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意接近老人,窥探取款密码,操控老人的银行卡并把钱转走,导致百万养老金“不翼而飞”……在办理一起涉老年人盗窃案件时,广州市越秀区检察院及时引导公安机关冻结涉案账户,避免损失扩大,最终,法院以盗窃罪判处被告人王某有期徒刑十年。
这是广州市检察机关持续加大打击力度,依法惩治盗窃犯罪的缩影。
近年来,广州市检察机关立足检察职能,坚持打击犯罪与加强社会治理双管齐下,深入推进盗窃治理专项工作走深走实,切实守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2024年,全市检察机关受理审查逮捕盗窃案件3834件4166人,件数、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0.55%、13.10%。受理审查起诉盗窃案件3937件4261人,件数、人数同比分别下降5.81%和8.66%。审查逮捕案件在同期刑事案件总数中占比下降3.34%、2.80%,同比下降13.03%、13.41%。
检察官对辖区内大型商超进行实地走访,制发检察建议书,有效提升企业防盗管理措施。
聚焦盗窃犯罪类型特点
以调查研究推动建章立制
“当前,我国犯罪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超八成犯罪刑期在三年以下。对盗窃类的轻罪案件,如何在依法惩治的基础上参与源头治理,已成为检察机关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现实需要。”广州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广东省检察院部署开展盗窃专项治理工作,广州市检察机关闻令而动,对照行动方案,坚持治罪与治理有机统一,推动治理工作走深走实。
“盗窃犯罪侵犯人民群众财产权益,且容易转化为抢劫等暴力犯罪,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广州市检察院普通犯罪检察部主任何旭霞介绍,过去三年,广州市审查起诉的盗窃犯罪数量均排在所有犯罪的第二位,仅次于危险驾驶罪,占比接近刑事案件总量的六分之一。
如何加强对盗窃犯罪的打击治理,从源头遏制其高发态势?
广州市检察院组织各基层检察院以“案卷分析+实地走访”结合的方式开展调研,深入一线“解剖麻雀”并形成调研报告,精准勾勒出全市盗窃犯罪特征。
建章立制,规范先行。在省检察院、市委政法委的支持下,广州市检察机关将调研成果转化为行动方案,推动市委平安办出台《广州市重点治理和挂牌整治盗窃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工作指引》,明确具体任务。
因案施策,靶向治理。调研发现,广州各区盗窃类案件差异明显,暴露出行业监管漏洞、治安防控盲区等问题。为此,广州市检察机关结合各区实际,提出具有针对性、创新性的治理对策和建议。
一年来,专项治理成效明显:越秀区检察院在办理酒店员工盗窃外宾财物系列案时,通过类案分析发现行业管理漏洞,向行政管理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引导辖区内酒店完善入职审查,加强人员管理;针对辖区内大型超市被窃案件频发,海珠区检察院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向有关企业制发检察建议书,有效提升企业防盗管理措施;增城区检察院在废旧物品收购行业内建立了公用路政设施收购的强制报告制度,严堵销赃渠道,推动行业治理。
聚焦主责主业
提升盗窃犯罪案件办案质效
“通过一系列调研,我们发现盗窃犯罪具有手段隐蔽性强、销赃链条长、涉案财物价值较低等特点,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出现数额认定难、追赃挽损难、证据链薄弱、量刑偏轻缓等问题突出。”何旭霞介绍。
如何破解上述盗窃犯罪治理难题?持续优化办案模式、统一司法尺度、强化技术支撑,是广州市检察机关用实践给出的答案。
去年1月,花都区检察院组织检察官前往区公安分局,了解公安机关对盗窃罪犯罪嫌疑人技术锁定的路径和可信效度、人脸识别系统识别报告与人像同一性鉴定意见的差异和可替代性,并就如何补强证据提出建议。
“打击盗窃犯罪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检察机关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发挥作用。”广州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市检察机关主动对接公安机关社会治安专项行动,组织开展打击盗窃电动车、公共交通工具扒窃等专项行动,引导侦查取证,提升办案质效。同时加强与法院会商研究,统一执法司法尺度和证明标准,实现同向发力。
“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是检察机关持之以恒的价值理念。在推进盗窃犯罪专项治理的过程中,如何持续提升办案质效?
