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法治报告会

专家网络访谈
问题一: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到:“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作为新时代青年,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中的责任和使命是什么?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1978年出生的人今年正好是40岁,他们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代公民。这一代公民是生在一个权力更加平等、社会更加开放的时代背景之下。如果从网络社会发展来看,网络的发展是近20年的时间,这一代人刚好是20多岁,所以这些人是网络社会的原住民。无论是从1978年以来目前已经40岁的生于改革开放的新公民来说,还是对于现在20岁的网络社会的原住民来说,他们都可以称之为不同意义上的新青年。
中国的改革开放与中国的法治建设是同行不悖的,是并向而行的,也就是说中国的法治建设恰恰就是因为改革开放才发展、发生和进步的。广东又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所以在广东,我想我们的新青年更应该承担得起未来法治社会的中坚力量和极其有力的推动者。
问题二:新时代青年应如何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责任和使命?
第一,新时代青年应该深刻地认同法治国家建设的战略。我们国家已经从国家战略上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这一代青年人会成为国家未来的治理者。究竟用什么方式来去治理国家、治理社会,这要从思想上高度地认同法治的理念。
第二,要身体力行去做遵法、守法、学法、用法。首先从思想上认同法治,才会尊重法律。其次是要懂法,懂法的前提是要学法,这个学是全方位地学,而不仅仅是学对自己有用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在具体的工作、生活当中要会运用法律,也就是我们遇到自己的权力受到侵犯的时候,应该勇敢地拿起法律的武器去寻求权力的救济。
问题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青年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无论是做人权的坚定的践行者,还是做法治社会有力的推动者,青年人应该具备现代公民的底色。什么是现代公民的底色?我认为具备完整的、全面的法治思维是现代公民的底色。
对现代公民来说,他首先应该具备法治思维。所谓法治思维,第一个是平等思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作为现代的年轻人来说,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意识应该是深入骨髓的,不管对方或穷或富或贫贱或富贵,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这应该成为每个人对人权的一种基本认识。只有建立在平等的思维之上,我们才能够去谈人权保障。
第二个是权利义务对等思维。我们享有法律赋予我们的所有的权利,但同时每一个人的权利都是有对等的义务,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我们在高谈阔论自己所享有的诸多法律所保障的权利之时,也应该深刻地认识到每个人的后面也是法律所赋予他的沉甸甸的义务,这些义务只有每个人都能够切实地担负起来,这个社会才能正常运转。如果一个社会人人讲权利,人人不讲义务、不讲责任,那我们的权利也无从实现。
问题四:高校作为法治人才的培养第一阵地,应该如何加强青年的法学教育,推进法治建设?
第一,学校是引领社会风尚的地方,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教育机构,它应当去引领社会的发展,应该在年轻人当中兴起做现代公民的新运动,通过现代公民素养和基本意识的养成来唤起社会公民,尤其是年轻人,激发做现代公民的热情。
第二,作为高校首先要依法治校。高校作为一个小的社会环境,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他养成三观最主要的地方,所以在学校内部倡导依法治校,学校依规来进行治理,事实上就是给年轻人孕育了一个小的法治社会环境,从这里走出去的年轻人才会有人权的意识,有程序的意识,有诚信的意识。

访谈预告访谈预告

2018年11月1日,“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广州地区高等院校专场暨南粤法治报告会第五十五讲在广州举办。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长、二级教授,教育部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执行副主任、教育法研究中心主任王敬波应邀作主题为“新时代青年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中的责任与使命”的专题辅导报告。

问题征集问题征集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   协办:南方新闻网

本网站由广东省法学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备案号:粤ICP备14021469号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

备案号:粤ICP备140214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