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国信中小城市指数研究院发布2023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并发布了2023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等系列榜单。
据了解,本研究的评价对象中,百强县市界定为县级市、县、自治县、旗,百强区界定为含有乡镇、相对独立发展的市辖区(并剔除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大直辖市的市辖区)。这意味着,因不含有乡镇,广东深圳市的所有区和广州市的越秀区、天河区等经济强区都不纳入本次评价范围。
综合实力指数指标体系立足践行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的要求,结合新时期中小城市发展特点,从经济发展、创新驱动、生态环境、民生福祉、城乡治理5个方面进行评价,下设15个二级指标。
在2023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榜单中,佛山顺德区再次位居榜首,这也是顺德连续12年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之首。作为改革开放的先锋,顺德如今已成为全国瞩目的经济强区。2021年顺德工业总产值首破万亿元大关,成为全国首个工业总产值超万亿的市辖区。2022年顺德工业总产值再上台阶,突破1.2万亿元。不久前发布的《中国市辖区高质量发展报告2023》显示,顺德区同样位居“高质量发展百强区”榜首,自2012年起已十二连冠!
佛山南海区位居2023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2位。与顺德区一样,南海区同样是广东改革开放重要见证地,在改革开放初期与东莞、中山、顺德并称为广东“四小虎”。2022年,南海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30.59亿元。在不久前发布的全国千强镇榜单中,南海区狮山镇位列第3位,这是广东排名最高的一个镇。狮山镇也是广东首个“千亿镇”,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高达1313亿元,已超过全国约90%县域的经济水平。
在前20强中,广东占6个,除了顺德区、南海区外,还有广州市黄埔区(第11位)、佛山市禅城区(第16位)、广州市增城区(第17位)、广州市番禺区(第19位)。整个广东共有15个区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其中佛山五区均上榜全国百强区。
广州市黄埔区位居2023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11位。摄影:梁文祥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在2023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榜单中,南海区、顺德区同样是广东排名最高的区,分别位居第2位、第5位。禅城区(第12位)、黄埔区(第13位)、番禺区(第18位)、南沙区(第19位)进入前20强。
城市投资潜力是一种复合潜力,是城市基础设施、经济活力、社会环境、市场环境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在2023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榜单中,南海区、顺德区同样位居第2位、第5位,禅城区(第11位)、黄埔区(第12位)、番禺区(第13位)、白云区(第18位)进入前20强。
科技创新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重要支撑力、重要引领力、重要承载力,是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技术和产业升级、资源节约的动力源泉。在2023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榜单中,南海区、顺德区位居第2位、第10位,香洲区(第13位)、黄埔区(第14位)、增城区(第15位)、番禺区(第18位)、南沙区(第19位)进入前20强。
县域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场之一。本次研究评价出的百强县市、百强区勇挑大梁作示范,分别贡献了全国经济总量的9.64%和11.22%。
县域同样是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战场之一。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在县、薄弱环节在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而其中,县域经济总量较小、增长较慢、总体发展水平较低,是广东面临的突出问题。在2023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榜单中,广东仅有1个县市入选,为肇庆四会市,位列第91位。
肇庆四会市是全国文明城市、中国柑桔之乡、中国玉器之乡、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2022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43.54亿元,在全省57个县市中排名第2位,仅次于惠州博罗县。此外,四会市还同时入选了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等多个榜单。
对比来看,在2023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榜单中,同为经济大省的江苏有24个县市入围,6个县市进入前10强,前4均为江苏的县市。浙江有18个县市入围,山东有14个县市入围。
虽然广东因城镇化程度高,曾经的多数强县已撤县设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入围百强县市的数量。但从2023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百强区榜单综合来看,广东入围的1个县市和15个区全部集中在珠三角地区,没有一个来自粤东西北地区,而江苏、浙江、山东却有不少入围县市(区)来自此前相对落后的地区。以江苏为例,百强县市榜单中,徐州邳州市(第45位)、沛县(第70位)、新沂市(第92位),盐城东台市(第52位),宿迁沭阳县(第58位)都位居此前较为落后的苏北地区。
在不久前召开的全省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上,省委书记黄坤明强调,要大抓产业发展,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突出特色发展着力培育县域优势产业,突出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县域现代产业体系,突出集聚发展加快形成县域产业集群,让县域高质量发展建立在强大的产业基础上。
今年以来,广东在产业有序转移、城镇化建设、对口帮扶、营商环境、财政、国土、金融、交通运输、生态环境保护、数字政府建设等方面印发实施十余份政策文件,支持县域发展。广东构建新型帮扶协作机制,印发实施省直机关及有关单位组团纵向帮扶支持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对全省57个县(市)及5个重点老区苏区市辖区进行帮扶。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