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级以上市法学会,佛山市顺德区法学会,各学科研究会:
2013年初,中国法学会开展了以“司法权的监督制约机制”为主题的第二届“执法公信力论坛”和以“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为主题的第八届“青年法学论坛”征文活动。我省各级法学会、各学科研究会精心组织,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踊跃参与,我省的征文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展示了我省法学研究的实力。
在第二届“执法公信力论坛”征文活动中,共收到我省参评论文114篇,经第二届“执法公信力论坛”组委会组织专家终评确定,广东省共有15篇文章获奖,其中一等奖有1篇,二等奖1篇,三等奖5篇,优秀奖8篇,广东省法学会获得了优秀组织奖。
在第八届“青年法学论坛” 征文中,共收到我省参评论文218篇,经第八届“青年法学论坛”组委会组织专家终评确定,广东省共有39篇文章获奖,其中一等奖1篇,二等奖8篇,三等奖12篇,优秀奖18篇。
现将在两次征文活动中我省获奖论文及作者予以通报(见附件),希望获奖论文作者珍惜荣誉,再接再厉,继续加强研究;希望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以他们为榜样,积极参与我省法学会组织开展的各项法学论坛活动,深入探讨法学理论和法律实践中的各种法律问题,多出有价值的优秀成果和精品,为繁荣我省法学研究,推进法治广东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特此通报。
附件:
1.中国法学会第二届“执法公信力论坛” 征文活
动广东获奖论文及作者名单
2.中国法学会第八届“青年法学论坛”征文活动广
东获奖论文及作者名单
广东省法学会
2013年8月14日
中国法学会第二届“执法公信力论坛”
征文活动广东获奖论文及作者名单
(按作者姓名拼音排序)
一等奖(全国共10篇,广东1篇)
论民事诉讼中的审判组织与司法公信力(中山大学法学院 蔡彦敏)
二等奖(全国共30篇,广东1篇)
实践灵感与理性构建:论刑罚变更执行法律监督之现实出路(东莞市人民检察院驻东莞市看守所检察室 徐玲利)
三等奖(全国共50篇,广东5篇)
1.论司法价值功能再构与司法公信力的建设——兼论司法权的运行与监督(广州市天河区委政法委员会 课题组)
2.关于终结本次执行案件的规范与监督——以广东佛山中院为样本(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 李军)
3.实质性权利保护下司法审查强度之能动扩张——以79份交通事故裁判文书之实证分析为切入点(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光明分局 石珍 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法院 马璨)
4.陪审制度的功能缺失及其完善――以陪审制度的应然功能为视角(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法院 邬耀广 王艳)
5.我国检察权的理性运作机制考察——以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为视角(广州市人民检察院 钟琦)
优秀奖(全国共130篇,广东8篇)
1.化蛹成蝶——我国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程序实施性机制之构建(珠海市斗门区人民法院 刘洁琳)
2.从“实际立案”走向“如实立案”的思考(东莞市公安局道滘分局 王宣明)
3.新刑诉法规则下控辩关系的重构与平衡(广州市越秀区检察院 邬琼)
4.制约检察官公正执法的忠诚困境探解(东莞市人民检察院 伍金平)
5.论新刑诉法视野下的未成年人刑事羁押救济制度
——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办结未成年犯罪案件为视角的实证分析(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检察院 杨炯 李荣楠 许方原)
6.完善两法衔接机制,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肇庆市广宁县人民检察院 杨新华 廖海能)
7.公开诉讼档案副卷材料,强化司法外部监督力度(广州军区东山招待所 张治金)
8.侦查权三问(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 赵晓伟)
中国法学会第八届“青年法学论坛”
征文活动广东获奖论文及作者名单
(按作者姓名拼音排序)
一等奖(全国共28篇,广东1篇)
横琴新区检察院管理体制去行政化的构想(珠海市人民检察院课题组)
二等奖(全国共60篇,广东8篇)
1.从失衡到平衡:行政再审启动模式的反思与重构——以行政诉权保障为切入点(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法院 卜晓虹)
2.论民事诉讼中的审判组织与司法公信力(中山大学法学院 蔡彦敏)
3.行政诉讼协调和解运行机制改革之进路——从行政诉讼协调和解“类博弈”着眼 (惠州市惠城区人民法院 胡雯欣)
4.刑事和解司法实践与立法的互动——兼论刑事诉讼法修改后重罪矛盾化解的出路 (中山市法学会 季理华)
5.游走于边缘的双刃剑:刑事和解中法官暗示性话语的探究与规制(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法院 黎晓婷)
6.从“权力监督”到“权利保障”——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司法与传媒关系新视角(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法院 李声让)
