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徐彪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港澳与内地全面互利合作的重点领域,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大湾区发展规划呼之欲出,将于2019年出台实施。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广东省把握发展良机、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快速、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保证。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检察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期待,也为检察机关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因此,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过程中,作为建设者、受益者和保障者,检察机关要紧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发展大局,找准服务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自觉把检察工作置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发展大局之中去思考、谋划和推进,充分发挥惩治预防犯罪、强化法律监督、化解矛盾纠纷的职能作用,坚持在服务中履行职能,在履行职能中开展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与实效。
一是转变司法理念,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营造优质的服务环境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司法理念是司法行为的思想基础,也是各项检察工作推进落实的目标指向和价值追求。检察机关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大局中,不能当局外人,不能做旁观者,必需始终坚持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工作大局去思考和谋划检察工作,要切实改变单纯以打击犯罪为主的观念,形成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工作大局上有作为才能有地位的正确理念,努力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战略目标,找准配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契入点,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比如,对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东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共同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框架协议》)的合作重点领域,我们至少可以找到五个方面的工作契入点,一是在“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上,我们如何针对电信网络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以及车匪路霸等犯罪主动加强与公安机关及金融、电信主管部门的工作衔接,充分发挥重大疑难案件快速反应、提前介入作用,共同研究、解决办案中出现的问题,形成打击合力;二是在“进一步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上,我们应当着力落实好广东检察机关《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依法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中的“13条意见”,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司法保护,最大限度激发创新活力,让广大企业家安心在广东投资兴业、扎根发展;三是在“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构建协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上,我们应该始终保持严厉打击知识产权犯罪高压态势,加强对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办案思路、执法司法尺度的差异性研究分析,集中攻克知识产权民行刑交叉案件中的难点,提高重大案件的办案质量和成效;四是在“共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上,我们应该研究如何发挥检察公益诉讼职能,当好公共利益的“看护人”。随着监察体制改革的推进,检察院反贪反渎部门转隶。“转隶就是转机”, 按照中央的要求,检察机关牢牢抓住公益这个核心,通过监督、协调、配合,形成了保护公益的强大合力。2017年7月以来,我院以创建行政检察品牌为契机,大力开展公益诉讼工作,共立案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107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63份,提起行政公益诉讼1件,立案办理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30件,提起诉讼16件。如我院通过行政公益诉讼的方式,督促区环运局依法处理了堆放在顺德区杏坛镇一无牌厂房长达近两年的1700多吨的危险废物,督促区人社局和区社保局依法追回在过去几年相关案件中损失的社保基金400余万元;五是在“培育国际合作新优势”上,我们应该针对粤港澳三种法律制度的差异性,积极加强粤港澳三种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推动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司法合作平台。
二是紧贴热点履行职能,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营造有序的发展环境
检察机关必须牢固树立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为企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服务的思想,密切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顺利进行。一是始终坚持围绕服务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国家重大战略决策去思考和谋划检察工作,积极探索通过履行检察职能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服务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措施,在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等方面积极参与改革实践,配合广东省把握发展良机、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快速、高质量发展。