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广州市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加强涉外法治供给,助力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巩固深化与周边国家法治交流合作,以法治之力服务周边工作大局。今年前2月,广州市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23.8%,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比重较上年同期提升5.8个百分点,达到48.5%。其中对东盟进出口增长45.2%。
一是加强国别研究,为企业出海提供合规指引。市法学会组织开展东南亚国家国别政策与法律深度研究,形成企业赴越南、印尼投资贸易风险及其应对与防范2篇研究成果。市法学会涉外法治研究基地发布《对外贸易政策及法规》(亚洲篇),内容涵盖亚洲23个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法规及政策、投资市场准入原则、经贸合作与投资环境、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等,在微信公众号发布14篇《东盟国家绿地投资合规导航》系列文章,介绍东盟国家开展投资密切关联的国别法律背景,并剖析风险规避注意事项。今年以来,市贸促会累计为企业提供业务指导2394次,发布经贸摩擦预警信息188条,已组织1100多家企业进行RCEP政策解读和培训,编印《广州市涉外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百问百答》5000余册送达企业。推出RCEP政策读本、RCEP国别分析研究报告、“一带一路”沿线及重点国家国别法律政策指南,精准提供给在东南亚等相关国家开展跨境贸易业务的广州市企业。市司法局推送《广交会法律实务指引手册》《广州律师涉外法律服务产品汇编》,实现“即查即用”。
二是加强机构建设,壮大涉外法律服务力量。市贸促会在天河、黄埔、番禺、南沙等地成立“RCEP服务站和经贸摩擦预警服务站”。市司法局推动广州律师行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投资项目和重大事件解决,目前广州市律所在“一带一路”国家设立分支机构3家。统筹打造“涉外法律咨询服务港”为广交会客商提供法律服务。深化“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盟广州代表处建设,打造“一带一路”法治地图、涉外法律服务产品展示平台。广州仲裁委与“一带一路”国家开展仲裁合作,与泰国仲裁中心、大拓律师事务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哈萨克斯坦联合IUS国际商事仲裁院发布《“一带一路”仲裁示范规则》,获得21家境内外机构认可;制定的首个《互联网仲裁推荐标准》获得50余家境外仲裁机构和150余家国内仲裁机构的支持认可并共同推广。
三是加强精准对接,提升涉外法律服务供给水平。市司法局组织召开企业调研座谈会,调研听取企业法律需求,推动法律服务保障跟进落实。成功举办“法企融合 新质发展”服务企业“走出去”系列活动、“以法慧企 粤行越稳”涉外法律服务专场活动。常态化召开涉外法治供需对接会,发布10个涉外法治建设典型案例与20个优秀案例。搭建广州涉外法律服务供需对接网页。市司法局聚焦RCEP、CPTPP等协定动态,为企业提供关税调整、知识产权纠纷等预警服务。建立全国首个“ESG合规体验中心”,提供ESG合规政策宣传、管理要求、案例分享、合规体检等服务,打造可视可感的ESG合规学习交流平台,推动外向型企业出海合规体系建设。市法学会下属“一带一路”域外法查明(广州)中心进驻“广州市涉外法律咨询服务港”,目前已为137届广交会境内外参展商、采购商提供132次法律查明等咨询服务。
四是加强全链覆盖,帮助企业应对国际贸易法律纠纷。市司法局整合粤港澳三地律师、仲裁、公证、调解、域外法查明五大专业力量,组建168人服务团队,为137届广交会提供“24小时不打烊”云服务,为国际贸易、跨境投资等提供“一站式”纠纷化解方案。深入开展强化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护企出海”行动,为广州海外商标抢注情况严重的企业提供商标抢注监测服务,及时告知企业监测情况并提供维权援助意见,建设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广州分中心,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海外知识产权预警监测、风险提示、维权援助和宣传培训等公益服务。广州仲裁委开辟“广交会仲裁绿色通道”,快速受理符合条件的仲裁、调解申请,针对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领域的知识产权、国际贸易、合同履约等事项提供预防及纠纷解决方案。市法学会下属“一带一路”域外法查明(广州)中心在中国(喀什)—中亚南亚法治论坛上,与巴基斯坦国际替代性争端解决和预防中心签署了有关多元解纷和域外法合作协议,约定以深度合作方式为中巴企业提供更优质的多元化争议解决服务。市贸促会深化与国际商事仲裁机构合作,探索跨境投资争议快速响应机制。协调越南、印尼、马来西亚等粤商会为5家企业解决涉外商事纠纷,追回涉案经费1400多万元。越秀区成立全国首个“一带一路”专业市场海外知识产权服务站,提供海外知识产权布局、风险预警、纠纷应对等一站式服务。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