维共治的地方法治社会的实践路径。他认为,可以引入法治城市评估指标体系来进行客观评判。
●人物简介
张鸣起,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现任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会长,全国人大常委、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长期从事司法、立法、法律服务工作,先后在国家司法部、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中央政法委、全国总工会等机关任职,历任中央政法委办公室主任、中央综治办常务副主任,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纪检组长、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
南粤法治报告会云浮开讲
南方日报讯 24日,“南粤法治报告会”第六讲暨第四十八期云浮市“书香大西关读书讲坛”在云浮市举行。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全国人大常委、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鸣起作题为“关于推进法治城市建设的几个问题”的专题报告。省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省法学会会长梁伟发主持了报告会和读书讲坛。
张鸣起分析了法治城市的基本要求与依法治国的关系,阐述了领导干部思维和理政方式法治化以及如何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推进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并介绍了各地在法治城市建设中的创新做法,为有效推进地方法治社会建设提供了思路。
云浮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庞国梅表示,推进法治城市建设,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从严治党,积极带动全体人民投身法治城市建设的实践,为云浮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同时,要把报告精神与云浮实际相融合,加快推进地方立法权准备工作,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工作。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