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遇到矛盾纠纷,要跑到镇上或市里的部门,现在可以直接在村里的综治中心解决问题,调解员可以给我们专业的法律意见,在‘家门口’就把麻烦事解决了。”古镇镇海洲村村民袁先生,对村里的新变化深有感触。
日前,中山市、镇街、村(社区)综治中心实现实体化运作,这标志着中山市近两年大力推进的综治中心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尤其是村(社区)一级的综治中心有效整合矛盾纠纷调处、综合网格等功能,向村民小组提供“家门口”的便利服务,让村民和社区居民快速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软硬件同步升级,推进规范化建设
推门走进石岐街道综治中心,办事大厅宽敞明亮,一排服务窗口整洁有序,各类业务流程小册子整齐地放置在桌上,墙面张贴着各类宣传海报,窗口指示牌清晰可见,前来办理业务的群众抬头便能找到对应的窗口。
为了方便群众办事,石岐街道投入财政资金用于综治中心改造,升级后的中心整合多方资源,配备矛盾纠纷调处室、部门进驻工作室、监控研判室和群众诉求服务大厅以及社会心理服务室等,各类专业力量和社会力量能够更高效便捷地参与到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中。
目前,全市23个镇街已经完成综治中心硬件、挂牌标识、功能布局的优化升级,群众接待大厅、矛盾纠纷调处室、部门进驻工作室、监控研判室“一厅三室”成为“标配”。经过规范化建设,各镇街综治中心的面貌焕然一新。
基层综治中心的变化,不仅体现在硬件升级上,更体现在软件服务上。
中山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经广泛调动,社区民警、“两代表一委员”、驻村(社区)法官、检察官等各种资源力量,集聚到全市289个村(社区)综治中心,他们活跃在一线,广泛收集社情民意,主动参与化解矛盾纠纷,高效便捷的服务收获了群众的点赞,让升级后的镇村综治中心发挥出了应有的价值。
三大力量“一站式”化解矛盾纠纷
不久之前,三角镇某公司员工在上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受伤,需要住院治疗。但在医疗费用的分摊上与公司产生纠纷,于是向镇综治中心反映诉求。
三角镇综治中心了解情况后,迅速统筹指挥调度,成立了由交警、人民调解员、法律顾问等共同组成的联合调解小组,介入沟通协调。经协商,公司与员工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矛盾纠纷得以妥善解决。
打破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处置化解,是矛盾纠纷得以高效解决的关键,这得益于中山积极整合政法资源、部门资源、社会资源,一体融入综治中心。
中山市委政法委统筹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行政等政法单位工作人员进驻市综治中心,镇街综治中心、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群众诉求综合服务中心等实现一体运作,“三官两师”(指驻村法官、检察官、警官和律师、心理咨询师)下沉村(社区),实现各单位高效协同会商解决矛盾纠纷。
同时,有机整合部门资源,与矛盾纠纷易发多发的行业领域主管部门建立协作机制,以“村居吹哨、部门报到”的响应方式向下延伸服务。目前,市人社、住建等部门、专职律师等力量入驻率已超90%。
在利用社会资源方面,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室、中立法律服务社等法律资源也已进驻综治中心,妇联、民政等力量精准帮扶,香山义警、香山法苑等社会力量全面融合,“中山大家姐”、涉外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一批品牌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注入了新动能。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