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第六届“李步云法学奖颁奖典礼”在广东财经大学举行。本次颁奖活动由广东财经大学与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共同举办。广东省法学会会长梁伟发、广东财经大学党委书记黄晓波、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执行院长傅蔚冈出席活动并致辞。
会议宣布,哈佛大学安守廉(William P. Alford)教授、香港大学陈弘毅教授获得此奖。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院长、广东财经大学特聘教授、有中国“法治三老”之称的李步云教授和中国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张文显教授共同为获奖者颁奖。
据悉,“李步云法学奖”设立于2013年,每年颁奖一次,国内和国外获得者各设一名。今年,“李步云法学奖”评审委员会经投票认为,安守廉(William P. Alford)及陈弘毅在法治建设领域作出自己的贡献,在促进中国与世界的法治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年也是香港法律学者首次获得该奖。
会上,由中国法学会主管、中国行为法学会主办的《人民法治》杂志社与广东珠江电线电缆有限公司还宣布共同开展“依法治国地方实践课题”法治共建,并进行了授牌。据了解,这是广东省首家民营企业参与国家级法治课题共建。
上海交通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季卫东教授,湖南大学法学院教授杜钢建,广州大学教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董皞,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志铭,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葛洪义,广东财经大学校长于海峰、副校长杜承铭等出席典礼。
附:两位获奖者资料
陈弘毅:出生并成长于香港,1984起任教于香港大学法律系,1993年起任香港大学法律系教授,并兼任香港大学法律系主任1993-96年)及香港大学法院院长(1996-2002年)。他的教学及研究的主要领域为宪法学及法理学,著作包括超过二百篇中文和英文期刊论文和书章。
陈弘毅教授于2002-2008年担任香港法律改革委员会成员,2008-2009年间担任首长级公务员离职就业检讨委员会成员,2005-2012年间担任香港策略发展委员会成员。同时担任台北中央研究院法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比较法学报》《中国评论》《中国比较法学报》《跨国法学理论》《香港社会科学(中文)《台湾大学法律评论(英文)》《政治法学评论(中文)》编辑委员会委员。
他的著作包括《法治、启蒙与现代法的精神》(1998年初版,2012年第二版)、《法理学的世界》(2003年初版,2012第二版)、《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治轨迹》(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导论》(英文,2011年第四版)、《宪法学的世界》(2004年)等。
安守廉:现任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柯恩讲座教授和东亚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安守廉是美国法学界研究中国法律的代表性人物,他长期担任哈佛大学东亚法律研究中心主任,该中心是美国研究中国法律、同时也是中美法律交流的重镇。他多年来一直热心和致力于中美法学交流。他长期兼任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成员、美国国家中美关系委员会委员、美中法学教育交流委员会委员等重要职务,还是少数几位在中共中央党校发表过演讲的外国法学专家之一。
1995年出版的《窃书为雅罪:中华文明中的知识产权法》(To Steal A Book Is An Elegant Offense:Intelectual PropertyLaw in Chinese Civilization)是安守廉教授对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一个系统研究,该书从历史到现实、从学术到政策对中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进行一次深入的思考。本书讨论了一些颇为令人困惑而又长期受到忽视的疑难现象。比如,为什么作为一个曾在科技和文化上领先于世界的文明古国,中国却没有形成一套保护发明创造的法律制度?另一个需要回答的更大的问题是,如何才能将西方有用的法律制度移植到中国的土地上,移植过来后又如何才能使其在新的泥土中扎根成长?此外,他还著有《提高门槛:东亚方兴未艾的法律职业》(哈佛东亚法律研究中心2007年出版),《残疾人法律保障机制研究》(华夏出版社2008年出版,与王利明、马玉娥合著)等。
安守廉教授是哈佛法学院残疾人权益保障研究项目创始人,该项目就残障问题为中国、孟加拉国、菲律宾、越南等几个国家提供志愿服务。他是国际特奥会执行委员会董事会成员。
2010年安守廉教授被瑞士日内瓦大学授予荣誉学位且是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名誉教授或学者。此外,他还获得过首届美迈斯百年奖(O'Melveny&Myers CentennialAward)、威科中国奖(Kluwer China Prize)、卡塔尔佩尔斯荣誉奖(Qatar Pearls of Praise Award)、安倍研究员(Abe(Japan)Fellowship)以及哈佛法学院校友奖。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