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四:高校作为法治人才的培养第一阵地,应该如何加强青年的法学教育,推进法治建设?
来源:广东省法学会
日期:2018-11-07 15:08:00
第一,学校是引领社会风尚的地方,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教育机构,它应当去引领社会的发展,应该在年轻人当中兴起做现代公民的新运动,通过现代公民素养和基本意识的养成来唤起社会公民,尤其是年轻人,激发做现代公民的热情。
第二,作为高校首先要依法治校。高校作为一个小的社会环境,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他养成三观最主要的地方,所以在学校内部倡导依法治校,学校依规来进行治理,事实上就是给年轻人孕育了一个小的法治社会环境,从这里走出去的年轻人才会有人权的意识,有程序的意识,有诚信的意识。
第三,我们应该在课程设置当中努力为年轻人学习法律、遵守法律、运用法律形成一定的知识积累。无论我们是什么样的学校,现代公民所具备的法治素养是大学生的基本要求。无论他是学什么专业的,公民是他的基本身份。所以高校应该将法治教育纳入到一个最基本的教育范畴当中,应当作为一个基础课程来进行设置。
第四,我们应该积极地倡导年轻人,尤其是法学专业的年轻学生,积极地投身到法治教育当中去,做法治教育的志愿者。他们可以到学校、工厂、农村去开展广泛的法治教育,把法治的知识、法治能力、法治意识在全中国传播出去。他们应该成为一朵朵法治的蒲公英,随着他们走遍全国,法治的种子也在全社会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