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协会”“法官+网格员”“法官+调解员”等一系列独具法院特色的多元解纷“密码”纷纷涌现……这是潮州潮安法院有力回答如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融入党委领导的“1+6+N”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做实“抓前端、治未病”的时代之问。2023年以来共成功诉前调解案件1860件,司法确认731件,诉前调解成功率达61.3%。
“连心桥”强化治理“硬支撑”
在潮安区东凤镇黄厝尾村,“黄庆钿调解工作室”家喻户晓,因为这是村民反映矛盾、解决纠纷的“最佳平台”。
2022年6月21日,潮安法院与潮安区东凤镇人民调委会“黄庆钿调解工作室”联合成立联调工作室,充分借助基层调解力量,创新“法官指导+调解员解纷”模式,就地解决辖区内的相邻关系、婚姻家庭等矛盾纠纷。
“联调工作室的成立,更有利于‘群众说事、调解员明理、法官释法’,有效让基层纠纷止于未诉。”调解员黄庆钿如是说。
近年来,潮安法院着力构建“府院联动、多方协同、公众参与”多元解纷机制,与庵埠镇文里村委会等8个单位成立联调工作室,与文祠镇楠木村等4个村居共建“无讼村居”,在金石镇、凤凰镇成立网上巡回法庭,打造“即开即审”车载巡回法庭,2023年以来,通过诉前联调机制成功调解案件56件,调成率达77.8%。
“绣花功”织密治理“防护网”
“法官您好,我们需要法院帮助……”今年1月,潮安法院在接到潮安区江东镇综治中心的求助后,迅速指派法官进行对接。
原来,潮安区江东镇某单位、广东某建设有限公司、黄某三方的建设工程合同纠纷,历经5年时间,工程款达1028.0万元,江东镇综治中心进行多次调解,仍未能平息三方“火气”。
为快速解纷,金瀚、苏志红法官多次到江东镇政府、某村委会等地走访,深入了解各方诉求,采取“一对一”调解法,引导各方心平气和地沟通,促进达成调解协议。
“这事儿不解决,我压根没法和家里人交代,这下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黄某感慨道。
历经半个月调查走访,耗时10个钟调解疏导,该宗案情复杂、矛盾易激化的建设工程合同纠纷并联7宗相关案件一并得到圆满化解,实现了“一案调而多案解”的良好效果。
“在调解基层纠纷过程中,我们采取‘吹哨报到明病因、释法析理除病灶、事心双解断病因’‘三步走’战略,针对矛盾症结‘对症下药’,多元适用‘背对背调解法’‘亲情融化法’等,推进纠纷‘一揽子化解’。”金瀚法官表示。
近年来,潮安法院依托各方力量,不断健全“访、调、仲、诉”联动机制,力促实现案结事了、政通人和。2023年以来共调解相关案件645件,服判息诉率达100%。
“连环招”注入治理“强动能”
10年前,胡某向潮州某银行借款13.4万元,后未依约归还,潮州某银行遂向文祠人民法庭起诉。法庭受理后,通过电话联系、邮寄等方式均无法联系上胡某。对此,法庭干警立即联系胡某所在村的网格员廖小楷,向其说明案件情况及送达请求。
“你们算是问对人啦!他在凤凰山边种李子,也养了猪,索性就在旁边搭了木屋,住那了。这路我熟,我来帮助完成送达工作。”说完,廖小楷拿上文书材料,开着摩托车驶向弯弯曲曲的山间小道去了……
30分钟后,他开着沾满泥土的摩托车回来了。
“圆满完成送达任务!”他说:“胡某以为在深山里就不会有人找到他,10年前的债务也能‘一笔勾销’,结果还是逃不掉。”
至此,这宗当事人“下落不明”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顺利完成送达工作,后经法官调解,胡某积极履行了还款义务。
这是潮安法院借助网格员力量,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动缩影。
除此之外,潮安法院还立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创新推行“调解员+无讼非遗”,依托与区非遗保护中心联合成立的全国首家地方非遗保护调解中心,高效化解涉潮州木雕、铜锣等非遗版权纠纷8宗;推行“人民陪审员+参审调解”,运用“一老一新”传帮带模式成功诉前调解案件136件;推行“行业协会+法治营商”,联合11个协会建立“一法官一协会”机制,为企业提供靶向法律服务58场次,切实以“司法之力”绘就多元共治新“枫”景。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