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宿怨,一朝和解。几个月前,汕头市潮南区司马浦镇华里西村和陈店镇溪口社区两个“世仇村”互相向对方先祖进香祭拜,摒弃前嫌,缔结成友好乡村。这是继2022年潮南区成功化解成田镇家美、西岐两村世仇后,又一个“世仇村”冰释前嫌、握手言和的典型案例。
接连促成多组“矛盾村”和解,是潮南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潮南区深入践行群众路线,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突出多元共治,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充分发挥润滑、沟通、缓和作用,助力开展矛盾调解、公益志愿、联侨聚侨等行动,聚力营造和美侨乡氛围。
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坚实基础。今年以来,潮南区以“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为牵引,扎紧“一个箩筐”筐全民意、送达“一份温情”惠及民生、善用“一个拳头”捍卫民安,不断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新机制、新方法,特别是从9月起,聚焦城乡和谐稳定,全面启动镇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行动,推动镇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潮南公安民警深入村(社区)、企业等地推广应用“粤居码”。受访者供图
“三步走”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发动和依靠群众是“枫桥经验”的精髓所在,是党的群众路线在社会治理中的具体体现和实现形式。潮南区大力推进源头治理化解矛盾,主动下沉到基层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形成多元共治的良性循环,进而拉近干群距离,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多渠道收集民意诉求,把问题和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潮南区各镇(街道)坚持“迎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广泛收集、妥善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情况,实行从受理登记、分流交办、跟踪督办到办结反馈的全流程办理服务,有效做到民有所呼、政有所应。
如红场镇接报林招村党员村民反映该村进村桥梁改造施工进度缓慢,影响出行的事项后,第一时间联系施工方,要求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雷岭镇接报群众反映济美路口一临时保安亭遮挡拐弯视线的问题,经研究核实,及时移除保安亭,消除了交通安全隐患。
多元化排查调处矛盾纠纷,高效妥善把矛盾化解在源头。潮南区各镇(街道)、村(社区)综治中心发挥网格员社会治理触角作用,滚动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并利用社会治理云平台,加强部门对接、协同处置,进一步健全矛盾纠纷联动化解机制。
自潮南部署镇域治理行动以来,全区网格员通过“粤平安”网格系统、群诉系统共录入矛盾纠纷事件73件,办结71件,办结率达97.3%。妇联、人社所、退役军人服务站等部门聚焦家庭婚恋、劳动人事、涉军权益等行业领域纠纷,主动作为、靠前服务,有效推进诉源治理。
如红场镇人社所联动镇综治办、派出所,为一名贵州籍务工人员追回22056元欠薪;井都镇为2名务工人员各追回4080元、2万余元欠薪;司马浦镇、村两级妇联组织共同化解大布上社区1宗夫妻矛盾,促成家庭情感建设。
多举措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有效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如红场镇党委主要领导在检查指导防御台风“海葵”工作中,现场协调解决水美村一低保户修缮房屋资金问题;成田镇、两英镇、井都镇分别筹资79.08万元、60万元、10.4万元,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表彰奖励优秀师生;两英镇退役军人服务站为1名退役伤残军人解决子女入学问题;井都镇妇联开展巾帼电商人才直播实操公益培训活动,帮助妇女群众提高就业创业水平。
此外,按照潮南区委政法委部署要求,各镇(街道)依托“粤心安”心理普查测评二维码,发动群众扫码填写心理健康调查问卷,着力下好心理疏导、危机干预“先手棋”。目前全区共扫码完成心理普测问卷7791份,其中司马浦镇2944份、仙城镇2658份,位列全区前茅。
“强根基”打造社会治理样板
强基固本方能行稳致远。潮南区坚持固根基、补短板、锻长板,打牢社会治理基础,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样板,引领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潮南各地走深走实。
其一,优化资源配置,夯实基层基础。潮南区以推进“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为抓手,立足把综治中心打造成为纵横贯通治理中枢的实体平台,多措并举加强镇(街道)、村(社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
目前,潮南区11个镇(街道)综治中心基本完成“五室一厅”硬件建设、功能配置,建立工作制度,完善人员配置,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妇联等相关单位、部门派员进驻,综治中心聚合能力持续增强。陈店镇、成田镇辖内村(社区)综治中心(工作站)已基本建成,实现实体化运作。该区正着力把综治中心建设成为群众诉求的“服务站”、风险隐患的“排查站”、矛盾纠纷的“终点站”和法治德治的“宣传站”。
其二,整合资源力量,攻坚薄弱环节。潮南区委政法委牵头区政法各机关单位组建11个督导组,“点对点”挂钩督导11个问题村(社区)整治工作,有效推动重点地区社会秩序由乱趋稳臻治。陈店镇洋老村以职工小区为示范点,成立洋老村职工小区党支部,率先设立“新陈店人”服务窗口,建立《洋老村干部联系职工小区制度》,组建“党员+物业+户代表+‘二房东’”网格化管理队伍,全面排查登记外来人员信息,及时化解涉“新陈店人”纠纷。胪岗镇新民村新增19个公共视频监控点位,出动333人次,开展地毯式清查10场次,检查重点部位3737家次,实现涉假案件“零发生”。
其三,树立示范引领,打造治理标杆。潮南区委政法委结合平安乡村创建工作,加大对“平安·幸福”村居创建的督促指导力度,11个镇(街道)共筛选推荐81个村居参与2023年度“平安·幸福”村居创建,确保今年全区创建覆盖率达60%以上。峡山街道大宅村、溪南村,成田镇上盐村扎实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着力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社会氛围。各镇(街道)持续推进“爱心手环”项目实施,成田镇精神障碍患者手环、陇田镇特困人员手环在线率基本保持在90%以上,切实提升特殊人群关爱服务准度。
“法治化”构建多元解纷模式
法者,治之端也。法治具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必须走法治化道路。潮南区始终坚持强化法治保障作用,有力防范化解各类矛盾风险隐患,持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其中,持续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优化营商发展环境,加大行政执法一体化平台的应用录入督促指导力度,提高行政执法信息化水平。截至今年8月,潮南全区各镇街聚焦重点领域,累计办理行政执法案件5026件,其中行政检查4772件,行政处罚254件,无行政强制案件,镇街综合行政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强。
实施“一站式”诉讼服务,使当事人不出门就能案结事了。今年以来,潮南区法院发挥智慧法院建设功能,网上立案、跨域立案2766件,线上调解421件、电子送达1469件。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诉前调解案件1120件,成功率58.84%。在“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质效评估中,潮南区法院取得全市法院排名第一的好成绩。
推动“家门口”多元解纷,通过诉调对接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前。聚焦诉源治理,深入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三进”工作,5个基层法庭共选取了辖区35个基层治理单位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通过该平台受理矛盾纠纷103件,成功化解83件,打造矛盾纠纷就地发现、就地调处、就地化解新格局,以5个人民法庭为基点、11个镇(街道)为铺线,建设“无讼村居”2个,设立法官工作室9个。参与基层调解组织化解矛盾纠纷92宗,调解案件65件,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
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通过非诉讼方式高效化解矛盾。潮南区法院与区司法局联合出台《进一步加强“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开展“庭所共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工作联动衔接,通过诉调对接调解案件84件,司法确认案件24件。
拓展涉侨纠纷人民调解服务,潮南区司法局认真贯彻落实《汕头市司法局关于进一步深化法律服务做好侨的文章工作方案》的部署精神,指导做好涉侨人民调解工作。如成田司法所主动对接华侨需求,积极做好涉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近期成功化解一宗涉侨房屋归属纠纷。
当前,潮南区正不断探索行业性专业性调解新模式,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格局,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为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