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宝安区看守所铁栅栏里,坐着身穿绿色马甲的犯罪嫌疑人方某萍,曾经通过多种违法手段,对大量涉盗抢手机进行解锁。
今年3月,一起普通扒窃案件引起深圳警方注意,这起案件成为一个起点。广东省公安厅、深圳市公安局以此案中盗改销手机产业链为突破口,按照公安部“三打击一整治”专项行动的部署,围绕发案多、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盗改销手机犯罪开展全链条集中打击。经过长达一年之久的全国范围内的摸排追查,近期,已陆续收网,累积破获案件239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075名。
深圳警方向《法制日报》记者详细介绍了专项行动的成果,以及对深圳市华强地区“亚洲最大的二手手机、翻新手机、手机配件的集散地”的治理情况。记者面对面采访方某萍等4名在专项行动中落网的犯罪嫌疑人,了解到涉盗抢手机销赃上下游“黑产”的内幕。
犯罪嫌疑人讲述
涉盗改销手机犯罪链被捕
方某萍经营二手手机买卖、维修业务十几年时间,以前他经营一个淘宝店,1年多前,他在深圳市华强北电子市场开了一个“档口”(铺面,记者注)。坐在讯问室里方某萍戴着手铐,他对记者讲,在华强北市场中,有很多二手手机维修摊位提供手机解锁服务。有人找他解锁手机,他到找有刷机业务的档口帮忙,从中赚取几十块钱的差价。
随着各个档口竞争越来越激烈,价格变得越来越透明,其他档口不再愿意给方某萍提供解锁。有同行劝方某萍,“你不做解锁也有人做”。业务越多越吸引客户,少一项业务就少赚钱,他把视线移向了网络上的解锁“黑产”链条。
方某萍通过聊天软件加入了“黑产”群后,“客户”开始多了起来。他从上游得到需要解锁的苹果手机机身码,再寻找能够解锁的人,技术难度越高收费越高,先解锁后付费。
解锁业务占到方某萍所有业务比例的20%至30%.在盗销手机产业链里,上下游的“客户”并不见面。他们把手机机身码发给掌握非法解锁技术的人,转发给他们并从中赚取差价。通过快递寄递向下游销赃。
方某萍常联系的一个“掌握解锁技术”的人打算“转行”,把技术卖给了方某萍。对方快递来一张手机卡,告诉他如何发钓鱼短信。
“你手机在**处丢失了……”方某萍说,用钓鱼“技术”给手机失主发钓鱼短信,钓取用户ID和密码,大部分失主会骂回来:“你们真是坏透了,偷手机还骗人!”
方某萍告诉记者,知道要解锁的手机,有可能是被盗抢手机时,他只是觉得这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他说,“我当时觉得,我不做也有别人做,大家都做应该不会有问题,我只赚一点差价而已。”
记者采访的其他3名犯罪嫌疑人,这种心态普遍存在。“我现在知道是犯罪了。”最后,方某萍这样说。
涉盗抢手机销赃产业链里所谓的“解锁技术”有很多种,都是非法手段。深圳市公安局宝安分局,办案民警王海波告诉记者,犯罪嫌疑人为解锁苹果手机费尽心思。他们为了得到苹果手机的ID和密码,不但利用苹果手机的售后服务环节,还采取给失主发送钓鱼短信、钓鱼邮件,或者通过钓鱼网站和假官方400电话等手法。
深圳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六大队,大队长叶少军告诉记者,解锁手机系统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手机维修或升级的正常业务。另一种是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二手商贩有自己较为固定的渠道和合作伙伴,并且涉案手机和普通二手手机价格差别很大,对于二手商贩而言,货源、手机是否“清白”是明知的。明知手机来历不明,有迹象显示可能是涉案手机,还大量接受这类解锁业务获利就涉嫌销赃犯罪。
深圳警方介绍
深挖线索打击销赃产业链
深圳警方打击盗改销手机违法犯罪,要从今年3月说起。当时,一起普通扒窃案件引起深圳警方注意。办案民警抓获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嫌疑人4名,缴获“有锁ID”苹果手机751台。深圳市公安局刑事侦查局立即以此案为切入点,组织宝安分局、盐田分局成立代号“3.15”盗销苹果手机专案组开展后续侦查。
警方打击盗抢手机案件,以往的方法是从案发现场开始,新的打击方法就是针对销赃渠道,顺涉盗抢手机“洗白”产业链进行一连串打击。记者了解到,扒手得手后很少自己兜售手机,通常会联系销赃人,销赃人则有较为固定的刷机人,他们尝试多种非法手段解锁刷机。每个销赃解锁环节“利润”几十块到几百块钱不等,手机不断被倒手,流向全国各地形成黑色产业链。
在公安部的组织指挥下,专案组逐步掌握了犯罪团伙组织架构及活动轨迹后,并先后在广东、四川、重庆等地开展收网行动,抓获犯罪嫌疑人2075名,累积破获案件2390起。
