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2016年8月25日第二届“广东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专家初评,2016年9月7日第二届“广东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评选委员会评议,2016年9月12日广东省法学会“一办五组”负责同志办公会议审议、确定产生第二届“广东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称号获得者候选人和推荐第八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候选人。
现将评选结果现予公示,公示期为2016年9月12日至14日。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以真实姓名通过信函或电子邮件向广东省法学会第二届“广东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评选委员会办公室提出。
通讯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滨江东路500号广东警官学院教学楼四楼416房 邮编 510000电子信箱:gdfxj2016@126.com联系人:王谨阳;电话:020-89090960.
广东省法学会
2016年9月12日
附件1
第二届“广东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称号获得者公示(10人,按姓氏笔划排序)
王荣珍
女,1970年2月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现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兼任广东省法学会知识产权法研究会副会长,广州市法学会民商法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教育厅高校本科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等。
研究专长:民商法学、立法学。
代表作:1.《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研究》人民出版社2015.9;2.《对加害给付概念与救济的再思考》载《政法论坛》2005.5;3.《试析物权法车位(库)归属规则》载《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4.《对物权法车位(库)权属制度的检视与完善》载《当代法学》; 5.《关于在民法典中确立侵害债权制度的构想》载《现代法学》2004.5;6.《论在建建筑物抵押登记的性质与效力》载《学术研究》2011.11.主要获奖情况:1.《对加害给付概念与救济的再思考》获广东省法学会2004-2005年度优秀法学成果一等奖;2.《试析物权法车位(库)归属规则》获广东省法学会2008-2009年度优秀法学成果二等奖;3.《对物权法车位(库)权属制度的检视与完善》获广东省法学会2008-2009年度优秀法学成果三等奖。
王雄飞
男,1974年10月生,广州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兼反贪局长,法学博士后,全国检察业务专家。兼任广东省法学会理事、广东省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国检察理论研究所客座研究员;西南政法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广东财经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实务导师。
研究专长:诉讼法学、证据法学;代表作:1.《检察官证明责任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版;2.《论事实推定和法律推定》载《河北法学》2008.6;3.《论刑事证明责任的分配原理》载《法学杂志》2009.11;4.《论检察官在非法言词证据排除中的证明责任》载《人民检察》2012.4;5.《论“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内涵及其制度配套》载《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3.2;6.《论诉讼诈骗行为入罪的刑法思考》载《学术研究》2014.2;6.《我国贿赂犯罪立案程序的反思与重构》载《广东社会科学》2014.6.获奖情况:1.2000年被广东省人民检察院授予“广东省十佳公诉人”称号;2.2002年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全国检察理论研究先进个人”;3.2010年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第二届“全国检察业务专家”荣誉称号4.2010年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第二届“全国检察业务专家”荣誉称号;;5.2014年被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中央电视台评为“CCTV2014年度法治人物”;6.2015年被检察日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授予“2014年中国十大影响力法治人物”。
邓世豹
1968年6月出生,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法学院院长,广东财经大学法治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兼任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立法顾问、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
研究专长:宪法学、立法学研究。
代表作:1.《授权立法的法理思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出版;2.《当代中国公民宪政意识及其发展实证分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4月出版;3.《宪政:依法治国的核心“》载《法律科学》200.07期,他引13次;4.《论法律效力等级与法律位阶应当区别开来》载《法商研究》1999.2;5.《论基本权利规范司法适用性》载《法学评论》2003.1;6.《超越司法中心主义——面向全面实施依法治国的人才培养》载《法学评论》2016.4;7.《中国法治进程调查报告2005——以广东省法治环境调查为例》法律出版社2006年出版。
获奖情况:1.研究报告《中国法治进程调查报告2005——以广东省法治环境调查为例》,荣获2009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独立),广东省法学会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2.、著作《比较与调适:中国加入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公约的思考》,荣获2009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三);3.2006年荣获中宣部 国家司法部颁发的全国“四五”普法先进个人;4.2010年,入选第六批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
叶卫平
男,1971年4月生,深圳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深圳大学规制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经济法学研究会理事,广东省法学会医药食品法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务。
