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潮州市湘桥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构建“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辖区各类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发现隐患、排查纠纷的能力显著增强,基层社会治理成效不断提升。湘桥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西马派出所获评省公安厅“五星派出所”,涌现了“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朱桂曼,“广东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陈冰莹等一批先进个人,凤新街道综治中心被列为“粤平安”综治中心工作台试点。
打造“三个一”,推动综治中心从“优”到“强”
一体布局,整合资源。全力推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全区9个镇街提档升级由党(工)委书记任综治中心主任,综治中心统筹辖区派出所、司法所,整合基层法庭力量,推进综治中心、网格中心、矛盾调处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等融合,做到资源优势最大化,专业力量最强化,载体平台最优化。凤新街道、磷溪镇综治中心完成了提档升级改造,凤新街道“1+6+N”基层社会治理经验在全市推广。
一套标准,提升效能。围绕中心“五大功能”定位,制定了“首问负责”“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协作配合”“风险研判”“上下联动”“监督管理”等六大制度,规范矛盾纠纷受理、网格事件办理等两项工作流程,建立“综治服务事项”和“网格事项”两份清单,进一步规范标准,提升效能。2024年上半年全区累计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28宗,录入网格事件25462件,活跃网格覆盖率达到100%。
一站受理,“一呼百应”。整合多方资源力量落实“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搭建镇街综治中心与区住建、人社、妇联等10个区直职能部门“直通车”工作机制,镇街综治中心在受理重大矛盾纠纷或时效性较强的个案调处时,直接联系区直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参与协调处置,助力基层矛盾纠纷有效调处。9个镇街通过“直通车”制度联合区级各相关单位调处各类矛盾纠纷85宗,实现区直部门和镇街两级“直联直通”“快联快处”。
念好“三字诀”,推动矛盾化解从“难”到“易”
组建“精”的队伍,构建多元解纷矩阵。统筹27名办案经验丰富、专业扎实、业务全面的法官、检察官,下沉参与镇街综治中心“1+6+N”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工作,通过提前介入和法治引导,推动矛盾纠纷前端化解。去年以来,“双官”协助基层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9宗。聘请了10名法学专家“入库”,依托综治中心建立专家流动进驻全区各镇街综治中心“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室,融合“茶文化六步调解法”有效指导和推动镇街(社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
强化“防”的力度,筑牢安全稳定屏障。西新街道邀请法律顾问进驻新桥路商业街党支部,为136所商户免费提供法律服务,帮助商户防范化解法律风险。太平街道邀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朱桂曼同志为街道级乡土人才“乡村和事佬”“法律明白人”就防范、排查和运用“茶文化六步调解法”化解矛盾纠纷进行授课,有效提升基层防范化解矛盾纠纷水平。各镇街通过“宣讲+调解”模式,整合“法律明白人”“乡村和事佬”、调解员等调解力量,有效减少信访和矛盾纠纷数量。
突出“实”的基调,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质效。太平街道综治中心和湘桥法院联合化解古城文旅纠纷,守护古城旅游“枫”景;西新街道借助“1+6+N”工作体系有效化解辖区突出的电梯加装纠纷26宗,提升区域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城西街道依托“1+6+N”工作体系,成功处置劳资纠纷24宗,帮助56名劳动者追回拖欠工资,调处成功率达100%,切实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
打好“三张牌”,推动社会力量从“分”到“聚”
打好“党建牌”。以党建为引领,充分调动本土调解资源优势,在各村居遴选一批“为人正直、办事公道、威信较高”的乡村能人,建造一支“乡村和事佬”队伍,围绕矛盾纠纷调处、倡导文明乡风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等方面,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至目前,共评选出村(社区)级“乡村和事佬”1750名,开展民间纠纷排查化解9914次。
打好“群众牌”。强化“自治”力量,激发群众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人翁”意识。桥东居委在水泥厂路面修缮工作中,指导水泥厂宿舍推选5名居民代表成立“修路理事会”开展筹资修缮工作,实现“居民的事情自己议、社区的难题集体解”;西新街道指导新睦里小区公开选举并设立“小区监督委员会”,让小区业委会履职更规范、更民主。
打好“志愿牌”。授予潮郡、弘德、蓝天、安拓等志愿者组织“平安湘桥志愿者团队”,鼓励志愿团队发展壮大队伍,积极参与困难群体帮扶、特殊人群管理服务、维稳安保等各项工作,填补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短板。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