二是为民营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佛山是全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民营经济是推动佛山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共有民营企业23.1万户,占企业总数的90%,2017年佛山民营经济增加值6067.02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3.5%,孕育了美的、碧桂园、格兰仕、志高、万和、海天等一批骨干民营企业[ 参见:《数据解读:佛山产业格局及未来发展走势》,载《中国指数研究院》2018年10月17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广东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是中央赋予广东发展的新的强大动能。这一重大机遇,对于佛山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重新定位,对于佛山深入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意义重大。民营企业的创新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极其重要的推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时明确强调的“三个没有变”[三个没有变: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关键在落实,我们要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着力为民营经济发展贡献检察力量:要坚持在“保”字上下功夫,依法打击危害民营企业的犯罪,保障良好的改革创业发展环境,如依法对阻碍碧桂园集团有限公司凤曦苑项目施工的冯某等14人以破坏生产经营罪提起公诉,有效促进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在“促”字上下功夫,依法监督纠正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促进民营企业公平竞争和市场法治环境,如今年我院开展的“涉产权刑事申诉案件甄别纠正及公开审查专项督查”专项工作,受理涉产权案件7件,在办理盈泉公司被挪用资金申诉一案中,促使顺德区法院以《刑事裁定书》的形式,补充裁定责令被告人梁某友退赔盈泉公司人民币60万多元;在“扶”字上下功夫,正确执行法律政策,依法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创新,办理涉民企案件要防止“构罪即捕 一捕了之”;在“联”字上下功夫,加强联系沟通,形成检企共建的良性互动机制,如我多次带队深入美的地产集团、格兰仕等企业调研座谈,就发挥检察职能保护企业合法权益、防范金融风险等进行深入的交流。三是要加大力度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保护自主创新,推动创新型社会建设。依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依法严厉打击假冒注册商标、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假冒专利、侵犯商业秘密等影响高新技术研发的犯罪,2015年以来,我院依法办理了涉及制售假冒“美的”、“皇朝”等知识产权犯罪案件130件259人,推动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三是强化司法协助,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营造公正的法治环境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要将粤港澳三地经济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拓展至政治、社会、法律等多个领域。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建设虽然被纳入了中央顶层设计,由于粤港澳大湾区存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的特殊情况,且在府际合作的实践中,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的法律基础存在认识上的模糊和分歧,缺乏行之有效的区际司法协助制度,深度合作得以确立的法律地位与法律依据不明,粤港澳大湾区在法律法规等问题上仍需要更多创新思路、互补发展与合作机制,如何跨越法律制度的冲突,进行跨区域规划的司法协助等仍需探索。厘清相关法律冲突及合作协议等问题,不仅有助于消除认识上的模糊与分歧,还将为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府际合作的法治和制度提供依据。因此,在当前情况下,我们可以粤港澳法学研讨会为平台,积极探讨研究“珠港澳”三地深入合作的法律基础和法律困境及《框架协议》等区域行政协议,可以考虑利用《框架协议》所设立的“体制机制安排”,就案件的管辖、查扣并缴交赃款或赃物、逮捕和移交犯罪嫌疑人、证人出庭作证、司法文书的送达等问题通过可行方式建立司法协助框架,广东省与港澳特区可以就司法协助框架原则达成共识。共识可以用专门的协议,或者共同原则,或者示范法等可行方式建立。同时,各方可以根据需要建立司法协助工作委员会,以协调大湾区内有关司法事务。
四是深化智慧检务[ “智慧检务”,是指在检察工作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感、传、知、用、管”五维一体的检察信息化应用体系。“感”即通过数据采集、音视频、物联网等全面整合内外部信息资源。“传”即通过优化网络结构,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实现信息安全高效的上下贯通和内外交换。“知”即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建立检察业务知识库。“用”即依托检察数据和新技术构建检务辅助决策支持平台。“管”即创新信息化管理模式,健全科技强检管理体系。参见王治国:《最高检:深化“智慧检务”,2017年实现四级检察机关司法办案、检务公开等“六大平台”全覆盖》,载正义网2017年3月12日。],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营造高效的检务环境
近年来,顺德区刑事案件持续增长,我院案多人少的矛盾突出,5加2、白加黑成为我院办案干警的工作常态,如我院2017年共受理审查逮捕案件3248件4777人,检察官人均办案数约为295件434人;受理审查起诉案件5161件6859人,检察官人均办案数约为245件326人。截至2018年12月18日,共受理审查逮捕案件2945件4651人,检察官人均办案数约为267件422人;受理审查起诉案件5018件6872人,检察官人均办案数约为238件327人。为满足新时代检察工作发展需要,我院积极探索智慧检务建设,以“科技强检”为突破口,引入“互联网+”理念,强化大数据思维,不断推进“智慧检务”建设,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检察改革、司法办案、检务管理、检务公开等全方位智能服务,实现看得见的公平正义。今年以来,共完成远程视频提审3205人,远程视频开庭1207件,制作电子卷宗7830卷;在全省率先运用语音智能系统制作讯问笔录;运用多媒体示证,实现高效准确出示证据,等等,大大提升了检察官办案的效率和质量。为将司法救助与精准脱贫相对接,利用案件系统的大数据,筛选出司法救助对象,检察官行程2000公里实地走访,对三起案件的8名被害人近亲属开展司法救助,发放救助款17万元;创新“互联网+检务公开”新模式,为群众提供了便利的网上服务通道,提供案件信息查询10984件、受理律师阅卷申请2143人次。同时,升级“三微一端”,积极传播法治正能量和检察“好声音”,共发布原创法制作品、典型案例、扫黑除恶信息近500余条,累计阅读量达10万余次,在检察宣传、普法教育等方面起到了较好的作用。智慧检务的推进离不开智慧支撑和科技创新。尽管我院智慧检务已有一定成绩,但与检察工作发展的需要相比,仍存在差距。因此,我们将以粤港澳大湾区“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为契机,借助科技创新破解当前司法领域存在的难点、痛点,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在侦监、公诉、民行、控申、案管等各项检察工作的应用,最终迈向智慧检务,从而更加有效地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营造高效的检务环境。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