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纯粹是欺负我们外地人,我要起诉他们!”今年8月,湖南籍男子刘某怒气冲冲地来到广东省乐昌市综治中心,反映其在某村承建的祠堂通过验收后却被要求延迟一个月收款。
乐昌市综治中心负责人了解情况后马上意识到,新祠堂入伙满一个月才能付款应属该村特殊习俗,并非拖欠款项的借口。该负责人立即组织入驻中心的法院、司法局工作人员进行调解,当天便促成当事双方冰释前嫌,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这是韶关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成效的一个生动缩影。今年以来,韶关市以“规范化筑基、机制创新赋能、示范引领提质”为路径,高标准建强10个县级综治中心。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计化解矛盾纠纷9640宗,调解成功率达99.49%,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真正让综治中心成为群众信得过的地方。
资源集成筑牢矛盾终结站
“原以为还要跑房管等职能部门,没想到只进综治中心就能解决。”7月4日,在南雄市综治中心调解室签完和解协议后,当事人陈先生感叹道。
原来,陈先生在某楼盘买了一套商品房,根据购房协议,开发商应在2024年6月30日前交房,但逾期一年仍未交房。陈先生多次交涉无果,于今年7月1日来到南雄市综治中心反映诉求。该中心副主任肖清龙了解情况后,通过部门联动机制,组织入驻中心的法院、司法局、住建局等部门协同处置。经联合调解,开发商愿意提供5年期物业费补偿陈先生,并确定了新的交房日期;陈先生接受了调解方案,双方握手言和。
“我市充分整合资源,通过部门联动、资源集成,将综治中心打造成矛盾纠纷‘终结站’、一站式化解‘桥头堡’。”韶关市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近年来,韶关市将综治中心建设作为县区“一把手工程”全力推进。如今,全市县级综治中心平均面积达到近1300平方米,群众接待大厅宽敞而舒适,各进驻部门的服务窗口排列有序。市委政法委因地制宜,出台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以“五化”标准(功能定位清晰化、场所设置标准化、运行机制流程化、研判预警常态化、督办问责制度化)重塑运行框架;各部门选派骨干成立专班,以“团队型”入驻取代松散组合;“一中心一档案”管理模式同时应运而生,该模式如同一台精密运行的仪表盘,实时监测工作效能。
“群众无论反映何种诉求,在这里都能获得‘一站式’受理和多部门联动响应。”韶关市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硬件与机制的双重升级,让全市综治中心真正成为群众“只进一扇门,化解万千愁”的核心枢纽。
创新机制实现解纷快准稳
近日,面对敞亮而干净的楼前公共平台,新丰县的陈女士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之前,陈女士因平台被邻居占用而感到不满,两年来,她先后十余次与开发商、物业及邻居协商,但问题一直没能解决。
前不久,陈女士尝试将问题反映到新丰县综治中心。根据《首席接访员工作制度》,入驻综治中心的首席接访员立即通过“中心派单”“专家会诊”等机制,组织各职能部门与有关专业人士开展联合调处工作。经过专业、高效的调解,当事双方很快达成一致意见,当天,公共空间的障碍物就被清理。
“拖了两年的纠纷,没想到在综治中心一天就解决了。”陈女士感慨道。
这起涉及物权关系、邻里关系、管理职能的复杂纠纷得以快速高效化解,得益于韶关市在综治中心实战化运行中提炼总结的四大创新机制。
一是“首席接访”让诉求有着落,如,翁源县设立的“政法委员接待日”已累计接待群众568人次,化解矛盾512件。二是“专家引流”破解专业难题,各地邀请品牌调解员、法律专家、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组成“智囊团”,乳源瑶族自治县还创建“瑶客共生调解团”,用瑶汉双语调解,成功率达98%。三是“群众点单”促进精准服务,如,南雄市驻村干部“上门巡诊”收集诉求,再由综治中心精准“派单”,今年以来共接收群众点单96件,化解纠纷83宗。四是“三色预警”化风险于未然,如,乐昌、乳源等地建立风险事项“红黄绿”分级预警,点对点发送风险提示函,确保突出风险“日清日结”。
“我市还构建了‘受理—分流—办理—跟踪—反馈’全链条工作机制,配套8项制度,确保纠纷‘有人管、管到位’。”韶关市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相关机制推动该市整体化解率稳定在98%以上,今年上半年,全市通过“粤平安”网络系统录入纠纷7990宗,化解率高达99.45%。
标杆赋能打造善治新样板
一大早,胡师傅就来到乐昌市综治中心,将一面定制的锦旗送到中心负责人手中,以感谢综治中心帮他追讨工程款。
胡师傅是一名包工头,他承包的施工项目被拖欠了工程款,反复追讨均无果,导致工人工资无法发放。令他难忘的是,综治中心了解情况后,主动派人联系他。那段时间,工作人员一边帮他整理合同、找律师,一边跑法院、住建部门协调,连周末都在加班。最终,法院判决施工方支付了900余万元。
乐昌市综治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该中心建立了“一把抓、再分家”的矛盾化解闭环管理流程,实现统一登记受理、全流程跟踪督办,同时打破部门壁垒,随时统筹多部门协同作战。
据悉,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共性基础上,韶关市鼓励各县区因地制宜打造个性化治理样板。
在南雄,综治中心选址市中心,因周边政府部门集聚,便于协同联动,从而形成强大的“功能集成”效应。该中心打造的一窗受理平台,推动信访总量下降45.31%。
乐昌综治中心针对场所限制,在小而精、数据赋能方面发挥优势。场所建设方面,坚持“精简成本严控预算、精汇民意优化设计、精细施工全程把关”三精原则;数字赋能方面,每日归集7类平安指标,通过数智化分析生成风险预警,推动治安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
乳源瑶族自治县经过积极探索,构建了“指挥链、数据链、协作链”三链融合体系。“指挥链”统筹20个部门力量常驻轮驻随驻,明确职责清单;“数据链”生成县域风险“热力图”,精准防控;“协作链”向下延伸,打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末梢……
这些创新举措,发挥了示范引领的“标杆”作用,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新样板”。
“高标准建强综治中心,是我市深化‘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的关键一环,我市将持续探索创新,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激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新引擎’,真正让中心深入群众心中。”韶关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