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讼夜市”全年无休,根据实际需要随时随地开展。姚瑶摄
这是麻章区“无讼夜市”线上诉前调解现场。调解从开始到结束仅用了25分钟。一方当事人来自麻章,另一方当事人来自徐闻。“这件钱财纠纷案件不复杂,但如果进入诉讼程序,可能几个月都未必能解决。运用互联网平台进行诉前调解可以大大缩短化解纠纷的时间。”麦彩云感慨道。
今年3月,麻章结合“平安夜访”,启动“无讼夜市”,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引领,通过建立“无讼”机制、开展法治宣讲、搭建诉调对接平台等具体措施,形成“社会调解优先,法院诉讼在后”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萌芽和诉外,实现纠纷源头治理、就地解决。截至3月底,麻章区人民法院依托“无讼夜市”成功化解纠纷47件。
“无讼夜市”开张,陈年旧案可以社会调解,异地纠纷可以线上解决,村内纠纷可以当场解决……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村里有了“微法庭”,司法资源送进村民家门口。
足不出户解决纠纷 将矛盾化解在诉前
“在进入调解之前,我们会做好信息摸排工作。”麻章区人民法院法官汪政拿出厚厚一沓档案,上面记录着调解案件的情况。“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会结合‘平安夜访’入户情况,通过纠纷排查掌握同意进入调解的案件数量及案件情况,并根据法官助理所在团队承办案件类型,为全院法官助理排定调解案件,确保专人专办、责任到人。”
据悉,“无讼夜市”由麻章区人民法院牵头,对发生在辖区内的矛盾纠纷联合镇、村调解力量进行诉前调解,全年无休,根据纠纷化解实际需要随时随地开展。
为建立和完善高效、便捷、低成本的诉源治理模式,麻章区人民法院在法院机关、派出法庭、部分村委会开设了“无讼夜市”,并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流程。信息摸排后,案件承办人提前与调解案件当事人沟通,遵循自愿合法原则,约定调解时间和地点。
“我们经常会碰到双方当事人身处异地的情况。按照以往情况,双方需要到法庭进行诉讼程序,‘无讼夜市’实行后,双方同意即可采取线上调解模式,足不出户解决问题。”麻章区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邱海龙说。
“无讼夜市”启动后没多久就调解了一件金额约5万元的买卖合同纠纷案。当事人陈某原想立案起诉戴某,在经过与法官助理的沟通后,同意诉前调解。3月28日,陈某、戴某在约定的时间用手机打开“粤公正”小程序,进行线上调解。当晚,在法官助理的帮助下,陈某与戴某达成共识:戴某如于4月10日一次性给付完,可免利息;超过期限,未给付部分需算利息。
在“无讼夜市”进行调解的案件,若能当场调解成功,承办人需引导当事人签订调解协议,并根据当事人意愿为其出具民事调解书或者进行司法确认;如不能,承办人做好诉求登记,做到与诉讼阶段无缝对接。
除了将更多矛盾纠纷引导至诉前解决,“无讼夜市”还结合各方力量实现互助联调。对于矛盾尖锐、调解难度大的案件,承办人可向上汇报,邀请员额法官及院领导参与调解,也可邀请工会妇联、劳动仲裁机构以及当事人所在地镇、村(社)干部、乡贤等各方力量共同化解矛盾,以“无讼机制”参与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合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开展“平安夜校”
为“无讼夜市”培养调解员
在村居,民间纠纷主要集中在土地流转、婚姻家事、相邻关系、民间借贷等方面。作为“乡村的服务员”,镇、村(社区)干部扎根基层,更了解乡亲们的“疑难杂症”。
近日,湖光镇世乔村党支部书记许伟宁化身“无讼夜市”人民调解员,在湖光法庭法官的指导下,成功调解一桩房屋租赁合同纠纷。许伟宁认为,村干部做调解员有自身的优势,“我是用方言进行调解的,可以把一些法律语言通俗化、本地化,拉近和村民的距离,让沟通更顺畅。”
麻章充分调动镇、村(社区)干部的力量,组建人民调解员队伍,常态化开展交流,对排查出的问题及发现的矛盾纠纷线索,及时通报、研判化解,切实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
但“在开展乡村、社区群众矛盾纠纷调解时,许多干部觉得自己的法律知识储备不够全面、调解方法不够灵活”,邱海龙说。因此,为进一步推动“无讼夜市”,培养镇村干部依法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麻章开展“平安夜校”普法活动。
麻章区人民法院选派法官逢星期二晚推出普法课堂,针对群众日常生活中关心的法律问题,对辖区内各镇村(社区)干部和人民调解员等提供“零距离”“菜单式”普法宣讲服务,提升其法律业务素养;与各镇村(社区)“结对帮扶”,组织法院全体法官和法官助理与各镇人民调解员实行“一对一”对接,合力调处纠纷。建立各镇村(社区)调解员库,对于院机关、湖光法庭开展的诉前联调工作,邀请各镇村(社区)调解员参与调解,共同提升化解矛盾消除纷争的能力。
同时,“平安夜校”充分融入“平安夜访”,延伸至各镇村(社区)。在每周夜访活动中,夜访干警带课进镇村(社区),针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进行释法答疑,对排查出需要化解的矛盾纠纷及时沟通,简单案件就地化解,复杂案件争取诉调对接,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法治建设提质增效多维度积蓄人才活水
“处理这些诉前调解案,能让我积累经验,迅速提升实务操作的能力”,麦彩云说。在麻章区人民法院,有不少像麦彩云这样优秀的法官助理,他们是未来的法官“候选人”,也是“无讼夜市”调解员队伍的中坚力量。
法官助理所在团队不同,擅长的案件类型也不一样。平日里,法官助理以轮值方式到“无讼夜市”活动现场开展纠纷调解、法治宣传和法律咨询等服务。确定调解案件后,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和湖光法庭会根据类型把案件分配给不同的法官助理,个性化提升法官助理的能力。
同时,麻章区人民法院强化考核督导,为选拔经验丰富、专业水平高的优秀法律人才夯实基础。审判管理办公室(研究室)负责“无讼夜市”工作质效考核和成效通报。政治部(督察室)将法官助理调解案件数作为法官助理等级晋升、入额的重要考察依据。法官助理们会及时提炼成功经验,分析存在问题,定时召开工作交流会。
调解纠纷、深入现场、定期调研……在一件件案件的锻炼下,司法人才迅速成长,反哺基层法治建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
对于下一步措施,麻章区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准备举办“一村一无讼夜市”活动,持续开展指导基层调解、推进诉源治理和开展普法宣传等工作,充分发挥镇、村两级综治中心和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人员,以及网格员等基层调解力量的作用,坚持“主动排查、诉前联调”,坚持“村(社区)点单、法官接单”,营造良好法治氛围,助力平安麻章、法治麻章建设。
(南方+客户端)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