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31日晚,由深圳市法学会、市民商事调解中心和深圳图书馆共同主办的第五十五期"民断是非"普法活动成功举行。本次辩论赛的主题是"自动驾驶应该技术先行还是规则先行?"来自暨南大学和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的辩手们组成正反方,就此话题展开辩论。
来自暨南大学的正方代表队认为"自动驾驶应该技术先行",原因在于:首先,优先发展技术是由自动驾驶当前发展阶段面临的关键问题所决定;其次,若优先运用规则,规则的"滞后性"不利于自动驾驶的真正革新;最后,优先发展技术有利于我国掌握规则制定的话语权。
来自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的反方代表队认为"自动驾驶应该规则先行",原因在于:首先,从产品研发阶段来看,规则先行可以引领技术发展得更好;其次,从产品落地阶段来看,规则先行是消费者的定心丸;最后,保障安全才是自动驾驶发展初心。
深圳市律师协会刑事诉讼法律委员会委员、公益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翟振轶作为点评嘉宾进行了点评,他指出:首先,任何一个技术创新,任何一个商业模式创新,都必须在现有规则范围内进行。即使超越了现有规则,但是也应该是在大的法律原则上进行。其次,怎么解决规则的天然稳定性所导致其严重的滞后性?这就要求,在制定规则的时候对制定的规则必须要有一定的前瞻性。最后,关于自动驾驶汽车规则应当包含如下内容:一是要确定无人驾驶汽车法律定位;二是要确定如何保护隐私和数据;三是要与现有法律怎么衔接;四是要对无人驾驶汽车监管。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智慧交通处副处长杨东龙作为受邀嘉宾就相关专业问题进行了分享,并指出:首先,个人认为技术和规则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者并不一定要谁先谁后,它们是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其次,从技术上讲,要实现自动驾驶汽车在公路上的普及还有数十年的时间;最后,因为规则的变化、外延和范围就决定了能力水平在不同情景之下有不同的表现,同样一辆车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会表现出不同的水平。
15名来自各行各业的民众组成大众评审团进行投票。最终以支持正方9票,支持反方6票的结果结束了辩论。
活动现场
正方代表
反方代表
大众评审
嘉宾点评
嘉宾分享
人员合影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