研究专长:经济法、竞争法代表作:1.《反垄断法价值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版;2.《反垄断法的价值构造》载《中国法学》2012.3.《中国法学》;3.《产业政策对反垄断法实施的影响》载《法商研究》2007.4;4.《司法审查与行政性垄断规制》载《法学》2009.1;5.《平台经营者超高定价的反垄断法规制》载《法律科学》2014.3;6.《产业结构调整的反垄断法思考》载《法商研究》2010.6.获奖情况:1.《反垄断法的价值构造》一文获得2015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三等奖,2014年深圳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2.《司法审查与行政性垄断规制》一文获得2008年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3.《平台经营者超高定价的反垄断法规制》一文在“中国青年优秀竞争法论文”评奖活动中,被评为优秀论文奖(评审未分级)。
张永忠
男,1978年3月生,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副院长,法学博士、博士后。兼任中国经济法学研究会理事、广东省法学会信息通信法学研究会会长、广东省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
研究专长:经济法,经济法与网络法、知识产权法等交叉领域的研究代表作:1.《中国—东盟政府间经济合作机制:区域公共治理的法制化路径》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2.《从“方便面联合涨价事件”看反垄断法对消费者利益的保护》载《法学》2007.11;3.《行政裁量权限缩论:以税收和解适用为例》载《政治与法律》2011.10;4.《反垄断法中的消费者福利标准:理论确证与法律适用》载《政法论坛》2013.3;5.《消费者主体地位的理论反思与制度重塑》载《法商研究》2009.3;6.《和谐社会视域下经济法的公共治理之道》载《学术研究》2007.10;7.《兼并审查自由裁量权的法律控制》载《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获奖情况:1.《论图书限价制的豁免:反垄断法的文化政策考量》获得2010年度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2.《税收和解适用范围界定:裁量限缩论》获得2010年第二届“公共财政与宪政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二等奖;3.《善治理论视角下市场秩序法治模式的建构——对广东“三打”工作的思考》,被评为广东“三打”理论调研论文二等奖;4.广东省法学会2014年度先进个人;5.入选国家“双千计划”,2014年12月。
陈红彦
女,1978年1月生,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华南理工大学中国对外开放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广东省法学会国际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秘书长,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理事,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理事,厦门大学国际税法与比较税制研究中心和华东政法大学国际税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研究专长:国际经济法、国际税法。
代表作:1.《碳税制度与国家战略利益》载《法学研究》2012.2;2.《“碳关税”的合法性分析——以边境税收调整的适格性为视角》载《法商研究》2013.4;3.《试论避免公司间经济性重复征税的税法完善》载《环球法律评论》2008.3;4.《论跨国股权投资收益的双边税收协调——以东道国跨国股息源泉征税为视角》载《法商研究》2008.3;5.《气候变化制度引入边境措施的现实困境及应对》载《法学》2015.1载6.《多边贸易体制下的碳税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7.《跨国股息征税问题研究》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获奖情况:1.研究成果(《积极构建符合我国家战略利益的碳税制度》,发表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要报》2012年第68期)获中宣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通报表扬。2.“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第一批培养对象;3.“广东省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
聂立泽
男,1964年3月出生,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中山大学刑事法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理事、广东省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暨秘书长、广东省犯罪学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诉讼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研究专长:刑法学(中国刑法、比较刑法、国际与区际刑法)
代表作:1.《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罪立案追诉标准与司法实务认定》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2.《走进刑法——中国刑法基本理论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版;3.《单位犯罪若干问题研究》载《浙江社会科学》2000.4;4.《论刑法中的实行行为》载《法商研究》2004.4;5.《试论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形成及内涵》载《现代法学》2003.1;6.《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及其关系论》载《中山大学学学报》2003.3.获奖情况:1.《扰乱市场秩序罪立案追诉标准与司法认定实务》,广东省2010-2011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著作类,省级);2.《港澳与内地刑事法律比较及刑事司法协助研究》,2012年获第三届澳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著作类,省部级);3.《金融诈骗罪的立法完善研究》,2006年获中国法学会“西湖杯”优秀刑法论文(00-05)三等奖(省部级);4.参编的《刑事诉讼法》,2009年获司法部第三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的“优秀作品奖”(省部级);5.《性犯罪法律评价的价值审视》,获中国犯罪学研究会2004年研究会优秀成果奖三等奖;6.《走进刑法——中国刑法基本理论研究》,获广东省2010-2012年法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著作类)。
徐瑄