今年5月,深圳公安机关刑侦部门重点围绕盗改销手机犯罪开展精准打击,在此过程中,成功掌握了以周某生、张某婷为首的销赃团伙基本犯罪事实,并先后三次开展统一收网行动,共抓获周某生、张某婷等犯罪嫌疑人13名,缴获疑似赃物手机293部。专案民警查询原机主信息,并逐一回访事主,已初步核实被盗手机41部,其中13部手机失主已向当地警方报案。目前该案仍在进一步深挖扩线中。
叶少军告诉记者,专项行动中,深圳警方获得的案件线索,也为全国各地警方打击盗抢手机犯罪提供着支持。
方某萍就是在警方“3.15”专项行动中落网的。他曾开设档口的深圳华强片区电子市场,是全国最大的电子产品集散地,同时也是亚洲最大的二手手机、翻新手机、手机配件的集散地。
华强片区大到什么程度?警方向记者提供了一组数字,华强北片区电子市场营业总面积近20万平方米,容纳的大小商户有1万多户,从业人员20多万人。华强南片区共有二手电子市场19家,柜台约6500个,从业人员约有9500人。每日在市场流通的二手手机3至4万部。
巨大的市场规模加上周边各市完善的电子配件供应,吸引着全国各地电子产品流向深圳形成庞大的产销链。在整个产业链中,华强片区扮演着“回收、翻新、再出售”的角色。
叶少军说,大规模的市场行为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吸引全国各地投资客商的同时,必然也会吸引盗抢销赃不法份子参与,海量的电子产品交易难免会夹杂着小部分的盗抢赃物。在整个华强片区,每天流通着数以十万计的电子产品,正规产品形成产业链的同时,少部分的涉案手机等二手电子产品也形成了地下产业链条。
记者了解到,二手市场价格较高的手机是那些款式新、成色好的手机。涉案手机通过物流寄递的方式流入华强片区电子市场前,部分手机可能已经被倒了“五六手”。一部分的手机仍然无法解锁,最终被拆机卖配件。
为落实公安部专项行动部署,深圳警方开展对华强片区电子市场盗抢、销赃案件的研判打击,对辖区内的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经营点、收购店和维修点进行排查。警方共打掉涉华强电子市场销赃窝点18个,刑事拘留涉案人员49人,清理和查封有问题商户16家,登记从业人员9115名。
多举治理整顿重塑交易市场
记者从深圳警方了解到,专项行动开始至8月7日,华强片区电子市场共清理和查封有问题商户16家,查封市场内涉嫌改刷机的档口2家,查封在出租屋内改机的小作坊4家。
“华强片区每天二手手机交易量非常大,有问题的档口只是非常少的部分,对警方而言排查难度也很大。有一个档口老板,雇了4个年轻人,其中一个涉盗改销产业链,警方排查时老板才知道。”叶少军说。
在公安机关牵头,政府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下,华强电子市场综合治理取得了实效。管理部门对市场内部商铺进行排查,对有违法犯罪行为的维修点进行清除。全面规范市场商户、从业人员管理,登记并建立档案,要求维修从业人员统一持证上岗,工作中发现有问题或不配合的商户和一律清出市场。目前,警方共登记华强南电子市场商铺和从业人员信息,已全部登记完毕,正在进行信息核查工作。
以往,二手手机市场正常的买卖、维修业务,与盗抢手机销赃很难区分。针对这种情况,深圳公安统筹全市办案部门,建设了深圳市被盗抢手机登记平台。截至8月7日警方共导入涉案手机近8000部,案件1.5万余宗。
“正常的交易中,卖家买家都不愿碰来历不明的涉案手机。手机生产商、互联网电商平台出于业务开展需要,也希望警方建立被盗抢手机机身号库,进而加强合作。”深圳市公安局福田分局副局长刘忠文说,被盗抢手机“身份”可查就没有了买卖,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记者了解到,警方为了更好的延伸被盗抢手机登记平台功能及应用,还研发了手机端APP和微信版。在平台上,用户可以自行上传丢失的手机信息,丰富涉盗抢手机数据;另一方面,警方可以在用户手机终端开展控赃限赃工作。
很多财产损失与手机使用者的习惯有关。广东省公安厅刑侦局大案处副处长朱明伟说,很多人嫌麻烦,不开启手机系统中相关防盗功能。另一种情况是,全家人多台手机、PAD等设备使用同一个ID,一部设备丢失,其他设备、财产可能面临风险。
朱明伟说,一些用户在手机上保存有身份证号码、身份证照片等类似的信息,手机被窃或丢失后,这种习惯可能导致“二次盗窃”的发生,引发更大损失。他建议用户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养成不在手机里保存相关信息的使用习惯。
“有些失主,怕麻烦不报警;有些人觉得报警没用。”朱明伟呼吁遭遇手机盗窃的受害人第一时间报警。“失主‘不报警’的心态不利于警方进行线索挖据,影响对犯罪嫌疑人定罪量刑,警方查获手机后也无法返还失主。”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