7.从最后一道防线到第一道防线—对中国司法功能变迁的观察与思考(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刘高)
8.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机制的运行与完善——以广东省检察系统首个试点城市佛山为视角(佛山市人民检察院 杨芹 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检察院 王荣)
三等奖(全国共90篇,广东12篇)
1.区分司法品质:法院、法官与判决——司法场域中信号的传递与信任的生成(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 郭建勇)
2.塑造司法权威的理论探讨与制度应对——基于拉兹“权威命题”所展开(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 胡彦涛)
3.检察长列席审会委制度运行的实证考察——以A市疑难案件的检察实践为中心(东莞市人民检察院 刘婵秀)
4.司法民主的涅槃:陪审法庭运行的现状检讨及机制构建——以A市12基层法院陪审法庭的运行为样本(广东省广州市萝岗区人民法院刘治家 夏卫华)
5.检察官角色与司法公信力——基于中国地方经验的社会学分析(珠海市人民检察院 卢希起)
6.检察院适用刑事和解的困境与出路——以实践中的新刑诉法为视角(中山市第二市区人民检察院 潘拓 孙秀娟)
7.从法官到律师:中国司法职业逆向选择现象透视(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王浩云)
8.推动司法公正的“善之循环”——对法官选任制度的回望与反思(珠海市金湾区人民法院 徐吉亭)
9.论司法规律语境下的检察委员会制度——以顺德区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策管理机制为视角的分析(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检察院 杨炯 李荣楠 陈玉苹)
10.检察权独立的中国模式——检察院独立与检察官独立的双重考量(广东省人民检察院 张和林 邵栋豪)
11.刑事诉讼中专家证据审查制度之反思与重构——以服从权威心理倾向的影响为视角(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法院郑松有)
12.检察院适用简易程序的调查和实务研究(珠海市香洲区人民检察院 朱园 李玥明 张亚萍)
优秀奖(全国共171篇,广东18篇)
1.检察官的管理与职业保障(珠海市斗门区人民检察院 冯艳芬)
2.论司法公开的范围厘定——以对象分析为视角(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 侯旭)
3.论网络中的司法众意和检察形象塑造——以司法公信力受众心理为视角(珠海市金湾区人民检察院 黄涵健)
4.论我国合议制度的缺陷及其重塑(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 黄秋盈)
5.法官找法的现实困境与解决——以庭审中构建辨法机制为进路(广东省从化市人民法院 李寒冰)
6.检讨与完善,醉驾案件量刑化改革进路之探究——以G省Z市两级法院649例危险驾驶罪案例为样本(中山市第二人民法院 李世寅)
7.检察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珠海市人民检察院 林伟征 高三燕 罗成)
8.职务犯罪侦查如何面对媒体——基于12个职务犯罪侦查案例的分析(珠海市金湾区人民检察院林振艺 王萌)
9.新刑诉法下电子证据在职务犯罪侦查领域的应用研究(佛山市人民检察院 刘利)
10.论上诉模式与发回重审的关系——兼论我国民事上诉模式的定位及其对发回重审事由的影响(湛江师范学院法学系 庞小菊)
11.在“信”访与“信”法之间——涉诉信访视角下审判权与诉权之动态平衡探析(肇庆市中级人民法院 覃争义 彭汉文)
12.在冲突与调适之间:行政视野下的司法——从1980—201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切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国信信扬律师事务所 谢锐勤 李萌子)
13.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研究(佛山市人民检察院 徐彪 罗祥远)
14.论裁判文书上网公开的法理基础(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 曾德庆)
15.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中社会调查制度之运行困境与出路——以调查程序启动的强制性为落脚点(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法院 张培芹)
16.论司法机关对刑事被害人近亲属求偿权的保障——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死亡赔偿金为视角(珠海市斗门区人民检察院 赵莉)
17.关于审判长联席会议制度的考察与思考——审判权运行的异化与规制(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赵盛和)
18.职务犯罪检察权改革的思考与方向——以贪污贿赂犯罪侦查权侦查模式为视角(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检察院 朱迪 谷东田)
【编辑:郑佳娜】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