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山市司法局立足职能职责,紧扣企业需求,出台《中山市司法局以法治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通过“护企”“惠企”“暖企”“润企”举措,以法治之力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程度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强化执法监督“护企”力度
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将整治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及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等涉企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纳入年度重点专项监督,督促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全面排查行政执法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力解决企业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有效减轻企业负担。
推进涉企行政检查公示。落实做好涉企行政检查公示的工作部署,督促各行政执法主体做好涉企行政检查事项公示及动态更新,贯彻落实执法主体对行政检查标准、专项检查计划以及对同一企业实施行政检查的年度频次上限等内容的公示机制,严格规范涉企执法检查。
开展行政复议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聚焦与企业生产经营关系密切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行政行为,对于审查涉企案件中发现的小错重罚、以罚代管、事实不清、程序违法等突出问题,通过约谈、制发行政复议纠错风险提示函、涉企行政复议意见书建议书等方式,督促行政机关主动化解、自行纠错,依法保护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一季度,依法制发涉企行政复议决定书93份。
深入推进包容审慎监管
持续擦亮安商“惠企”品牌
深化包容审慎监管方式改革创新。探索实施执法“观察期”制度,拟定中山市实施执法“观察期”制度工作指引(征求意见稿)向全市各执法单位征求第二次意见建议,力争通过制度机制保障实现对市场主体干扰最小化、监管效能最大化。
调整“综合查一次”事项清单。持续调整“综合查一次”事项清单,新增5项行政执法事项纳入《中山市“综合查一次”事项清单(2025年版)》,涉及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水生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网络出租车企业等领域,做到“一支队伍、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实现执法效率和服务效果双提升。
深化涉企执法经济影响评估。探索施行涉企行政执法案件经济影响评估机制,选取翠亨新区(南朗街道)、火炬开发区(中山港街道)、西区街道和小榄镇四个企业数量相对较多、执法水平相对较高的镇街作为试点单位,选取监管企业多的市场监管领域和执法影响较大的生态环境领域为试点领域,对执法单位在办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案件中落实经济影响评估作出工作指引。
聚焦企业急难愁盼问题
开展法律服务“暖企”行动
推动建立产业链法律服务联盟。以“法律服务团”形式对接“新十大舰队”产业集群,4月,开展“解锁‘法治+’新密码,助力强企兴产‘加速跑’”专项行动,安排44名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参与走访霞湖世家服饰有限公司、蒂升电梯(中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等70家企业,帮助解决涉企法律问题82个,法律咨询约200人次。
加强涉企案件调解力度。指导各司法所加大对生产经营、合同履行、商铺租赁、金融借贷、劳动争议等重点领域矛盾纠纷调处力度。一季度,共化解合同纠纷448宗,物业管理纠纷132宗,劳动争议1249宗。强化涉企行政复议案件的调解、和解力度,联动工商联、商会、协会等参与案前、案中调解,推动涉企行政争议的实质性化解。一季度共办理涉企行政复议案件112宗,调解和解结案19宗,直接纠错3宗。
持续优化涉企公证服务。全市公证处开通优化营商环境惠企专窗,在办理过程中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出证,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公证服务。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清单制、容缺受理等服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最大限度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一季度,共办理涉企公证416件,服务企业230家。
深化企业法治文化建设
强化普法宣传“润企”效果
开展“法企同行”涉外法律服务活动。开展“湾区快车”等涉外法治专场活动,吸纳引进更多粤港澳大湾区律师,聘请3名优秀涉外律师作为中山市形象大使,更好地宣传、推介中山市营商环境工作。持续擦亮中山市涉外法律服务品牌,组织涉外法律服务人员进驻第32届国际灯博会,提供法律咨询超150人次,协助处理知识产权纠纷10宗。
开展“律美香山 法润万企”活动。以制造业企业、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为服务重点,组织律师为314家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助力企业在法治轨道上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方向迈进。
开展“润企赋能”法治宣传活动。压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大力推进涉企普法宣传,打造涉企法治文化品牌,推进企业法治文化建设提档升级。发挥村(社区)法律顾问和“法律明白人”作用,开展线上有奖答题、“法律进企业”等法律咨询普法宣传活动,解读与企业发展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有效引导企业不断增强法律意识。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