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阳江市东城镇丹载村,乡间小巷干净整洁,许氏宗祠庄严肃穆、法治宣传的墙绘随处可见。如今的丹载村风清气正,社会安定和谐,实现了由乱到治的华丽蝶变。
2018年7月,阳江市公安局选派二级高级警长许天浪担任丹载村驻村第一书记,警务技术四级主管杨瑞全担任驻村干部。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干部一起开展扫黑除恶工作,深入群众,对村民进行宣传发动,解决村民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曾经的“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成功“摘帽”。2021年1月,丹载村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的荣誉称号,2021年9月,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的荣誉称号。
优化法律服务 补齐村级法治短板
“每次消费之后,我们应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那么应该怎么做呢?我们来看这个案例……”这是丹载村法律顾问郑凯月律师正在开展消费法律知识讲座。郑凯月选取了通俗易懂的生活案例向丹载村的村干部以及村民普及法律知识盲区。
丹载村严格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将每周二定位群众接访日,了解民生民意,由法律顾问提供专业指导,开展法律咨询服务,定期举办法律讲座,通过开展法律咨询、法治宣传、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形式,让村民在享受优质法律服务过程中,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培养法治思维。
丹载村党委书记许玉林介绍,丹载村驻村律师每季度都会开展一次法治宣传讲堂,村干部每季度也会开展一次“法律明白人”讲座,学习法律知识。
许国练是丹载村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任,他表示,随着丹载村法治宣传的开展,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寻求合法途径解决矛盾冲突。2021年,丹载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共调解了6宗案件,2022年共12宗,2023年9月之前共6宗,丹载村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功调解的案件数量居东城镇第一名。
许国练说:“群众的事情无小事,我们这些做调解工作的,就是要把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在保证公平的前提下,为他们找到最优的解决办法。”
营造法治氛围 提高群众参与度
丹载村积极落实村级权力清单、“四议两公开”、村规民约等制度,形成以制度管人管事的依法治村机制,确保各项工作始终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同时,村务决策由“少数人说了算”转向“村民当家作主”,重大事务从“为民做主”变成“由民做主”,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升。
“丹载村通过悬挂标语、张贴海报和广告、派发宣传单张、入户宣传等方式,在村中全面营造浓厚的法治宣传氛围。”许玉林说,“我们希望村里的法治宣传可以做到无处不在,哪里有村民,哪里就有法治宣传。”
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至今,丹载村共制作大型宣传栏、宣传板报48期,悬挂标语85条,发放宣传小册子8300余份。同时积极向区、镇司法部门请求指导,不断收集和整理法治文化宣传资料,力争将丹载村建成省级法治文明村。
2021年,丹载村老人活动中心顺利建成,丹载村在此打造法治宣传教育基地,设置法治文化长廊、释法宣传专栏、法德讲堂及法律图书室等法治文化阵地,有力宣传了法治文化知识,提升了群众法治思想观念。同时,丹载村内的每个自然村也都有自己的文化室,墙上也都张贴了法治宣传海报。
如今的许氏宗祠,除了用于祭祖、缅怀先辈,还设置了廉政、法治教育的宣传点,通过悬挂宣传板、海报等形式,提升丹载村法治氛围。
擦亮法治底色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良好的法治环境营造了丹载村稳定的社会氛围,从而肥沃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土壤。近些年,丹载村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河长制等工作,加强那龙河风貌带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同时盘活村中2万平方米闲置留用地,打造丹载乡村振兴产业园,每年收入共计约150万元租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由薄弱向繁荣转变,实现跨越式增长。
2023年,丹载村将建于2002年的福利会大楼翻新改造,完善消防设施,再重新用作出租,预计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约22万元。目前,丹载村福利会5个商铺及2、3楼套房已在广东省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服务平台成功租出。这不仅大大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还提高了租户的安全感、幸福感。
同时,丹载村还在今年将丹燕小区1200㎡留用地建成简易肉菜超市摊位进行出租,规划11间铺位,经营摊档20个。建成后,预计每年可为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约36万元。这进一步满足了村民的日常购物买菜需求,也解决了城市创卫巩卫时摊贩占道经营问题。
丹载村将继续利用好现有的发展新条件,盘活丹载土地资源和文化资源,借由那龙河风貌带建设渐渐打开村集体经济发展道路。现今那龙河碧道已全线完工,串联那龙河畔村庄,以“一带两村一片区”创新思路的开拓活用东城镇依托交通区位、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等优势,以东城乡村整体振兴带动丹载村产业不断做优做强。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