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1902米的“广东第一峰”,清远市阳山县秤架瑶族乡就横卧于重峦叠嶂中,作为广东著名的“旅游风情小镇”“森林小镇”,这里不仅风景如画,人也和美与共,2022年以来,诉前调解成功率达到100%。这背后,有何秘诀?
“法庭+乡府” 共建瑶乡和谐稳定
“陈伯,今年的稻谷收成怎么样?小牛养得还好吗?”初夏的傍晚,乡综治中心负责人范金灶、司法所所长谢志敏和阳山人民法院岭背法庭庭长黄萍正在田间地头跟农户陈伯拉着家常。
70多岁的陈伯,曾因一头牛,差点与同村的江伯结仇。
秤架当地农户素有放养牛的习惯。2022年3月,正值农闲时分,江伯发现自家的一头牛多天未归,便进山寻找,途中刚好遇见一头无人看管的牛,体态、颜色、斑纹均与自己丢失的那头十分相似,便准备牵走。
与此同时,上山的陈伯发现江伯牵的牛和自家的十分相似,且在放牛点寻不见自家牛的踪迹,便怀疑江伯牵了他的牛。双方对该牛的权属产生争议,但都无法出示确切证据,争得面红耳赤。
在山区,“认错牛”的情况并不少见。散养的牛时常会跑到相邻的村组山上“串门”觅食,农户因此产生的纠纷也不少,不过,农户之间往往能通过外貌判断,自行调停。但此事中的牛未系牛绳,且双方对自家牛的特征认识高度吻合,论出归属成了一件难事。
无奈之下,江伯、陈伯只好牵着牛到了村委会,可村委会也没有足够的条件确定归属。正当大家对着这头牛犯难时,法官来了。
原来,在阳山法院的推动下,秤架乡政府牵头联合综治中心、司法所等部门,组建了“法官联络站+网格员”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机制,在江伯、陈伯还在争执的时候,这宗案子已经网格员上报至综治中心,驻点秤架瑶族乡的法官立马出发赶来。
法官一到,众人悬着的心都放下了。经建议,双方一致同意做DNA鉴定证明该争议牛的权属问题,并针对鉴定费用签订了协议,随后进行了司法确认。鉴定后证实,该牛确为陈伯家的母牛生养,江伯也心服口服。
纠纷是解决了,但工作却远未结束。
“散养牛多,牛户之间再发生纠纷是必然,如何从源头上减少该纠纷发生的可能性呢?”法官联络站、综治中心、村委会等通过回访,多方研究加强散养牛管理的建议,并结合江伯陈伯的案例,向农户们开展“以案说法”的专项普法活动,散养牛权属纠纷得到明显减少。
“有纠纷不可怕,怕的是纠纷升级。”岭背法庭庭长黄萍认为,“庭乡联动”发挥的是网格员人熟、地熟的信息优势和法官懂法、善调的专业优势,最终促成的是多元解纷资源合力。
庭乡联动下,法院与政府结合瑶族特有的、古老的社会组织制度进行“法治化”升级,赋予了村规民约新的生命力,使得村居建设更规范,村民关系更和睦,民族团结之花也因而在此常开长盛。
数据显示,2022年至今,秤架瑶族乡诉前调解案件5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100%。
“法官+林长” 共筑生态防护屏障
盛夏时节,走进广东十大最美古树群之一的秤架干坑古树公园,古木参天,蓊蓊郁郁,不少外地游客慕名到此“打卡”。
百年古树群落是秤架最宝贵的自然财富——占地3.2公顷,古树299棵,各类植物品种众多、长势优良,广东省内罕有。但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围绕古树保护,总有不同声音。
“部分种植林木的农民,觉得人工清理杂草麻烦,总喜欢用火烧。”据秤架干坑古树公园林木养护员黄叔介绍,镇里多次组织消防安全及生态保护理念普及,但有些村民当面应允,转身却仍旧我行我素,因燃烧杂草造成的违规野外用火案件多次发生,不仅对古木安全造成巨大风险,也使得林地管理成为当地基层社会治理的堵点。
仅仅依靠教育劝导,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在黄萍看来,保护百年古树群落,也亟需建成从法院到政府的全链条保护工作模式,实现“法治保障、保护常态、矛盾消解”。
今年,岭背法庭联合秤架乡政府推出“法官+林长”协作模式,对林、农业等生态资源保护措施保持定期交流,就行政执法司法中遇到的困难进行探讨,并不定期就违法犯罪线索进行移交。在日常工作中,法庭工作人员则积极为生态保护提供法律咨询、开展法治宣传。
进一步前移司法服务,为秤架乡绿水青山构筑坚实的司法屏障。今年以来,该古树群落再未发生一起失火案件。
“建议+治理” 探索安全治本之策
位于秤架瑶族乡的“广东第一峰旅游风景区”,拥有古老的原始森林、神秘的高山峡谷、奇特的喀斯特地貌、珍稀的野生动植物和随处可见的温矿泉、如诗如画的清流瀑布……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网红打卡点”不断涌现,游客也纷至沓来。
但到夏秋时节,出游旺季叠加暑期汛期,多起景区险情也给当地敲响了警钟。部分游客出于好奇探险心理,不知不觉进入了未开发的山林溪谷地带,而由于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地势环境复杂,常会陷入困境而需要救援。
作为阳山法院“旅游巡回法庭”,岭背法庭在案件审理过程中高度关注该安全隐患,积极延伸审判职能。今年8月,阳山法院根据旅游纠纷标的小、时限短但涉及面广、影响大等特点,向秤架乡综治中心发出“个性化”司法建议书,就加强游客矛盾化解、风景区综合治理等提出建议,并建议综治中心牵头建立争议预防化解工作模式,在源头治理上下功夫。
“关注辖区内风险点,从司法角度提出监管建议,从而减少矛盾纠纷的产生,是诉源治理的应有之义。而在保障旅游行业的健康发展的同时,也要保障旅游业经营者的正当权益,并多与监管部门沟通,让建议更加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黄萍说道。
相关部门收到司法建议后,积极与法庭沟通,并立即进行整改。排查整改安全隐患点、完善风景区指示牌设置、加强旅游安全宣传……庭乡联动,变“定分止争”为“提前预防”,真正让矛盾纠纷止于未发。
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进一步织密诉源治理解纷网。今年9月,清远中院发布关于全面深化诉源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实施意见,强调下沉解纷力量,推广阳山法院“法官联络站”等工作举措,着力将解纷触角向基层网格、企业园区、重点行业延伸,推动纠纷就地发现、就地调处、就地化解。
据了解,2022年,阳山法院在13个乡镇建成基层“法官联络站”,2023年,覆盖面扩大至41个县直单位,至今,共指导各乡镇诉前调解纠纷1215件,调解成功1063件,成功率高达87.49%。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