——突出打击重点,加大打击力度。海珠区检察院建立盗窃罪量刑辅助及监督数据模型,根据法院的刑事判决书判罚情况,结合在案的法定、酌定情节,将盗窃惯犯、流窜盗窃、结伙盗窃、取保后再犯等行为,生成从严打击盗窃惯犯、团伙犯罪的量刑建议,加大惩处力度。
——强化法律监督,严格刑罚尺度。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市检察机关综合运用立案监督、侦查活动监督、线索移送等手段,确保盗窃案件办理不错不漏。
以强化行刑衔接为例。对于情节显著轻微不认为是犯罪的盗窃案件,白云区检察院及时向公安机关提出作出行政处罚的建议,并与公安机关协调沟通,明确此类案件的行政处罚标准。2024年4月至今,该院共开展32场人大代表担任听证员的盗窃罪听证会。
——秉持宽严相济,确保“不枉不纵”。广州市检察机关坚持在“该捕当捕、应诉即诉”的同时,慎重适用非羁押强制措施、慎重提出缓刑量刑建议,旨在发挥刑罚的惩戒预防功能,保持对盗窃犯罪的高压态势。“另一方面,对于因生活所迫而实施轻微盗窃案件,也应依法从宽处理,做到区别对待、宽严相济。”何旭霞表示。
——创新帮教模式,遏制累犯再犯。检察官在调研中发现,部分犯罪嫌疑人以盗窃为业,多次作案、流窜作案问题比较突出。“盗窃犯罪刑期相对比较短,对‘职业惯犯’难以形成足够的震慑力,司法机关亟须加强对刑满释放人员的帮教措施。”何旭霞介绍。
在海珠区,检察机关建立“检察+非遗”特色罪错未成年人帮教新模式,让包含涉嫌9名盗窃犯罪嫌疑人在内的罪错未成年人在技艺传承中重塑价值观;在天河区,检察机关推动相关部门落实前科人员监管、教育、帮扶,强化刑释人员技能培训,提升再就业能力,帮助其拓宽就业渠道,消除再犯风险。
聚焦标本兼治
积极推动社会治理
在办理一起涉及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盗窃案件时,白云区检察院发现某电信运营公司存在安全监管漏洞,遂积极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开展扎实的调查核实工作,从健全业务规范、加强业务监管、培训宣传等方面,向该公司提出了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的检察建议,并前往该公司开展座谈调研,现场送达了检察建议书。
以检察建议推动弥补行业监管漏洞,这在广州不是孤例。近年来,广州市检察机关主动延伸办案职能,主动融入全社会综合治理格局,通过普法宣传、群防群治等手段,全链条打击盗窃犯罪。
如何让“防盗”“拒赃”意识深入人心?
根据辖区内盗窃案件发生的实际特点,广州市检察机关在电动自行车停放点、公共交通等易发生盗窃的重点场所开展法治宣传活动、以案释法,震慑潜在违法犯罪分子。如天河区检察院依托社区网格力量,运用新媒体、法治宣讲会等多种方式开展普法宣传;增城区检察院面向发案率较高的重点地区及重点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法治进社区活动,解说常见盗窃手段,提升群众防范意识。
如何斩断盗窃犯罪上下游利益链条?去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综合运用检察建议、联席会议、行刑衔接等途径,会同监管部门规范行业管理,加大对容易滋生销赃行为场所的整治力度。
海珠区检察院联合公安机关对辖区的手机店铺、二手电动自行车店铺、废品回收店、维修店铺等进行法治宣传,尤其是对曾涉嫌收赃的店铺进行预防和警示,全面控制销赃环节;花都区检察院在办案中发现行政部门监管漏洞,遂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加强对二手交易、废品回收、电动自行车维修、电子数码店等企业、商家的备案登记和日常收购台账的监管检查,加大违规收购、转销、代销的行政处罚力度。
检察机关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地区因为视频监控尚未覆盖,治安防控存在盲区,不法分子借机销赃。
对此,广州市检察机关协调相关部门从人防、物防、技防入手,划定辖区内重点区域、公共场所的电动车专用停放位,推动专用停放区、人员密集公共场所的摄像监控全覆盖,全面提升防盗水平。
人民群众是社会治理的源头活水。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广州街坊”的作用,推动组建专业打击盗窃的巡防队伍,加强对重点时段、重点区域的治安巡逻,增强社会面防控力。同时,加强社区居民之间的合作和联防联控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邻里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互助机制,形成打击盗窃犯罪的合力。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