女,1962.5.生,暨南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副院长,兼任暨南大学知识产权与法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专长:知识产权、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代表作:1.《知识产权对价理论》法律出版社2013.12版;2.《视域融合下的知识产权诠释》载《中国社会科学》2011.5;3.《知识产权的正当性——论知识产权法中的对价与衡平》载《中国社会科学》2003,4;4.《关于知识产权的几个深层理论问题》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5.《“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宪政理念的制度条件——从宪政的视角看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载《哲学研究》,2005.07.获奖情况: 1.第四届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三等奖(2006);2.广东省人民政府广东省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5年); 3.广东省人民政府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4.国家知识产权局首批“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2012年12月27日。
黄瑶
女,1964年7月生,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院长,兼任广东省法学会国际法学研究会会长、广州市法学会副会长。
研究专长:国际公法、海洋法、使用武力法、国际反恐法、立法学。
代表作:1.《论禁止使用武力原则——联合国宪章第二条第四项法理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2.《从使用武力法看保护的责任理论》载《法学研究》2012.3期;3.《联合国反恐全面公约中的武装部队问题》载《法学研究》2009.2;4.《国际反恐与先发制人军事行动》载《法学研究》2006.1;5.《联合国宪章的解释权问题》载《法学研究》2003.2;6.《论<联合国宪章>的解释方法问题》载《中国法学》2003.6.获奖情况: 1.2006年司法部全国法学科研成果奖三等奖,部级;2.2011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2005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4.2009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5.2012年第二届“广州地区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 6.2012年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
程春华
男,1971年7月生,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程春华新型独立合议庭”审判长,法学博士、博士后,高级法官。兼任广东省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委员、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法官遴选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事诉讼法研究会理事、中国国际私法理事等职。
研究专长:民事诉讼法、破产法、民商事审判(含涉国内外民事、商事、破产、知识产权)。
代表作:1.《破产救济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2.《裁判思维与证明方法》,法律出版社,2016年版;3.《举证责任分配、举证责任倒置与举证责任转移——以民事诉讼为考察范围》载《现代法学》2008.2;4.《论法官的自由心证与法官对证据自由裁量》载《比较法研究》2009.1;5.《非政策性企业债转股与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冲突探析》载《南昌大学学报》2004.2.获奖情况:1.全国第二届审判业务专家(2011);2.广东法院首届审判理论与审判业务专家(2011);3.东莞市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2008);4.1996—2006连续10年被评为“办案能手”、“办案标兵”;5.2010年后多次评为办案能手、调解能手、优秀审判长、优秀管理者
附件2
推荐第八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候选人公示(2人)
程春华
男,1971年7月生,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程春华新型独立合议庭”审判长,法学博士、博士后,高级法官。兼任广东省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委员、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法官遴选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事诉讼法研究会理事、中国国际私法理事等职。
研究专长:民事诉讼法、破产法、民商事审判(含涉国内外民事、商事、破产、知识产权)。
代表作:1.《破产救济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2.《裁判思维与证明方法》,法律出版社,2016年版;3.《举证责任分配、举证责任倒置与举证责任转移——以民事诉讼为考察范围》载《现代法学》2008.2;4.《论法官的自由心证与法官对证据自由裁量》载《比较法研究》2009.1;5.《非政策性企业债转股与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冲突探析》载《南昌大学学报》2004.2.获奖情况:1.全国第二届审判业务专家(2011);2.广东法院首届审判理论与审判业务专家(2011);3.东莞市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2008);4.1996—2006连续10年被评为“办案能手”、“办案标兵”;5.2010年后多次评为办案能手、调解能手、优秀审判长、优秀管理者。
陈红彦
女,1978年1月生,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华南理工大学中国对外开放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广东省法学会国际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秘书长,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理事,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理事,厦门大学国际税法与比较税制研究中心和华东政法大学国际税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研究专长:国际经济法、国际税法。
代表作:1.《碳税制度与国家战略利益》载《法学研究》2012.2;2.《“碳关税”的合法性分析——以边境税收调整的适格性为视角》载《法商研究》2013.4;3.《试论避免公司间经济性重复征税的税法完善》载《环球法律评论》2008.3;4.《论跨国股权投资收益的双边税收协调——以东道国跨国股息源泉征税为视角》载《法商研究》2008.3;5.《气候变化制度引入边境措施的现实困境及应对》载《法学》2015.1载6.《多边贸易体制下的碳税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7.《跨国股息征税问题研究》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获奖情况:1.研究成果(《积极构建符合我国家战略利益的碳税制度》,发表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要报》2012年第68期)获中宣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通报表扬。2.“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第一批培养对象;3.“广东省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