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人民法院要完善办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的快立快审快执通道,依法适用先予执行,推动完善欠薪治理长效机制。
近年来,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探索构建劳动仲裁执行案件工作机制,联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出台《关于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强制执行工作指引》,大力开展“莞薪无忧”专项行动,以系列组合拳让农民工真正安“薪”无忧。2022年,东莞两级法院共办结涉农民工欠薪执行案件9813宗,执行到位金额3.27亿元。
“活查封”促双赢
“感谢法院,让我们公司能顺利度过危机。”2023年来临前夕,因被拖欠工资,某餐饮公司17名员工申请仲裁,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后,公司未按协议履行,员工们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执行法官了解到,公司是受到疫情影响,客流量减少、成本上涨、资金回笼困难才无法发放工资,且公司仍在经营中,如果采取强制措施,可能会使公司倒闭,员工们的工资更难追回。
综合考虑下,执行法官对餐饮公司经营场所采取“活查封”,让其能够维持营业、回笼资金。同时作出“预处罚”决定,敦促限期凑齐款项支付工资,否则将启动评估拍卖程序,并予以罚款。
“活封”被执行企业使其得以继续生产
最终,餐饮公司在10天内偿还全部欠薪14万余元,该系列案顺利执结,既依法维护了劳动者权益,也为企业争取了经营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实现了法律效果、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疫情以来,东莞法院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对受影响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灵活采取“活查封”措施,“放水养鱼”而非“竭泽而渔”,积极促进执行和解。2022年,以执行和解方式结案的劳动争议执行案件共1324宗,实际执行到位金额6462.22万元。
“绿色通道”助提速
“没想到能这么快!”2022年6月,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厚街法庭立案仅两天,就为37名工人追回欠薪53万多元,到庭办理相关手续的工人代表握着法官的手连声道谢。
为欠薪工人核对信息、办理转款
2022年1月,厚街某五金厂及其老板凡某因拖欠银行贷款本息过百万元,被银行申请强制执行。在该案执行中,厚街法庭向凡某发出执行通知书及报告财产令,责令其立即履行债务并依法报告财产,但凡某无动于衷。
4月,执行干警到工厂对凡某进行法治教育及口头警告。凡某表示,工厂从1月起拖欠工资几十万元,暂无力偿还贷款,并请求法庭暂不查封工厂,以便继续经营还债。但工人知道工厂要被查封后,立即停工并集体讨薪。
面对群情激愤的工人,执行干警并未继续查封,而是耐心做起了执行和解工作。
一边,促成双方于4月底达成延期还款和解协议,银行自愿撤回执行申请。另一边劝导工人积极申请劳动仲裁,协调当地劳动仲裁机构开设“绿色快速通道”,5月底工人取得仲裁结果,工厂应于6月15日前付清37名工人欠薪53万多元。
由于存款不符合法定解冻条件,被执行人难以自动履行仲裁结果。执行干警一方面责令凡某马上准备资金,另一方面指导工人推举代表整理申请执行所需资料。
6月15日,因工厂逾期未能支付工资,厚街法庭立即立案执行,依法划拨被执行人存款用于支付工资。17日上午划拨到账,下午即全部转账发放完毕。从立案到执行完毕,仅用两天时间。
2022年,东莞法院通过快执程序实际执结涉劳动争议案件4366宗,实际执行到位金额1.7亿元。同时,创设“微信刷脸线上退款”“‘码’上领款”“待激活账户领款”等便民路径,缩短执行款发放时间,打通劳动者胜诉权益兑现的“最后一公里”。
“组合拳”保执行
被执行人逃避执行、不接电话,怎么办?
某案申请人陈某曾受雇于被执行人陈某钧,但陈某钧支付部分工资后,玩起了“躲猫猫”,其名下除一辆使用多年的汽车外无其他财产。
联系无果,执行法官用全省法院与公安机关联合“查人扣车”机制,对陈某钧发起“临控”。不久后,公安机关成功将陈某钧控制。经现场多番释法敦促,陈某钧仍态度消极。执行法官进行严肃训诫的同时,拟对其司法拘留。
得知要采取强制措施,陈某钧当场凑借部分款项并提出后续给付方案。在执行法官主持下,双方当场签订和解协议,交收了第一期执行款。
为推动欠薪案件顺利执行,东莞法院精准发力,打好反规避执行、抗拒执行“组合拳”,充分利用“点对点”执行查控网,与公安、不动产登记中心、工商、银行等28家单位建立协同“找人、查物、失信惩戒”联动机制,不断扩展查控功能和范围,织密全方位立体化执行网络,基本实现被执行人身份信息及主要财产形式“一网打尽”。
“我们还运用限制消费、列入失信名单、罚款、拘留、移送追究刑事责任等强制手段,加大惩戒力度,严厉打击恶意欠薪行为。2022年,有18人因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被追究刑事责任。”东莞中院相关负责人介绍。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