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法院新城人民法庭(下称“新城法庭”)金融执行指挥中心的电子大屏实时跳动着七组执行画面:大良某小区内法官正组织抵押房产强制腾退,执行团队到均安镇对小额债务实施精准查控,调解室内联合银行业调解委员会促成还款宽限协议……
这场“金融执行司法公开日”行动,在人大代表和金融机构代表见证下,单日化解纠纷7313.5万元。佛山市人大代表车畅感慨道:“顺德法院敢饮头啖汤,勇当先行者,创新执行机制,高效兑现金融债权,就是为实体经济疏通血脉。”
这生动一幕,正是新城法庭锐意改革金融解纷工作的缩影。其创新之路,始于全省首家金融司法协同中心的探索,最终迈向全省首个金融专业人民法庭的设立,为制造业当家筑牢法治根基。
构筑枢纽平台
铺就解纷“高速路”
面对年均数万件金融纠纷,顺德法院牵头成立金融司法协同中心,集结公检法、仲裁、公证等多元力量,形成全流程解纷枢纽,破解程序冗长、部门分散难题。
该中心首创“三端共治”模式:前端预警风险,联合行业协会防患未然;中端调解优先,引入非诉力量高效化解;末端集中审理,提升审判质效。成立后的短短一年,中心处理纠纷超3万件,标的额突破60亿元,推动诉讼案件量下降30%,效率提升近五成。
协同中心的成功实践,为深化金融司法专业化改革奠定基石。肩负新使命的新城法庭应运而生,作为全省首个金融专业人民法庭,它统管全区金融案件及协同中心,通过“司法+金融”协同、“流程+机制”优化、“专业+技术”保障的“三道加法”,推动全链条解纷机制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创新执行机制
打通权益兑现“最后一公里”
在完善全链条解纷机制的道路上,顺德法院深知执行环节是将司法裁判转化为实际效益的“最后一公里”。为此,新城法庭锐意推动执行机制创新,重点破解执行难题,显著提升财产处置效能。
针对大宗资产处置难,新城法庭首创“分拆处置”模式。在处置某商业银行5.8万余股股权时,法庭创新设置最低竞买量(5000股),吸引5000余人次围观,最终以49.7万元总价全部拍出,最高溢价率达13.4%,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
推行“执前督促”机制,新城法庭引导当事人主动履行。在佛山首例“自行拍卖+法院监管”模式中,债务人张某主动配合拍卖奥迪车偿债,新城法庭监管下,从扣押到交付仅23天,提速75%;处置费用由约3000元降至1440元,降费超50%,实现双赢。
“三个前置”高效处置,是另一重要机制创新。新城法庭对金融机构抵押房产案件设立专项流程, 运用“筛选+评估+督促”前置模式,处置周期缩短30%,成功处置房产1909套,成交金额超过13亿元,该经验获全省推广。
创新“分段式审判”,新城法庭对无争议债权先行判决执行。在某3800万保理纠纷中,债权兑现周期缩短53%,为企业挽回利息损失近2000万元,该模式已纳入顺德法院审判规程。
汇聚多元合力
构建治理新格局
在提升执行效能的同时,新城法庭将治理视角进一步前移,激发民间力量主动性,凝聚部门合力,深化诉源治理。
深化诉调对接,新城法庭充分发挥业务指导和协调功能,与金融行业协会建立诉调衔接机制,对多发纠纷进行前端化解,维护各方权益。其运用“法官+调解员”促成的执前和解案例,入选省级典型案例。
强化行刑衔接,新城法庭着力破解条线壁垒,与检察院、公安局建立金融民刑衔接机制,加强审判、执行中的协作,畅通涉金融案件民刑衔接渠道。
延伸司法职能,新城法庭充分运用司法大数据,通过司法建议、案件通报向金融机构反馈风险点,共同提升合规水平;同时总结典型案例,会同监管部门普法宣传,强化金融消费者保护,营造健康生态。
通过这一系列创新实践,新城法庭正努力打造金融纠纷高效化解的“枫桥样板”,为顺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