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汕头市澄海区法学会立足职能定位,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围绕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这一重要课题,积极带领会员自觉担负起服务维稳创安的使命任务,打造“秉承三心·平安先锋”党建特色品牌,助推动平安澄海建设提质增效,助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展现党员干部新面貌 汕头市澄海区法学会始终坚持以思想凝心聚力促行,不断创新学习形式,充分调动法学会会员学习积极性,不断增强法学会会员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 注重常态学习。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澄海区法学会领导带头讲党课6场次,组织会员代表专题学习研讨会20余场次,扎实抓好会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 注重指尖学习。借助“澄海政法”微信公众号开设主题专栏,编发党的二十大精神“每日金句一学”32期、“主题教育”14期、“平安微课堂”14期,打造指尖上的党建课堂,让会员随时学、随处学。 注重创新学习。创新推出“党建+”系列活动,组织学会会员参加军事日活动、定向拓展挑战赛等;结合纪律教育月活动,创建“领导干部上讲台”“青年学习分享会”“政法学苑”等形式,深化学会会员廉政教育学习研讨交流。加强以案为鉴,组织集体观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和旁听收看职务犯罪庭审,筑牢学会会员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打造社会治理新品牌 汕头市澄海区法学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组建“法学会党员先锋队”,经常性深入基层开展走访调研,加强督促指导,推动法学会会员在平安澄海建设上争先创优,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新变化新气象。 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以“平安·幸福”村居创建为依托,配合澄海区委政法委培育综治中心“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综合网格管理、“聚村联片联防”治安防控机制、“积分+”乡村治理模式等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挖掘打造“乡音乡情”化解外来务工人员矛盾纠纷工作法、溪南镇“长者、旁者、民者”“三者联调”化解邻里纠纷工作法、上华镇“探求、探究、探索”三探化解劳资纠纷工作法和隆都镇前美村“听民意-容成事”等富有成效的基层调解品牌,相关经验做法被上级媒体刊登推广。 注重优化提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积极参与协调解决患者医治、患者家属保障的资金问题,实现由财政兜底保障患者监护补助资金、监护责任补偿保险、二代长效针剂施打费用等,梳理并制定惠及精神障碍患者和家属帮扶政策措施的工作指引,让服务管理更加精准、到位。 深入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汕头市澄海区法学会联合区关工委、团区委、区普法办成立12支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志愿队,充分调动整合各方资源,增强法治宣传教育效果,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青少年群体中蔚然成风。 助力法治建设新发展 汕头市澄海区法学会始终从大局出发,充分发挥法学会在参与社会治理、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重要作用,着力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取得了良好成效。 着力护航保障高质量发展。汕头市澄海区委政法委、区法学会牵头政法各单位,制订《澄海区政法系统护航保障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并推出62条具体措施,取得良好效果和反响,为澄海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政法保障。 积极融入平安法治澄海建设。聚焦“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协助澄海区委政法委出台《综治中心工作指南》《汕头市澄海区村(社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指引图集》,推动全区11个镇(街道)、184个村(社区)完成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选派8名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参与全区执法司法监督专项工作,通过听取汇报、座谈交流、案卷评查等方式对政法各单位和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情况开展检查监督,有效提升行政执法监督质效,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