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创新 大胆突破
打造基层法学会“天河模式”
广州市天河区法学会
天河区法学会成立于2014年3月,是我省第二个区(县)法学会,广州市第一个区(县级市)法学会。成立以来,在省、市法学会的指导下,立足基层、大胆创新,探索出基层法学会建设的“天河模式”,在去年11月全省法学会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座谈会上作了经验介绍,得到了省法学会梁伟发会长的高度肯定。
一、大胆探索,成立广州市首个区级法学会
区(县)法学会是法学会的基层终端,中央政法委《关于加强地方法学会建设的意见》要求,有条件的区(县)要成立法学会。近年来,天河区扎实开展法治建设和平安创建工作,并取得显著成绩。2013年5月,广州市法学会建议天河区先行先试,率先成立区一级法学会,为广州市全面铺开区(县级市)法学会建设探索经验。天河区委政法委认真调查研究、充分论证,认为成立区级法学会的时机和条件均已成熟。天河区经济总量已连续7年保持全市区(县级市)第一,但要代表广州市参与全省甚至全国综合竞争,必须在原有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谋求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建设良好的法治环境势在必然。率先成立区级法学会,可以更好地运用法律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大局。同时,区内聚集了高校65所,有法学院(系)10多个,其中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暨南大学法学院、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等师资阵容强大,研究成果丰硕,在国内法学领域具有一定实力;辖内有律师事务所159所,律师3000多名,占全市律师事务所总数的33.3%以及律师总数的40%左右,居全市前列。立足上述优势条件,天河区委政法委在广州市委政法委、广州市法学会的支持和指导下,克服机构、人员、场地等条件的限制,经与组织、编办、财政、民政等部门反复沟通,多次征求辖区部分高校法学院(系)、律师事务所等法学法律工作者的意见,在暂无法突破机构编制瓶颈的情况下,以市法学会分会的形式先行成立天河区级法学会。经组织宣传发动,法学会现有会员220名,其中党政机关112人,占51%;高校48人,占22%;律师33人,占15%;其他27人,占12%。第一届理事会设会长1名、副会长13名,会长由区委政法委书记担任,副会长分别由区政法各单位及辖区高校法学院(系)、律师事务所负责人担任。秘书处设在区委政法委办公室,日常工作由区委政法委负责管理,聘请1名政府雇员专门负责法学会日常工作,由区财政保障年度专项经费30万元。
二、立足基层,努力服务政法工作大局
区法学会组织法学会会员积极投身政法工作实践,通过参与案件评查、疑难案件论证、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等形式,切实发挥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积极作用。一是探索共建街道法律服务站。动员作为会员单位的律师事务所与兴华街、车陂街签订共建协议,在街道综治信访维稳中心设立法律服务站,以固定时间现场服务与特约时间上门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法律服务。二是试点开展矛盾纠纷“三所”联调。在兴华街探索由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牵头,联合司法所、派出所、律师事务所协同开展的“三所”联调特色服务,充分发挥律师事务所立场中立、专业性强的优势,促使矛盾纠纷得到尽快化解,目前已成功调处各类纠纷223起,取得良好效果。
三、整合资源,法学研究和法律实务调研成果丰硕
区法学会充分发挥辖区高校法学院(系)、律师事务所较多的优势,探索建立法学研究和奖励优秀法学人才工作机制,制定研究课题管理办法,努力整合广大法学法律人才资源,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和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依托律师事务所的实务操作、高校法学院(系)的学术研究优势,通过开展法学学术交流等相关活动,在法学研究和法律实务调研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成为区法治建设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一是健全完善日常工作机制。依托天河政法网开通法学会专栏,及时传递国家、省、市法学动态信息,开辟“会员天地”发布会员学术文章,提供会员学术交流平台。编印《天河法学通讯》内刊,送省、市法学会领导和区委领导参阅,展示法学会工作成绩,树立自身良好形象。编印法学会通讯录,建立会员短信群发系统、微信群,加强会员之间信息交流,增强法学会凝聚力。二是组织会员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组织会员参加“中国调解高峰论坛”征文及典型事例征集活动、第九届泛珠三角合作与发展法治论坛征文活动、网络舆情分析师职业培训班等,活跃学会学术氛围,提高法学研究水平。三是积极组织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在市律协的大力支持下,牵头成立《广州天河区律师业发展蓝皮书(1985-2015)》课题组,编辑整理了广州市首份区域律师业务发展蓝皮书。开展《新形势下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研究》专项调研,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成立课题组组织撰写了《律师广泛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基础》、《论新型城镇化道路与民主协商》等多篇具有一定理论深度和现实指导意义的调研文章。
四、创新方式,全方位宣传法治正能量
区法学会创新建立政法微博群,与区平安办共同编发《平安天河》(内刊),通过新闻媒体、网络、文化活动等平台,努力构建大数据时代的全媒体和立体化的信息传播格局,更好地发挥法学会在宣传党的政策、推动法治建设、弘扬社会正气、促进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一是拓展阵地,运用好网上和网下两个阵地,开展立体化宣传。法学会多次组织报纸、电视台等媒体对天河区政法工作进行专题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平安天河》被广州市文广新局评为广州市连续性内部刊物“优秀出版单位”;在天河政法网、“@正义天河微博”发表动态信息和工作图片报道政法动态,传播法治理念。二是丰富内容,找准法治社会建设与群众需求的对接点,争取群众认可和共鸣。为配合广州市来穗人员积分入户政策的推行,法学会组织专家在媒体上对相关政策进行详细解读,相关节目被中央电视台转播,提高了群众对此项政策的知晓率和认同感。与区司法局合作,发动会员律师作为志愿者参加“每周半天免费法律咨询”活动,通过法律咨询活动进行普法宣传。三是创新方式,增强法治宣传的亲和力和吸引力。法学会围绕建设法治社会,以“平安天河、幸福生活”为主题,于2014年11月成功协办“平安·天河”书画摄影作品展,通过广泛发动会员踊跃参赛,评选出获奖作品187幅,展览作品吸引了数万观众前来观看,起到良好宣传效果。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